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抗日戰爭中在中國被國共兩軍擊斃的日軍將領一, 被國民黨軍擊斃 1, 加藤仁太郎, 海軍少將, 1938//07/ 31 斃于長江下游 。 2,杵春久藏,陸軍 少將,1938/08/02 斃于山西運城。 3, 飯諑國五郎, 陸軍 少將,1938/09/03斃于江西德安。 4, 小笠原數夫, 陸航中將, 1938/09/4 坐機于湖北孝感被擊毀。 5,飯野賢十,陸軍 少將,1939/03/22 斃于南昌。 6,山田喜藏,陸軍 少將,1939/05/12 斃于湖北 大洪山。 7,田路朝一,陸軍 中將,1939/06/17 斃于安徽南部。 8,小林一男,陸軍 少將,1939/12/21 斃于內蒙古安北。 9,中村正雄,陸軍 中將,1939/12/25 斃于廣西昆侖關。 10,秋山靜太郎, 陸軍 少將,1940/01/23 斃于山東。 11,左藤謙,陸軍 少將,1940/03/02 斃于江西潘陽湖。 12,木谷資俊,陸軍 中將,1940/03/20 斃于江西。 13,水川伊夫,陸軍 中將,1940/03/22 斃于內蒙古五原。 14,前田治,陸軍 中將,1940/05/23斃于山西晉城。 15,藤堂高英,陸軍 中將,1940/06/03 斃于江西瑞昌。 16,大諑彪雄,陸軍 中將, 1940/08/05斃于晉東南。 17,井山官一, 陸軍 少將,1940/10/16 斃于湖北宜昌。 18,大角芩生, 海軍大將,1941/02/05 坐機于廣東中山 被 擊毀。 19,須賀彥次郎,海軍中將,1941/02/05 坐機于廣東中山 被 擊毀。 20, 上田勝,陸軍 少將,1941/05/13 斃于山西中條山。 21,山縣業一, 陸軍 中將,1941/12/25 斃于安徽。 22,酒井直次,陸軍 中將,1942/05/28 斃于浙江南溪。 23,諑田攻,陸軍 大 將, 1942/12/18 斃于安徽太湖。 24,藤原武,陸軍 少將,1942/12/18 斃于安徽太湖。 25,淺野克己,陸軍 少將,1943/05 斃于廣東東江。 26,仁科馨,陸軍 少將,1943/ 06/01斃于湖南。 27,黑川邦輔,陸軍 少將,1943/06/28斃于云南。 28,布上照一,陸軍 少 將,1943/11/23斃于湖南常德。 29,中(火田)護一,陸軍 少 將,1943/11/25斃于湖南常德。 30,下川義忠,陸軍 中將, 1944/04/19 斃于湖北應城。 31,橫山武彥, 陸軍 中將, 1944/06/11斃于浙江龍游。 32,木村千代太,陸軍 中將,1944/06/11斃于河南。 33,和爾基隆,陸軍 少將 , 1944/07/21斃于湖南衡陽。 34,大橋彥四郎,陸軍 少 將,1944/07/25 斃于湖南長衡會戰。 35,左治直影,陸軍 少 將,1944/07/27斃于湖北荊州。 36,志摩源吉,陸軍 中將, 1944/08/06斃于湖南衡陽。 37,藏重康美,陸軍 少將 , 1944/08/16斃于云南騰沖。 38,南野豐重,陸軍 少將 ,1944/09/08斃于云南芒市。 39,與野山壽,陸軍 少將 , 1945/02/09斃于華中。 40,山縣正鄉,海軍大將, 1945/03/07 斃于浙江椒江。 二, 被共產黨軍 擊斃 1,沼田德重,陸軍 中將,1939/08/12,被八路軍斃于 山東。 2,阿部規秀,陸軍 中將,1939/11/07,被八路軍 斃于 河北淶源。 3,吉川貞佐,陸軍 少 將,1940/05/17 被共產黨員刺殺于河南開封。 4,飯田泰次郎,陸軍 中將, 1940/11/28被八路軍斃于華北。 5,吉川資, 陸軍 少 將,1945/05/7 被 八路軍斃于 山東 半島。 。

熱心網友

大角岑生,情況上面已經說過了。

熱心網友

應該是冢田攻.

