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祝融,名重黎(簡稱黎),又稱祝誦,祝和。相傳帝嚳高辛氏時,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鄭)擔任火正之官,能昭顯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為民造福。帝嚳命曰祝融,后世尊為火神。  祝融氏是黃帝后世子孫。《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說:“高陽者(帝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世本》說:“老童(即卷章)生重黎及吳回。”   帝嚳時代,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乃以庚寅日誅重黎,以其弟吳回為火正。吳回死,陸終嗣。陸終有子六人,第四子名求言,西周時為鄶國。   重嚳封功食邑于新鄭一帶。《左傳》昭公十七年說:“鄭,祝融之墟也。”春秋時的鄭國,是祝融族原來居住過的地方,即今河南新鄭縣一帶。《國語·周語上》說:“有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崇山即嵩山。可見,在夏族開始興盛的階段,祝融族有一部份還在嵩山一帶居住。嵩山與新鄭同為鄭國疆域,基本上屬于一個地區。   羅泌《路史》卷八說:“[祝誦氏]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陽,是以謂祝融峰也。”   祝融因功狀昭顯,食邑于新鄭,故乾隆四十一年本《新鄭縣志》特為祝融作《封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