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股市的長期持續性低迷,許多可轉債無法順利轉股套現,正在逼近回售條款,5月18日發生的華凌風波集中反映了參與各方的矛盾。請問熱心可轉債的同好,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并應對?

熱心網友

華凌是因為它的管理層有點“菜”,處理危機時反應慢一拍、出了問題公關又不到位,才導致了后來那愈演愈烈的回售風波。其實,發可轉債的本質還是圈錢,不過是在股市的增發等被股民深惡痛極之下,管理層為了能讓此殘疾的資本市場能繼續圈錢而玩的花樣而已,已發行可轉債的公司一般是不可能讓觸發回售的條件真的成立的。他們會在回售條件成立之前,通過修正轉股價等來規避。對此我們好像都有同感。但象西鋼轉債之類,除稅后的收益已高于同期國債的,應該值得去關注、分析。但股性強的,起碼我自己是不會買,因為第一,每個可轉債的條件基本都不一樣,太過復雜,第二,對股性強的、超過面值很多的可轉債,風險又太大,計算下來,大多比直接買股票化錢多。正如雪山飛狐所言,買這樣高風險的轉債還不如直接買股票呢。

熱心網友

不觸發回售條款,就得修正轉股價,對誰有利呢?

熱心網友

我個人不認為可轉債有什么投資價值。道理很簡單,中國沒有幾家發轉債的公司有投資價值。例如:600010(鋼聯股份)其凈資產是4.14元,轉股價格是4.15元(修正以前原來的轉股價格是4.62元);目前價格只有4.04元。分析如下:1)其轉股價格不可能再進行修正,因為轉股價格不可能低于凈資產——國資委不會同意;2)只聽說過中國的上市公司會圈錢,沒聽說過他們肯愿意回售的——因為他們沒現錢。3)市場很難再回到1500點以上。結論:買轉債不如直接買股票。由于股市的長期持續性低迷,許多可轉債無法順利轉股套現,正在逼近回售條款,5月18日發生的華凌風波集中反映了參與各方的矛盾這就是我國多數發轉債公司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