熱心網友

大角岑生 日本海軍大將據資料記載,大角岑生曾任日本海軍省大臣、軍事議定官等職,先后任多屆內閣的海相,1931年晉升為海軍大將。1941年初,大角岑生代表日本最高軍事當局來華策劃南進、擴大侵略戰爭。2月5日凌晨,大角岑生一行從廣州乘海軍巨型運輸機起飛,由6架戰斗機護航,飛往海南島準備就任南太平洋艦隊司令官。途中飛機引擎發生故障,于是便返回廣東中山縣大赤坎鄉上空準備降落。中國軍隊發現后,立即組織密集的機槍火力向空中射擊,飛機被擊中后墜毀。事后,游擊隊員從飛機殘骸里搜出了大批日軍絕密文件,其中包括大角岑生草擬的日本海軍南進程序計劃的詳細記錄。

熱心網友

準確的說,不是阿部規秀!他雖然當時是名將之花,所以很出名,但不是被擊斃的最高軍銜的。軍銜最高是被追封的大將,以前的《軍事史林》有介紹的,可惜記不清楚名字了!但可以肯定不是阿部規秀!這個追認的大將是被當時國民黨軍用機槍和步槍給擊落坐機而墜落身亡的!好象不是陸軍的!等我查到了名字再來發表,但可以完全負責的告訴大家,不是阿部!

