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小兒濕疹與飲食關系甚密 小兒濕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炎癥。主要表現為患處皮紅色疹點或紅斑,逐漸增多,有的融合成大片,可伴有流水、糜爛、結痂、瘙癢,常反復不愈。本病好發于頭面部,以后逐漸蔓延至頸、肩、背、四肢,甚至可以波及全身。病兒常因極主瘙癢而煩躁不安,夜間哭鬧以至影響睡眠,又由于小兒用手抓癢常可致皮膚細菌感染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引起濕疹的原因很多,其發開門見山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某些外位因素如月光、紫外線、寒冷、濕熱等物理因素,接觸絲織或人造纖維以及某些外用藥物均可引起濕疹;機械性摩擦、護理不當等也可引起本病。其中飲食不當是引起濕疹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當孩子出現了濕疹后,除到醫院就診外,還應檢查飲食喂養是否得當,盡可能找出致病因素,才能做到有針對性的治療。為了防治濕疹,在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點:(1)盡量采用母乳喂養,一般來講,人奶容易引起濕疹,極個別者也可由母乳引起。(2)添加輔食時,應由少到多一種一種地加,使孩子慢慢適應,也便于家長觀察是何種食物引起過敏。(3)已患了濕疹的孩子,應避免或減少食魚、嚇蟹等海味品和刺激性較強的食物。(4)給患兒多吃清淡、易消化、含有豐富維生素和礦特質的食物,這樣可以調節嬰幼兒的生理功能,減輕皮膚過敏反應。(5)避免孩子過胖,肥胖的小兒患濕疹的可能性要大的多。總之,只要合理安排小兒的飲食,要配合必要的藥物治療,濕疹是可以控制的控制。即使一時控制不滿意,隨著斷奶時間的延長,濕疹也會逐漸消失。嬰兒濕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就是平常說的過敏性皮膚病。嬰兒濕疹多見于2~3個月的嬰兒,主要分布在面部,額部眉毛,兩頰,頭皮以及耳廓周圍,有時也可蔓延到全身特別是大腿根部及腋下,肛門周圍或外陰部等皮膚皺相處。濕疹初期時是紅色的斑疹或丘疹,看上去像一堆堆小紅疙瘩,接著有滲液,最后結癡脫屑,反復發生,經久不愈,并有嚴重搔癢。根據濕疹表現不同可分為三型:①滲出型又稱濕型,以滲出為主,發生糜爛;②干型,以糠皮樣脫屑為主;③脂溢型,滲出物像泊佯,癢感不大重。家庭護理要點1.濕疹護理很重要,首先應從飲食中去除過敏原,牛奶喂養的孩子,可在煮奶時多煮一些時間,促使牛奶蛋白質變性,也可在牛奶中加入米湯、代乳粉、糕干粉,增加碳水化合物,減少異性蛋白。2.一定要避免刺激,患處不能用肥皂洗,可用棉花沾花生油或石蠟油擦洗。也可外用尤卓爾或艾洛松外涂。3.為了防止孩子搔抓患處發生繼發感染,可給孩子作小手套,套在手上。注意在做布手套時,手套內面一定不要遺留布線頭,以免線頭繞在手指上,造成指頭血液循環障礙,引起手指缺血壞死。4.睡覺時也可用軟布把兩手綁在床上,或用硬紙板和繃帶把肘關節固定起來,防止搔抓,引起感染。如果因搔抓后發生感染,使病情加重,此時應給予積極抗感染治療。5.在護理濕疹過程中家長應學會給孩子作濕敷,濕敷的作用是用藥水的蒸發作用使患處冷卻,血管收縮,達到止癢消炎目的。濕敷時要注意保持紗布或舊軟布的濕潤,每日敷3~4次,每次敷20~30分鐘。然后根據醫生要求涂藥。每次敷藥前應輕輕去除上次所敷的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