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和巡洋艦在武器裝備上的區別是什么?怎么又有戰列巡洋艦呢?
熱心網友
我來回答,主要是以主炮口徑和排水量算的127mm火炮并且艦只不超過4000噸的為驅逐艦,比如英國的O級。127mm-152mm火炮并且艦只超過5000噸,沒達到9000噸的,為輕型巡洋艦。比如美國的亞特蘭大級127mm火炮,日本的阿鶴野級155mm火炮。208mm口徑的艦只9000噸到12000噸的為重型巡洋艦,比如美國的巴爾的莫級,日本的最上1941年改進型,英國的約克級,德國的希配爾上將級都是208mm火炮。口徑208mm以上就是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了,噸位一般都超過了20000噸。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區別在于裝甲厚度和航速,戰列艦的裝甲最厚的地方和主炮口徑差不多,比如法國的黎塞留級,口徑和最厚的裝甲都是380mm。戰列巡洋艦裝甲很薄,和巡洋艦一樣,但是航速快一般都在32節左右,戰列艦一般只能跑26-30節。法國的黎塞留是個例外它能跑32節。
熱心網友
戰列艦是使用大口徑火炮來對敵人沿海灘涂陣地,海上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的一種超大型水面艦只,主炮口徑通常有403-460毫米,而且艦上只有一種武器就是火炮,但防空火力較差,一旦找到側面攻擊將毫無還手之力,已經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但巡洋艦可發射魚雷,而且有專門用來防空的火炮,總體作戰能力劣于戰列艦,但卻有比前者更好的發展前景,這也是后者在今天仍然是海軍主力的原因!
熱心網友
簡言之,一個是強火力,一個是載量,而后一種是它們的合體.
熱心網友
炮的口徑與排水量
熱心網友
二戰時,戰列艦的主炮口徑至少在280mm以上,一般在305-406mm之間("大和"號達460mm)8-12門(二聯,三聯或四聯裝).裝甲厚度300-400mm.巡洋艦的主炮口徑一般最大為203mm.裝甲厚度100-200mm.而戰列巡洋艦則是海軍追求強火力,高航速的產物.裝備同時期戰列艦的相同主炮,火力強大但裝甲厚度較小,關鍵部位(如彈藥艙,主機艙)抗打擊能力低下."胡德"號就是最好的例子.
熱心網友
炮的口徑不一樣巡洋艦是大口徑地,也就是說是小型的航母戰列巡洋艦是一些國家把戰列艦上裝備了一些巡洋艦的武器達到又快又好的效果
熱心網友
在飛機和導彈未應用于海軍艦隊之前,戰列艦是海軍中的“霸王龍”。戰列艦排水量達10萬噸,裝甲最厚處達1米以上,擁有數門或十幾門400毫米以上口徑的巨炮,炮彈彈頭的重量既超過半噸,所謂“船堅炮利”這個詞用在戰列艦身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梢韵胂?,一般的船只或艦艇進入其射程后會是什么命運。據二戰的一本歷史傳記記載,美海軍名將斯普魯斯所指揮的巡洋艦與日軍的戰列艦遭遇,由于日軍將美軍的巡洋艦誤認為戰列艦而為炮彈安裝了延遲引信,交火后美軍巡洋艦的20毫米裝甲只被敵方炮彈擊穿數處,而安然無恙,但由此可見戰列艦強大攻擊力之一般。 在航空母艦發展之初,海軍中大部分高層指揮人員仍認為航母不是戰列艦的對手,甚至在實戰中試圖利用戰列艦殲滅航母,直到一艘艘戰列艦被航母的飛機炸入海底,人們才驀然醒悟,從而確定了航母在海軍中的霸主地位。 由于戰列艦所基于的巨炮重裝甲攻防體系已經過時,因此二戰后戰列艦基本上已停止了發展,雖然仍有部分戰列艦在海軍中服役,但再未看到其在海戰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巡洋艦是僅次于戰列艦的反艦、反潛水面攻擊艦艇,排水量多在8000噸以上。在航母未誕生之前,可以率領艦艇編隊進行遠洋巡邏和作戰;航母誕生后,可以依賴岸基飛機而獨立在近海水域作戰,亦可以作為航母的護衛艦在遠洋作戰。與驅逐艦相比,巡洋艦的噸位更大、續航能力更強,有的還采用了核動力;其攻擊和防衛能力亦更加強大,如前蘇聯的“基洛夫”級巡洋艦,可攜帶500多枚艦--艦及艦--空導彈,每枚艦艦導彈的裝藥量達一噸之多,一顆導彈就足以將敵軍的航空母艦送入海底,而且火控系統可以使其同時打擊數十個活動目標;此外還備有3架反潛直升機以及魚雷、深水炸彈等多種武器,故被冠以“戰列巡洋艦”的美稱。但作戰亦是要講究軍事經濟效益的,從經濟性、可修復性及作戰性能等指標上綜合考慮,驅逐艦可能更勝一籌,因此巡洋艦有逐漸被驅逐艦所代替的趨勢。而戰列巡洋艦則是噸位與裝甲防護介于戰利艦與巡洋艦的一種特殊艦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