熱心網友

日本侵華軍"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兼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 1939年10月下旬,日華北方面軍第110、第26師團和獨立混成第2、第3、第8旅團各一部,共2萬余人,分多路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岳區進行冬季"掃蕩",企圖摧毀抗日根據地,打通曲(陽)阜(平)間的交通。11月3日,由淶源出動的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獨立步兵大隊500多人,被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誘至雁崖村,將其殲滅。晉察冀軍區第1、第3軍分區針對日軍每次遭到殲滅性打擊,總要重振兵力前來報復的特點,命令部隊立即脫離戰場,分別隱蔽于適當位置,作好連續作戰的準備,待機再戰。   11月4日晨,日"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兼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親率獨立步兵第2、第4大隊1500余人,分乘90多輛卡車,向雁宿崖、銀坊方向急進,企圖尋殲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主力。阿部是日本侵略軍的所謂"名將之花"和"山地戰專家"。1938年10月,原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常崗寬治少將被八路軍在廣靈縣境張家灣打死后,日本軍部乃以阿部規秀這個剛晉升為中將的名將接替旅團長職務。八路軍在雁宿崖消滅其一個大隊后,他惱羞成怒,親自出馬,聲稱要與八路軍主力"決戰"。   晉察冀軍區接到敵情報告后,即令第1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楊成武統一指揮第1、第3、第25團,第3軍分區第2團,第120師特務團,游擊第3支隊等共6個多團的兵力,在民兵配合下,先以少數兵力調動、激怒日軍,再將其誘至有利地形,集中主力包圍殲滅之。   11月4日夜,日軍抵達雁宿崖村。5日晨,日軍先后進至張家墳一帶,第1團和游擊第3支隊各以少數兵力,節節抗擊,誘其深入;游擊第3支隊和第25團各以一部,前出至淶源城東的五回嶺和城西的石佛等地襲擾和迷惑日軍。當晚,日軍主力進至司各莊等地,未找到八路軍主力,即行燒殺搶掠。6日,進犯日軍在游擊隊的誘擊下,繼續東進,于黃昏抵達黃土嶺。   黃土嶺位于淶源、易縣交界處。往東到上莊子,是一條2。5公里長的山谷,像一條長形口袋。只有越過上莊子,經過煤斗店,才能踏上通往易縣、滿城、保定的大道。據此,楊成武決心于黃土嶺東北上莊子至寨頭之間狹谷伏擊日軍。令集結在寨頭、煤斗店一線的第1團及第25團一部并加強第1軍分區炮兵連迅速占領寨頭東南、西南高地,卡住敵人去路;令位于大安的第3團占領黃土嶺至上莊子東南高地,側擊敵人;令第2團尾隨敵后,待敵進到黃土嶺后,由西向東出擊;令特務團從黃土嶺東南方向加入戰斗;令進到三岔口的第3團迅速趕到大安,準備接替游擊支隊、控制通往淶源的要道。八路軍于一夜之間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   6日夜,日軍發現黃土嶺西北有八路軍活動,感到情況不妙。7日清晨,陰雨綿綿。阿部規秀率部冒雨從黃土嶺出發,向上莊子、寨頭方向邊偵察、邊交替掩護前進,以避開八路軍主力,繞道返回淶源城。但他沒有想到也沒有發覺就在其行進的兩側高地上埋伏著八路軍的數千名官兵。7日15時,當撤退的日軍全部離開黃土嶺村陸續進入八路軍設伏陣地時,第1團和第25團的一個營迎頭殺出,第3團和第3軍分區第2團分別由西、南、北三面包圍過來,猛烈展開攻擊。日軍受到突然打擊,急忙搶占上莊子東北高地,并向寨頭陣地反撲,企圖沖出包圍。于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山地爭奪戰。   16時許,第1團團長陳正湘、政委王道邦發現在黃土嶺與上莊子之間的一座獨立家屋附近,有多名腰掛戰刀的日軍指揮官在活動,便命令配屬于該團的分區迫擊炮連,對準目標轟擊。原來這正是日軍的指揮所,獨立混成第2旅團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當場斃命。經數小時激戰,日軍被殲過半,其余數百人被壓至上莊子附近的山溝里。當晚,由于各攻擊部隊聯絡困難,協同不易,遂一面鞏固已占陣地,防敵逃跑,一面以小部隊襲擾疲憊之敵,準備次日再行攻擊。是夜,殘余日軍連續突圍十余次,都被擊退。   