熱心網友

自于世界銀行的2004年世界發展報告。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3年中國的GDP總值為121103。8億元(按官方匯率約合1。4萬億美元)。而世界銀行公布的報告顯示,按照名義匯率法計算的2003年中國GDP總值為14098億美元,但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2003年中國GDP總值為63538億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兩種統計方法,我國的名義GDP與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之間出現了巨額差距。 目前,中國的經濟規模要么位居全球第二,為日本的兩倍;要么規模僅為日本的三分之一,甚至進不了世界十大經濟體之列。對于“中國的經濟規模究竟有多大?”這一屢屢提及的問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給出了兩可的答案。 答案取決于,中國的國民產出是按照市場匯率折算為美元,還是按照購買力平價(PPP)方法計算的匯率進行折算。前者得出的數值較低,而后者是基于中國家庭使用本國貨幣能夠購買的商品與服務。 這一問題至關重要。如果選用市場匯率計算,全球經濟去年的增長率為3。7%;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全球經濟增長率至多為5%。經合組織表示,什么是正確的衡量標準,取決于使用數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要評估生活水平,則需要采用購買力平價的方法進行比較,而衡量需求,則應使用市場匯率,因為各國并非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匯率來購買進口(商品和服務)。如果你想評估生活水平,就應選擇購買力平價的方法進行比較,但如果你的目的是衡量全球有效需求,則應該選用市場匯率,因為各國并非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匯率來購買進口(商品和服務)。。

熱心網友

不錯啊

熱心網友

哦詳細呀

熱心網友

不差分毫.差的是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