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醫生說我是小三陽的,現在大了,喝酒吃煙很多```有一次試過差點喝酒喝死``酒精中毒----------------------------------------------------ALT 25.53 IU/LAST 15.46 IU/LAST/ALT 0.60 GGT 21.85 IU/LAKP 87.30 IU/LTBIL 5.62 UMOI/LDBIL 1.38 UMOI/LIBIL 4.20 UMOI/LTP 75.53 g/LALB 49.36 g/LGLO 26.20 g/LA/G 1.90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陽性+ >300 ng/ml乙肝病毒表面抗體 陰性- mIU/ml 乙肝病毒e抗原 陽性+ 0.54 NCU/ml乙肝病毒e抗體 陰性- NCU/ml乙肝病毒核心抗體 陽性+ >16 NCU/ml

熱心網友

大三陽,建議你用一下干擾素試試

熱心網友

大三陽

熱心網友

乙型肝炎與“兩對半”作者 肖杰生   要知道有沒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們都懂得須抽血驗乙肝表面抗原(HBsAg,舊稱HAA)才能明確。近年來有些醫院又開展了多個檢驗項目,還有的一次開驗單驗“兩對半”(即驗五個項目)。化驗內容究竟說明什么問題?化驗結果的陰陰陽陽有什么意義?   乙型肝炎病毒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抗原,而每種抗原物質都能刺激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就是說抗原與抗體是配對的,乙...

