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樓講的是摩托車市井的叫法。如果你指與電腦有關的電驢子,我想應該是eMule(電驢),eMule 是下載迅速、資源豐富的新一代 P2P 軟件,完全遵從 GPL 協議開發,開放源碼,永久免費。利用他的卓越特性,我們不但可以與全世界的網友共同分享資源,更可以通過 VeryCD,下載和發布最新的資源,充分享受自由共享的樂趣!

熱心網友

電驢子只是一個外號,你應該講詳細些才是。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因為什么發現了電驢子這個你不明白的東西?

熱心網友

電驢子 在我們這一帶,上了歲數的人們仍然常把摩托車叫做“電驢子”,這是有一番來歷的。 說起來, 早年間沒有交通工具, 當官的又要“擺譜”, 文官就用人來抬轎, 武將則騎馬。后來人們就沿習用牲口來作交通工具。因為騾馬價錢太貴, 就歸屬了富人。富人家用它來駕轅拉套, 使車喝輛, 既方便交通,又顯擺威風。牛笨重性慢, 有蠻力氣, 耕田拉磨非它莫屬,上路馱載則嫌太慢了。而驢價格低廉, 小巧靈便, 脊背平緩, 性情溫和, 從不耍小脾氣, 無論男女老幼都駕馭得了, 兼又吃得少, 腚上掛一兜草料便可以吃一天, 行走一天。驢之作交通工具優多劣少, 當之無愧, 閑暇時還可以幫幫套, 拉拉磨, 更是深受人們喜愛。 有經濟頭腦的人們也有用驢來搞“出租”的。在大大小小的城鎮和大大小小的村莊騎著毛驢走街串巷, 遇有小腳的老太太、小媳婦出門子、串親戚, 便走上前去搭訕。問明路徑, 談好價格, 將包袱搭上驢脖, 把人扶上驢背, 輕輕一拉韁繩, 驢兒便“?N?N?N?N……”, 跟隨主人歡快地飛奔。一天下來, 除去人與牲口吃喝, 還能剩個仨瓜倆棗, 勉強讓家里人們糊口, 也就不錯了。山東戲就是個例證。 所以, 后來見到摩托車在鄉間土路上“突突突突”地跑, 既能帶人又能馱物, 人們很是驚奇。因為它類似于驢子的交通工具作用, 又跑得像兔子一樣飛快, 兼之那時人們只知道有電, 不知道摩托車用的是汽油, 再加上最早使用摩托車的是日本鬼子,他們仗著技術先進在中國橫沖直撞,殺人放火,有點兒書本經驗的“半瓶子醋”便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電驢子”——“電驢”帶個“子”字含有明顯的貶義。 我最早見到“電驢子”是在六十年代中期。一個想給弟弟討媳婦而弟弟又瞄準了目標的工人從聊城趕過來。為了顯擺他的能耐,不知從哪里借來了一輛摩托車,說是上次回去時趕上大風,自行車騎不動,這次管保再大的風也無憂了。他看村里的人們對摩托車很感興趣,便更起勁了。他輪番馱著相熟的幾個人在大道上奔馳,揚起一陣陣塵土,小孩子們不斷拍手叫好,而大人們卻撇嘴扮鬼臉。不巧的是,這人竟忘了看汽油表(或者他不懂),得意忘形之余,摩托車因為缺汽油怎么也發動不起來了。他只好狼狽地趕著摩托車,走到10里外的105國道上,截住一輛汽車,向司機要了點兒汽油,悄悄地溜走了。結局當然是,這門親事沒成。 由于黨的好政策在農村的落實,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入人心。又經過了近10年的努力,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在解決了衣、食、住的問題后,解決“行”就成了當務之急,于是“電驢子”便在農村大興開來。先是嘉陵50,接著本田125、幸福250,步步飆升,現在又有了電動自行車。這玩藝兒造價低,耗能源少,輕便,無污染,人們稱其為“電摩”,這是實際意義上的“電驢子”了。但人們從書本上、電影電視上、進城上府打工的接觸中,習慣了“摩托車”的稱呼,所謂“電驢子”一詞已經快要基本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