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制海艦,顧名思義是能夠奪取制海權的戰艦,由于其主要作戰功能是取得制海權,所以又稱“制海艦”。此類艦艇的特點是,既可用于反潛、防空,也可作為指揮艦指揮登陸作戰及對地面部隊進行戰術后勤支援。   早在二戰時期,有關軍事專家就提出“制海艦”的概念,當時的海上軍事強國也開始競相發展制海艦。這一時期,制海艦的典型代表就是“小型航空母艦”。由于造價比較低廉,而在實戰中發揮的作用又遠遠超過其自身的價值,因此,在戰后許多年內,制海艦一直得到許多國家的關注,并加以大力發展。   制海艦的發展,始終伴隨著海戰戰略觀念的變化而變化。隨著時代的發展,未來海戰的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已向海陸空天一體化發展,這對未來的制海艦提出了“全效多能”的要求。   當前,一些發達國家軍隊已根據未來海戰的需求,研制出兼有“制海艦”功能的新型戰艦。這種艦船不僅有兩棲攻擊艦可裝載登陸兵和直升機的優點,而且還有一定的對海、對岸、對空火力打擊能力,使登陸作戰在兵力使用上,更精干,合成化程度更高。   上世紀末,美國海軍提出“由海向陸”的轉型理論,其制海艦的研制也理所當然地“由海向陸”轉換。   未來的制海艦大體可以分為兩部分。一種是以奪取自己國家近海水域制海權為主的近海型制海艦,防止敵人“由海向陸”,這方面的代表國家是挪威和瑞典;另一種是以奪取他國近海水域制海權的遠洋型制海艦,幫助己方“由海向陸”,這方面的代表國家是美英。   目前,美國海軍正大力發展的遠洋型制海艦叫“瀕海戰斗艦”,它采用“集裝箱式”模塊化結構,從大小上是一種小型驅逐艦或護衛艦,但是速度更快,作用更強。由于布置不同的“集裝箱式”模塊,因而對于設備和武器能很簡便的進出換裝。   這種戰艦的特點是,一、它非常適合用于水雷清理,裝備反水雷系統裝置,能發揮掃雷艦作用;二、它能裝備傳感器和武器,發現并攻擊潛艇,用于反潛戰;三、它使用艦炮和火箭,能提供火力支援給靠岸軍隊;四、它也同樣適合“海豹”特種部隊登陸或其他的海陸裝備突擊隊型軍隊。   另外,該型艦通過附加另外的通信裝置,可以擔任一艘指揮船,由于具有極強的隱身能力,裝備先進傳感器系統和電子設備,能在近海淺灘航行具有敏捷、靈活的操縱性能,能用于情報,監視和偵察等。   眼下,美國海軍已經分別授予通用動力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約7800萬美元和4600萬美元的合同,要求它們對這種名為“瀕海戰斗艦”(LCS)的制海艦進行最終系統設計。   根據合同,美海軍可能讓這兩家公司在2005至2009年間各制造兩艘原型艦,總價值約為9。5億美元。   美國海軍對其性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航速40節以上,航程不低于3500英里,能夠攜帶有人或無人駕駛飛行器以及小型海上運輸工具。。

熱心網友

顧名思義是用來奪取制海權的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