熱心網友

乙型肝炎與“兩對半”作者 肖杰生   要知道有沒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們都懂得須抽血驗乙肝表面抗原(HBsAg,舊稱HAA)才能明確。近年來有些醫院又開展了多個檢驗項目,還有的一次開驗單驗“兩對半”(即驗五個項目)。化驗內容究竟說明什么問題?化驗結果的陰陰陽陽有什么意義?   乙型肝炎病毒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抗原,而每種抗原物質都能刺激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就是說抗原與抗體是配對的,乙型肝炎也就有三對抗原和抗體。這三對是什么呢?為什么醫院化驗只有“兩對半”呢?  第一對:乙肝表面抗原和抗體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最常檢驗的項目。陽性就表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人化驗為HBsAg陽性,谷丙轉氨酶增高或其他肝功能不正常。單項HBsAg陽性,肝功能正常。而且被檢查者沒有特殊不舒服及無肝臟腫大等,則為無癥狀HBsAg攜帶者。   乙肝表面抗體(抗—HBs) HBsAg可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HBs,一般人在抗—HBs出現后HBsAg就消失。抗—HBs陽性一般都表明人體已得到保護,對乙肝病毒有了抵抗力。我們進行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就是為了使人體產生抗—HBs,得到對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   第二對:乙肝e抗原和抗體   乙肝e抗原(HBeAg) e抗原只存在于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血液中,也就是說HBsAg陰性的人是不應有e抗原陽性的。e抗原陽性表示肝炎病毒在人體內有復制(繁殖),說明有傳染力。要了解HBsAg陽性的人有沒有傳染性,比較常用而又可靠的檢測方法就是驗e抗原和e抗體。   乙肝e抗體(抗—HBe) HBsAg陽性的人如果e抗體陽性,表明肝炎病毒在體內處于抑制狀態。e抗體陽性不表示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但可認為傳染性很低。   第三對:乙肝核心抗原和抗體   乙肝核心抗原(HBcAg) 核心抗原是乙肝病毒的核心部分,只存在于肝細胞核中,血液中沒有游離存在的核心抗原。如果要在血中檢測,心須有較高的技術和設備條件,乙肝核心抗原陽性是有傳染性的標志。由于不能用一般的化驗技術在血液中檢出,所以核心抗原和抗體這一對中缺少了核心抗原這一半。   乙肝核心抗體(抗—HBc) 感染乙肝后就會產生核心抗體,并能保持多年(可長達4~5年或更久)。核心抗體陽性亦不表示對乙肝病毒有抵抗力,只是說明存有乙肝病毒感染或僅反映出過去感染過乙肝病毒。   應該驗什么項目   了解乙型肝炎化驗“兩對半”的含義,知道這是估計乙肝病毒感染是否存在,有無傳染性,有無抵抗力等的主要檢驗項目,但也說明一般是不需全部檢驗五個項目的。如已知HBsAg陽性,就不必驗抗—HBs;HBsAg陰性,則不必驗e抗原和e抗體等等。此外,驗血檢測乙型肝炎還有多種新的和較先進的技術,這些方法僅供醫師在必要時選擇使用。  對準備用乙肝疫苗注射以預防肝炎的人,不但應該用敏感的方法驗HBsAg,而且還必須驗抗—HBs,人群中大約40%抗—HBs陽性,這些人是不需要注射疫苗的。驗抗—HBs,可大大減少盲目性和浪費,接種后復查抗—HBs,可以知道預防注射的效果。  還應該指出,目前各醫療單位使用的化驗方法敏感度差異很大,因此各項驗出率也就會有不同,若有必要則使用先進的驗測技術進行復核。 眾說紛紜“兩對半”作者 肖杰生(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傳染病科教授)   “教授,他‘兩對半’中有四個陽,他是否‘大三陽’?他患了肝炎?”“教授,‘兩對半’中怎有三個陽,是‘小三陽’的意思嗎”……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乙肝病毒進入人體后,就在肝臟細胞內定居,從肝細胞攝取營養賴以生存,并不斷復制(繁殖)病毒釋放到血液中去。   乙肝病毒顆粒分外膜和核心兩部分,包含三種“抗原”,其中外膜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有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三種抗原可誘生相應的“抗體”,分別是表面抗體(抗HBs)、核心抗體(抗HBc)和e抗體(抗HBe)。本是三對抗原抗體,為什么醫院通常驗血是查“兩對半”呢?原因是在外周血液中無游離的核心抗原,如要測出體內有無核心抗原,則需用較復雜的技術,而一般實驗室不做此項檢測,三對中少了這一項,故稱“兩對半”。   表面抗原陽性,是人體已被乙肝病毒入侵的信息,一般是乙肝病毒現存感染的標志。體內有乙肝病毒當然可以產生表面抗原,但是,即使人體內沒有完整的乙肝病毒,只要乙肝病毒核酸的片斷整合到肝細胞內,就可以產生表面抗原。此種病人雖然血中表面抗原陽性,但體內沒有完整的乙肝病毒,故無傳染性。因此,單從表面抗原陽性本身不能判斷病人有無傳染性,需要結合其他檢驗來分析。   分析有無傳染性比較常用的是檢測e抗原、e抗體。e抗原是在乙肝病毒復制過程中產生的,因此e抗原陽性常表示人體內有乙肝病毒復制,提示有傳染性。相應的是,e抗體陽性則表示乙肝病毒復制減少或停止,因而傳染性亦較小。   核心抗體陽性表示有過乙肝病毒感染,其本身不能區別是現癥感染或既往感染,核心抗體一旦出現則可在體內長期存在,持續數年至數十年。通俗所說的“大三陽”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體陽性;“小三陽”是表面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陽性。對“大、小三陽”有一些看法是不正確的,應予糾正。   一是不能認為“小三陽”表示無傳染性。有無傳染性取決于病毒有無復制,血清e抗原陰性、e抗體陽性只是其中一項指標。血清中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核酸聚合酶(DNAP)和電鏡下觀察到乙肝病毒顆粒,以及免疫球蛋白M型核心抗體陽性等,均表示乙肝病毒復制,有傳染性。   