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中國歷史上真的沒有比諸葛亮更智慧的人嗎?

熱心網友

當然有的諸葛亮的功過還是很有問題的,羅觀中對他太過美化了。事實上《后出師表》中諸葛亮屢以曹操自比,對待劉禪的方式,一如曹操對待漢獻帝。掌握整個國家大權,排除君王的影響于其外,舉凡政治上人事任官、軍事上調兵遣將及內政大小措施,即有人嘰為嗜權之權臣,正如曹操,雖未篡漢,但只手遮天,人臣功高蔽主。諸葛亮也不是曠世奇才:  1。關羽間接死于諸葛亮之手。關羽的自負得到諸葛亮的縱容。致使他得罪于孫吳。孟達、劉封不愿支援關羽,諸葛亮不能居中調度。更沒有后續援軍,犯了戰略性大錯誤。  2。直接害死劉封,關羽事件之后,諸葛亮慫恿劉備殺劉封——怕劉備死后無力駕馭他。  3。明知魏延和楊儀的矛盾,不能化解,居然還讓他們在一起,最終導致內訌。事實上孫權早就看到了這種可能。  4。掐沒李嚴。李嚴也是顧命大臣,找到借口做了他,沒有了臥榻搶睡的人。  5。誤用馬謖,劉備告戒,馬謖是徒有其表,諸葛亮居然看不出來,導致失街亭,最后委過于他,殺人了事。    6。不能阻止劉備伐吳。違反了當初隆重對的即定戰略。    事實上,蜀漢集團最重要的人物是關羽和法正,有史學家推證關羽之死就是諸葛亮為奪權掃清障礙,而法正一死他就大權在握了。  總的來說,諸葛亮只是一個戰略理論家,政治家,權臣。。

熱心網友

1。諸葛亮確實功勞很大,可以說是獨撐危局幾十年。這一點就不多說了。2。他對劉氏父子的忠誠和劉氏父子對他的信任在中國歷史上幾乎絕無僅有。這是后世人追崇羨慕諸葛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仕途不得志的人。我們縣的城隍廟里原來有一通石碑,上有岳飛手書的《前出師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象岳飛那樣處處受奸黨陷害,皇上猜忌的人,追慕諸葛是很自然的。3。統治階級的宣傳。諸葛一生對劉氏父子很忠誠,絕對是封建道德的典型榜樣。歷代帝王對諸葛的褒揚,也抬升了他的影響力。

熱心網友

第一:一個民族的發民過程中在每個方面都要圣人,比如孔子第二:諸葛亮在智斗的過程中得勝的機率相比而言較高。第三:輔佐劉備從無到有,個人資產成百倍的增加。中國歷史以成敗論英雄,他成功了。

熱心網友

同意樓上觀點。我再說幾句:封建統治需要忠臣,遠過于需要明主,沒有明主,只有忠臣,江山還是江山。只有明主而無忠臣,這明主就可能寸步難行。忠臣如此重要,但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不如有熟知天文地理,過去未來無所不知,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呼風喚雨的忠臣,更不如有兩者相結合掌握全局大權的忠臣。《三國演義》既以蜀為正統,它就需要蜀國有這樣一個大人物,需要這樣一個典型,而蜀國有一個諸葛亮。諸葛亮本是一生謹慎,是鞠躬盡瘁的人物,這不能滿足作者的要求,除此之外,作者還需要一個祭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識魏延反骨,智取成都,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死了還以木偶退兵,錦囊殺魏延的諸葛亮。作者也就把他寫成這樣了。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中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再加上各種民間傳說,諸葛亮也就成為了智慧的化身。中國歷史上當然有比諸葛亮更智慧的人,比如與諸葛亮同時代的曹操,只是羅貫中更傾向于蜀這一方罷了。

熱心網友

因為劉備獲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