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兩個月大的兒子,是用雀巢能恩1奶粉喂養的,前段時間的大便是黃色的,可最近卻變成了和水泥一樣的顏色,只不過在大便快要結束的時候才會有一點黃色,大便不稀不干,這正常嗎?小兒的精神狀態都還好
熱心網友
您好!我想您不要太擔心,下面的兩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何辨別寶寶大便的異常在照顧寶寶時,由于媽媽接觸孩子的時間比較多,所以總是能最早發現孩子的異常情況,尤其是孩子大小便異常情況,常常預示著某些疾病的發生,所以更多值得家長的注意。 大便異常反映的疾病: 1. 大便灰白色,同時孩子的白眼珠和皮膚呈黃色,有可能為膽道梗阻或膽汁粘稠或肝炎。 2. 大便黑色,可能是胃...
熱心網友
您好!我想您不要太擔心,下面的兩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何辨別寶寶大便的異常在照顧寶寶時,由于媽媽接觸孩子的時間比較多,所以總是能最早發現孩子的異常情況,尤其是孩子大小便異常情況,常常預示著某些疾病的發生,所以更多值得家長的注意。 大便異常反映的疾病: 1. 大便灰白色,同時孩子的白眼珠和皮膚呈黃色,有可能為膽道梗阻或膽汁粘稠或肝炎。 2. 大便黑色,可能是胃或腸道上部出血或服用防治貧血的鐵劑藥物所致。 3. 大便帶有鮮紅的血絲,可能是大便干燥,或者是肛門周圍皮膚破裂。 4. 大便為小豆湯樣,可能為出血性小腸炎,這種情況多發生于早產兒。 5. 便淡黃色,呈糊狀,外觀油潤,內含較多的奶瓣和脂肪小滴,漂在水面上,大便量和排便次數都比較多,可能是脂肪消化不良。 6. 大便黃褐色稀水樣,帶有奶瓣,有刺鼻的臭雞蛋味,為蛋白質消化不良。 7. 大便為蛋花湯狀,泡沫多,酸味重,量多,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8. 大便次數多,量少,綠色或黃綠色,含有膽汁,帶有透明絲狀粘液,孩子有饑餓表現,為奶量不足,饑餓所致;也可能是腹瀉。 9. 大便粘液性,鼻涕狀并帶血,多為痢疾。 小便異常反映的疾病: 1. 小便次數較多,每次尿量少,小便時哭鬧疼痛,可能尿道有炎癥。 2. 小便金黃色或橘黃色,可能受維生素B2、黃連素、痢特靈等藥物的影響。 3. 小便啤酒色或尿色發紅,為血尿,多見于腎炎,此病多于3-8歲的孩子,2歲以下少見,有的新生兒由于鹽結晶把尿布染紅,不算病態。 4. 小便棕黃色或濃茶色,搖晃時黃色沾在便盆上,泡沫也發黃,多見于黃疸型肝炎。 5. 小便乳白混濁,如加熱后變清則為正常現象,加熱后變得更混濁則不正常。 6. 小便放置片刻有白色沉淀,如果孩子一切正常,尿檢查除鹽類結晶外,無其他異常,不屬病態,多喝水,少吃蔬菜水果等含無機鹽多的食物,沉淀即會消失。 孩子的大小便狀況能夠很好地反映他的身體健康狀況,如果需要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可以在家中提前留取孩子的大便樣,以便到醫院能夠及時進行化驗,盡早得到診治。 寶寶大便察消化功能 轉自 : 三九健康網 寶寶由于年齡、飲食、排便習慣不同,每天排便的次數不同,小兒喂養方式、方法不同,大便的性質也不同。 母乳喂養的小兒,正常大便是外觀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有一股甜酸氣味,但不臭,無明顯粘液,偶有顆粒樣奶瓣或微帶綠色,每日3—5次,有的小兒每日排便也可達6—7次,但每次量不多,性狀也好,體重照常增加,營養狀態很好,這不是病態,不需要任何處理。如果小兒原每日大便l—2次,突然變成5—6次以上,并且水分較多或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就要到醫院去就診。 人工喂養的小兒,大便呈淡黃色或土黃色,質較硬,干燥成形,往往不粘污尿布,如奶中糖多則變軟,并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正常每天排便1—2次或隔l—2天一次。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各種食物的增加,大便就逐漸與成人相同。 小兒不正常的大便月:1、大便次數增多,呈稀水樣或雞蛋湯樣,或有粘液及泡沫,有腥臭味,這提示小兒發生腹瀉。2、大便次數減少,排便時小兒哭鬧、費勁,糞便干硬,甚至表面帶血,這提示有便秘發生。3、大便為白陶土樣,提示小兒有膽道梗阻病癥,如先天性膽道閉鎖4、大便為黑色柏油樣,提示小兒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但小兒服鐵劑或吃含鐵多的食物也可出現黑便,如吃血豆腐5、大便為紅色,提示有下消化道出血,常見的便中帶血絲,多是由肛裂,痔瘡或直腸息肉引起。6、大便為綠色稀水樣,但小兒一般狀態好,提示有饑餓性腹瀉,需增加奶量。如一般狀態差,伴有發熱、嘔吐等,提示腸道內有炎癥。7、大便為果醬樣,注意腸套迭的發生。8、大便為高梁米水樣便,注意壞死性腸炎的發生。9、大便為雞蛋清樣的粘液便,或伴有膿血便,提示有發生痢疾的可能。 總之,出現上述情況中的每一種情況,家長都要留好大便后到醫院就診,以免到醫院后醫生讓驗便,小兒又不便,家長干著急沒辦法,以致延誤病情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