二是不要把“大、小三陽”與乙型肝炎病情等同起來。有人錯誤地認為“大三陽”就是肝炎嚴重,“小三陽”則肝炎較輕。目前認為人體感染病毒不一定患肝炎,乙肝病毒本身并不引起明顯的肝細胞損傷。引起乙型肝炎主要取決于人體對乙肝病毒的免疫(抵抗)反應。免疫反應正常的人,能夠消滅病毒而極少損害肝細胞;免疫反應過強(亢進)的人,雖然消滅病毒但對肝細胞破壞較大,可導致較重的肝炎;免疫反應低的人,消滅不了病毒,對肝細胞損害亦較輕,可發展為慢性肝炎;免疫反應更低(免疫耐受)的人,肝內可沒有病變,但病毒長期存在于體內,成為無癥狀表面抗原攜帶者。也就是說,“大三陽”、“小三陽”者,可以是慢性肝炎、重癥肝炎病人或無癥狀攜帶者。   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的傳染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下降,有研究表明在7年內約有半數e抗原陽性者會自然陰轉,而表面抗原自然陰轉率每年1%~2%。表面抗原攜帶者肝臟可完全正常,一部分亦可有病變,不要把無癥狀攜帶者按肝炎病人治療,但由于有些人可能因身體抵抗力下降,免疫反應低而發生肝炎,故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及抽血化驗。   “兩對半”中還有一項是表面抗體,表面抗體陽性常說明曾經感染過乙肝病毒,但病毒已被清除,對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不會再感染乙肝病毒。這種人常常還有核心抗體陽性,但不必因有核心抗體陽性而憂慮。注射乙肝疫苗后,90%接種者表面抗體陽性,說明已有免疫力。 摘自 家庭醫生解開“乙肝兩對半”陰陽性之結 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李金明乙肝“兩對半”是目前國內醫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檢測血清標志物,包括五項指標,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HBe)和乙肝核心抗體(抗HBc)等。  1.HBsAg  HBsAg又稱為肝炎相關抗原(HAA),出現于患者血清ALT升高前2~8周,至恢復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現,但有部分患者HBsAg可持續存在,此時即使HBV已從人體內消除,肝細胞仍能不斷復制HBsAg。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沒有臨床表現,稱為HBsAg攜帶者,小部分人可發展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絕大多數HBV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現HBsAg,含量在5ng~600μg/ml之間,高者可達2000μg/ml以上。但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測定為陰性,如暴發性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發生變異等。急性重癥肝炎很少或不合成HB-sAg,從而使外周血中無HBsAg。HBV的自然感染或注射HBsAg疫苗產生的抗體對變異株無作用,且可引起患者血清中同時出現HBsAg和抗HBs,同時乙肝疫苗接種也不能預防此類變異病毒的感染。  血清HBsAg僅為HBV感染的標志,并不反映病毒有無復制、復制程度、傳染性強弱及預后。  2.抗HBs  急性乙肝病人恢復期后,隨著HBsAg的逐步消失,血清中出現抗HBs,對HBV的感染具有保護性免疫作用。10mlu/m1抗HBs為具有免疫力的臨界水平.低于此值,說明免疫失敗。接受乙肝疫苗接種者,血中一旦出現除抗HBs以外的標志物,則應視為既往HBV感染。  一般情況下,血清中抗HBs和HBsAg不同時存在,若同時檢出,可能為抗HBs產生的早期,或屬于不同亞型的HBV感染,或由HBV的S基因變異所致。  3.HBeAg  HBeAg為HBcAg的可溶性成份,兩者約有75%共同的氨基酸序列,在血清中的出現時間稍后于HBsAg,一般HBeAg陽性者,HBsAg亦為陽性。HBeAg陽性說明傳染性強,持續陽性3個月以上,則有慢性化傾向。有時臨床實驗室可見到HBsAg(-)、抗HBs(+)、HBeAg(+)的模式,則很有可能在病毒編碼HBsAg的基因區發生了突變。  4.抗HBe  當血清HBeAg轉陰后,可出現抗HBe,兩者同時陽性較少見。抗HBe陽性說明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弱,但并非沒有傳染性。抗HBe不是保護性抗體,這一點與抗HBs不同。  5.總抗HBc和抗HBcIgM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強,隨后才發生抗HBc,總抗HBc包括抗HBcIgM、IgA、IgG和IgE等。抗HBcIgM在肝炎急性期呈高滴度,是判斷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標,隨著急性乙肝的恢復,抗HBcIgM滴度(以及抗HBcIgA)降低乃至消失,如持續高滴度,常表明有慢性化傾向。在慢性活動性乙肝患者中,抗HBcIgM檢出率及滴度亦較高,說明HBV復制活躍,是傳染性強的指標之一。  抗HBc不是保護性抗體。抗HBc在血中呈低滴度且與抗HBs同時存在,是既往感染的標志。  6.乙肝“兩對半”應用檢測的誤區  因為絕大部分HBV感染者只是攜帶者,但其同樣會有免疫應答的產生,而得到不同的“兩對半”結果模式。因此,從根本上講,“兩對半”結果的陽性,反映的只是感染了HBV,與臨床病情較重之間可以說毫無因果關系。

熱心網友

是大三陽.

熱心網友

目前肝功能正常,若既往沒有過肝功能異常史的話,只能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最好不要喝酒抽煙,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不要感冒。每年肝功能及肝臟B超1-2次。若有條件到正規醫院去行乙肝病毒DNA檢查,若為陽性,可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行“干擾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