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維金師是什么樣的軍隊?有哪些戰績?
熱心網友
1940年9月后黨衛軍籌劃建立新的師團,并命名為“日爾曼尼亞”(Germania)師,因為其基干是從黨衛軍特別機動部隊摩托化師(黨衛軍帝國師)的日爾曼尼亞團(Germania)完全移植過來的,該師的另外2個團:一個是主要由荷蘭(Dutch),佛蘭德的(Flemish)志愿者們(他們大多為18到25周歲的青年)組成的維斯特蘭(Westland)擲彈兵團和主要由丹麥(Danish)和挪威(Norwegian)的志愿者們組成的“諾德蘭”(Nordland)擲彈兵團,1941年2月的時候還有一個由芬蘭(Finns)的志愿者組成的成的“諾德斯特”營(TheFinnischeFreiwilligen-batallionderWaffen-ssNordost),大約1000人,加入其中,瑞士和瑞典亦貢獻了一定的志愿者。 到了1940年12月,這些志愿兵們已經在德國軍官的監督下,開始進入新師團的預備訓練,為了這個師團,12月20號,希姆萊選用了“維金”(Wiking)[viking是指從8世紀到10世紀劫掠歐洲北部和西部海岸的航海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他們大多數是海盜,但是維京人同時也以出色的手藝人,海員,探險家和商人而著稱]這個傳奇性的名稱,師長就是日爾曼尼亞團的長官菲利克斯。施坦因納(FelixSteiner);該師編制序列在黨衛軍的占第5,可見從第5個黨衛軍師開始,就有大量的外籍志愿者們加入了黨衛軍。 第5SS維金師在黨衛軍各師中戰斗力相當可觀,加上他外籍部隊占到了相當大比例,跟是突出了其的與眾不同,該師幾乎一直在東線作戰,參加了許多血戰,表現相當優秀。期間編制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部隊被抽調,也有新的外籍部隊補充進來,其升級為裝甲師后戰斗力更是兇悍,不負該師師名,最后,他們的指揮官準將(黨衛隊區隊長)卡爾_烏爾里希(KarlUllrich)讓自己的手下第5黨衛軍“維京”裝甲師(SS-Panzer-Division"Wiking")的人員自己選擇繼續留下或者返回家鄉。1945年5月13日,全師向美軍投降。 建立“維金”(Wiking)師不久,1941年春,幾支由普通黨衛隊成員組成的骷髏旗隊被調往挪威駐防,其中第6、第7骷髏旗隊和其它一些單位組成了黨衛隊“北方”(摩托化)戰斗群。 1941年夏末,第9骷髏旗隊也加入到“北方”戰斗群(Kampfgruppe“Nord”)。“北方”戰斗群組建后不久即參加了幫助芬蘭收復被占領土和進攻蘇聯卡累利阿地區,代號“銀狐行動”;隨后由于經驗不足,在薩拉(Salla)地區和蘇俄軍隊作戰中,受到較大損失后潰退。在奧地利和巴爾干地區訓練后,42年8月回到芬蘭,期間大量的挪威(Norwegen-來自挪威的專業的滑雪專家),瑞典(Sweden)和丹麥(Denmark)志愿者加入,使得該師戰斗力大為提高,并正式命名為黨衛軍第6“北地”山地師(6。SS-Gebirgs-Division“Nord”)。 此后一直到1944年在北極寒區與蘇軍連續作戰。44年9月后,撤退到挪威,然后丹麥,由于缺編改成戰斗群,其中一些44年12月參加了阿登反擊戰,45年1月在薩爾河(Saar位于西歐)附近,隨后“北方”山地師第12山地步兵團組成的施雷貝爾戰斗群(SS-KampfgruppeSchreiber)參加了德軍在西線的最后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代號為“北風行動”。隨后向德國腹地撤退,一直到魯爾(Ruhr),45年5月在巴伐利亞(Bavaria)[位于德國南部,昔時為一獨立王國]向美軍投降。 1940年,第一批丹麥志愿者組織以“丹麥自由軍團”(FreikorpsDanmark)名義建立,經過幾年的激戰于43年解散,并以幸存人員為核心建立了SS第24裝甲擲彈兵團-丹瑪爾克(SS-PanzergrenadierRegiment-24Danmark),后編入黨衛軍第11“諾德蘭”志愿裝甲擲彈兵師(11。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Nordland”)。 11SS“諾德蘭”師也可算是個小的聯合國部隊了,包括了大量的外籍志愿者,有丹麥人,挪威人,愛沙尼亞人,芬蘭人,德國人,英國人,荷蘭人。瑞典人,瑞士人,德意志族人。在戰爭階段,還有很多來自比利時,克羅地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的德意志族志愿者加入該師。該師于1943年夏天建立,43年9月在克羅地亞北部和游擊隊作戰。43年11月轉到蘇聯北部的東線戰場。44年夏天,在波羅地海地區和蘇軍激戰;45年1月從庫蘭戰役中脫身的11SS的擲彈兵們撤向了波美拉尼亞(Pomerania),45年2月至3月在但澤(Danzig)及斯塔加德(Stargard)一帶和奧德河以北的斯特丁(Stettin)作戰,45年4月至5月在柏林東部布防,5月后全師基本覆滅,少數幸存者在Charlottenburg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