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換個角度為中心的作文該怎么寫?
熱心網友
這很簡單--譬如,有半杯水,有人消極地認為:只有半杯水,半杯是空的;可以換個角度積極地這樣認為,至少有半杯水,有水.也就是前者認為是空的,后者換了角度則認為有水. 把這些生發開來,就是文章.
熱心網友
hard working
熱心網友
1、 隨意性 主要表現在隨意布置作文題,想到什么翻到什么就布置什么,缺乏目的性。 2、無序性 作文訓練沒有一個整體的思路,沒有具體有效的訓練內容及步驟,使得作文教學無所適從。 3、 死水型 平時的作文訓練內容單調、枯板,很難超越以下三項:①不注重生活積累,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課堂作文訓練。②以傳授作文技巧為宗旨的技巧作文訓練。③考什么就練什么的應試作文訓練。 我們雖然時時強調作文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也時時在教學中進行一番改革,可就學生所發揮出來的作文水平來看,還是收效甚微。另外,近得來高考、中考作文命題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特別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擴大學生聯想力和想像力的作文命題的出現,也給以前枯死的作文教學注入了活力,但我覺得這些做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作文能力差的問題。自從事語文教學以來,我一直頭疼這一實際問題且時時注意探索研究,力求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以下就是我對于如何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幾點構想: 一、 給學生以創作的自由空間 日光把金色的詩琴 贈給恬靜的繁星, 讓他們彈奏 永恒的光明。 ——泰戈爾語 在一次照常布置大作文之后,有位學生從后面叫住我說:“老師,下次作文能否讓我們自己寫,咱們每次作文都是老師命題,我們總是被牽著走,急急匆匆寫完一篇又一篇,但收效卻微乎其微。”我忽然感到,要一直這樣布置下去,學生的作文恐怕很提高。何不給學生以創作的自由空間,讓學生從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馳騁思維的想象空間,寫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文章呢? 以后,在布置作文時,我盡量和學生興趣達到統一(小作文更多)大膽嘗試各種體裁題材的寫作與創作,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項目,充分體驗成功的感覺,從而使學生更自信,更自覺地寫作。 在實踐中,我先后曾讓學生嘗試過以下眾多內容題材的寫作與創作: 1、用插圖進行片斷作文訓練。 如《包身工》《祝福》兩篇文章,就可讓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依據課文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擴展充實,把插圖還原成富有個性特點的作文來。 2、課本劇編寫。 給學生講明劇本的一般寫法并提供名家名作,讓學生依照編寫。可以有自己的內容,語言依據原文適當更改,人物動作也可以適當夸張。現存的學生創作劇本有:《勾踐滅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 3、廣告制作設計 4、寓言寫作與創作 5、詩歌創作 以上三點是隨時性的作文訓練,開學初就在班內宣布,教室后面專門開設一個欄目:文學園地。在這里,學生可以把自己創作的各類體裁題材的作文張貼此處,進行交流并隨時記下自己心靈一剎那的感動。 6、仿照文章句式造句。這一方面的內容對仗句居多,主要讓學生在工整的句式、限定的字數中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力求使學生形成凝練、含蓄而又意味雋永的語言風格。 7、自己編寫小品、快板、相聲等表現復雜的社會人生,抒發自己的愛憎情感,陶冶情操,培養健全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