與此同時,駐淶源、蔚縣、易縣、滿城、唐縣、完縣的日軍第110、第26師團及獨立混成第2旅團余部,分路速向黃土嶺方向增援。各縣游擊隊奉命廣泛開展襲擾活動,牽制、遲滯了這些增援日軍的行動。   8日,被圍日軍在5架飛機掩護下,傾全力向上莊子西北方向突圍。第1團和第25團一部將突圍的敵人壓制在上莊子西溝。殘敵主力約400人,突圍到上莊子西北山頭后,繼續向司各莊方向逃跑。第2團當即從右翼、第3團從左翼迂回追擊,與該敵展開激戰。特務團亦及時趕到,從左翼投入戰斗。在給突圍和被圍日軍再次殺傷后,晉察冀軍區和第120師首長判斷續戰于已不利,遂決定撤出戰斗。   黃土嶺戰斗,以殲滅日軍900多人、打死日軍中將指揮官阿部規秀和繳獲大量軍用物資而勝利結束。阿部規秀被擊斃,日本朝野震動,陸軍省專門發布陣亡公報,東京報紙紛紛刊登這一消息,哀嘆"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晉察冀軍區頒發嘉獎令,表彰擊斃日軍中將的炮兵部隊。黃土嶺戰斗的勝利,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使全國抗戰軍民極為振奮,紛紛來電祝賀,中共中央、八路軍總部均來電祝捷,蔣介石也致電八路軍朱德總司令予以嘉獎。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抗戰勝利后的1946年,共有6名日軍大將在中國喪命,結束了他們罪惡的一生      慶祝會上樂生悲  白川義則,日本愛媛縣人,1876年生,早年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并赴德國留學。歷任陸軍省人事局課長、關東軍第11師團參謀長、華中派遣部隊司令官、步兵第9旅團旅團長。1916年8月返日任陸軍省人事局局長,1919年1月調任日本陸軍大學校長,1921年3月任第11師團長,1923年10月任關東軍司令官,1925年3月晉升為陸軍大將,1927年4月耀升陸軍省大臣,1928年6月間接策劃了刺殺張作霖事件。  1932年2月底,白川義則就任上海派遣軍總司令官,指揮部隊在瀏河登陸,向上海方向發起了進攻。在中國軍隊停戰撤軍的情況下,仍然瘋狂地向瀏河鎮、嘉定一線入侵,后迫于國際聯盟的壓力,無奈撤返。  1932年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長節”——日本天皇生日。白川義則為慶祝其侵略活動的勝利,在日租界的虹門公園舉行了盛大的“祝捷”閱兵大會,在與會日軍齊唱日本國歌《君之代》之際,上海抗日敢死隊派出的朝鮮革命黨志士尹奉吉,在同伴的掩護下,連續向白川義則站立的主席臺扔去了2顆烈性炸彈,日第3艦隊司令官野村吉三郎等與會日軍將領非死即傷,白川義則被炸得奄奄一息,送往醫院三天后咽氣,這位殺入魔王終于得到了可恥下場。    伶仃洋上送鬼神   大角岑生,日本愛知縣人,1876年生,早年畢業于日本海軍大學,并留學德國。歷任海軍省副官、駐法國大使館武官、海軍省軍務局局長、第3艦隊司令官、第2艦隊司令官。1931年4月晉升為海軍大將,同年12月出任海軍大臣,次年改任軍事議定官,1933年再任海軍大臣,是深受日本天皇寵愛的臣子之一。  1941年初,大角岑生偕有名的中國通領賀彥次郎少將來華,代表日本最高軍事當局策劃擴大侵略戰爭,并準備赴海南島就任南太平洋艦隊司令官。2月5日凌晨,大角一行從廣州乘海軍巨型運輸機起飛,由6架戰斗機護航,飛往海南島。在途經傳什洋上空時遇到旋風,飛機引擎發生故障,被迫折返珠江口西岸。當地中國第3游擊區司令袁帶發現后,立即組織密集的機槍火力進行掃射,該機在彈雨中墜落于黃楊山。事后,第四戰區第3游擊區官兵趕到現場,不僅證實了大角岑生的死亡,而且從飛機殘骸里搜出的大批絕密文件中,獲悉了日本準備南進發動太平洋戰爭的企圖,中國政府果斷地向全世界揭露了日軍這一陰謀。       筋竹沖里“烤黃魚”  冢田攻,日本茨城人,1886年生,早年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歷任關東軍作戰班長、課長,參謀本部第3部部長等職。“七·七”事變后任日軍華中方面軍參謀長,是主張侵華的激進分子,曾參與指揮日軍進攻上海、南京的行動,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1938年3月,任日本陸軍大學校長,門月任第8師團長,再次入侵中國。1940年返回日本任參謀本部次長,參與制訂日軍南進決策。1942年7月,家田攻調任侵華日軍主力部隊第11軍司令官,其首要任務是準備執行進攻重慶和西安的5號作戰計劃,企圖將侵略魔掌伸向中國的戰略后方。正當他野心勃勃地準備大動干戈之時,南進日軍在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遭到美軍慘重打擊,日軍大本營為此不得不召集冢田攻等赴南京商討5號計劃是否繼續執行問題。會議結束后,冢田攻于12月18日乘79式飛機返回漢口,途經安徽省西部太湖縣境上空時,被駐守大別山區的中國軍隊第5戰區第力集團軍138師高炮部隊擊中,墜毀在彌陀區田家鄉筋竹沖,冢田攻當即斃命,機上10人無一生還。事后,附近村民將10具“像烤焦的黃魚”一樣的尸體推埋在一個大坑里。后來他被追晉為陸軍大將,是抗日戰爭中被中國軍隊擊斃的日軍陸軍最高將領。        老鼠島邊葬魚腹 山縣正鄉,日本山口縣人,1911年生,早年畢業于日本海軍大學,并留學英國。歷任海軍航空兵本部總務部第一課課長、“鳳翔”號艦長、第3聯合航空隊司令官等職。  1943年11月升任聯合艦隊第4南遣艦隊司令官,率部在太平洋地區對美英軍作戰。  1944年3月,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迭獲勝利,繼續攻占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后,又占領了關島。美軍的強大攻勢,使日軍驚恐不安。為保住日本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灘頭陣地,穩定其太平洋戰場的后方補給線,決定在廣州召開緊急會議。山縣正鄉作為守備臺灣海峽及日本海域的最高海軍長官出席了會議。會后,山縣正鄉率隨員乘坐日本最新研制的巨型水上飛機從廣州飛返基地。豈料飛機升空后被美機發現攔擊,其座機驚恐地逃至浙江上空時已是機油燃盡,誤降在中國軍隊控制的海門老鼠島江面,被我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第2大隊6中隊及浙東護航總隊官兵的密集火力擊中起火,并于1小時后沉沒。機上除5人被俘外,山縣正鄉等4人皆葬身魚腹。事后,山縣被追晉為海軍大將。      多行不義必自斃  安藤利吉,日本宮城人,1883年生,早年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并留學英國。歷任參謀本部部員、步兵第13聯隊聯隊長、第5師團參謀長、駐英國大使館武官、參謀本部部附、步兵第1旅團旅團長、戶山步兵學校校長、陸軍教育總監等職。  1938年5月,安藤利吉接替板垣征四郎任日軍第5師團長,率部參加徐州會戰,爾后南下進攻廣州,同年11月,升任第20軍司令它并繼續在廣州境內作戰。1939年11月至次年初,安藤指揮第15師團等部進行南寧作戰,在昆侖關一帶遭到中國軍隊的沉重打擊。1940年2月,安藤利吉出任新編華南方面軍司令官,1941年至1944年12月又先后出任日軍臺灣軍司令官和臺灣總督,1944年1月晉升為陸軍大將。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市舉行臺灣日軍投降儀式上,安藤利吉向中國受降官鞠躬繳械、簽字蓋章,從而結束了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對臺灣 50年殖民統治的歷史。在不久進行的戰犯審判中,安藤因被中國軍事法庭確定為戰犯嫌疑而關押于上海監獄。1946年4月19日,他流淚寫下給岡村寧次的遺書后服毒自殺。      上海囹圄命歸西  岡部直三郎,日本廣島人,1886年生,早年結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并以軍事研究生身份出國留學。歷任關東軍參謀、陸軍大學教官、關東軍炮兵聯隊長、上海派遣軍高級參謀等職。“七·七”事變后,任日軍華北方面軍參謀長,輔佐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不斷擴大侵略戰爭,先后入侵河北、察哈爾、山西、綏遠、山東等剩1938年7月,調任關東軍第1師團長,大肆鎮壓黑龍江省民眾的抗日斗爭,1939年9月,轉任駐蒙軍司令官,曾遭到八路軍和傅作義部的沉重打擊。1940年9月,岡部奉召回國,任參謀本部部附,1942年10月調任軍事參議官兼陸軍大學校長,1943年2月晉升為陸軍大將,1943年10月出任關東軍第3方面軍司令官,次年11月任第6方面軍司令官,駐武漢。  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18日在漢口中山公園內舉行第6方面軍投降儀式,岡部直三郎向中國受降主官、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孫蔚如脫帽行禮致敬,并解下佩刀雙手奉上,辦理了投降手續 9月30日岡部被囚禁在武漢大學內。1946年7月,被中國軍事法庭確定為戰犯嫌疑轉押至上海。同年11月28日,岡部直三郎因精神緊張突發腦溢血,在戰犯醫院中死去。

熱心網友

抗戰期間被楊成武將軍麾下的八路軍擊斃的日軍名將阿部規秀(中將軍銜)是被擊斃的日軍最高軍銜.

熱心網友

被八路軍擊斃的是阿部規秀.中將.名將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