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這個網站上有關于央視軍事節目的有關畫面。不過中國是否真的有還很難說,不過我相信肯定是有這方面的研究的。 新華網2005年2月24日電 導彈預警衛星是一種較特殊的成像衛星,通過對導彈發射主動段羽焰的紅外輻射等探測成像,將紅外輻射圖像信號變換為數字化電信號傳輸,經處理識別后提供敵方導彈襲擊的預警信號。預警衛星和平時期可用于監視導彈試驗、航天發射活動,戰爭時期則專門監視和跟蹤敵方彈道導彈發射,從而實現在導彈主動段早期預警的目的,可以使預警時間增加到半個小時左右。 美國預警衛星全面布控 面對21世紀的彈道導彈威脅,美國空軍一直在研制新一代導彈預警衛星系統。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1995年,先后研制“導彈防御報警系統”、“國防支援計劃”、“后繼預警系統”、“導彈警報、定位和報告系統計劃”等等。1995年美國最終決定研制“天基紅外系統”預警衛星。 海灣戰爭中使用的第三代“國防支援計劃”導彈預警衛星,又稱為布洛克-14型衛星。衛星重2360千克,運行在傾角為0。87度的地球同步軌道上。主要星載設備有紅外望遠鏡、衛星敏感器、核爆炸輻射探測器、高分辨率可見光電視攝像機和通信轉發天線等。衛星上太陽能電池板面積較大,可提供1274瓦的功率。衛星的工作壽命長達7-9年。它對前蘇聯向美國本土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能提供25-30分鐘的預警時間。 美國天基紅外預警衛星系統由低軌衛星和高軌衛星組成,低軌衛星主要用于導彈途中階段和著落前的跟蹤和鑒別,同時也可提供導彈發射場和其他技術情報,高軌衛星主要用于導彈點火階段的偵察和跟蹤。低軌衛星計劃是天基紅外系統的核心,它至少由21顆低軌衛星組成,分布在3個軌道平面上。低軌道衛星系統將對全球范圍內的導彈發射進行不間斷的監視和監測,并提供導彈發射的準確時間和地點。不僅如此,低軌道衛星系統還可對導彈彈道軌跡進行跟蹤,獲得導彈彈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辨明真假目標和導彈碎片,估計其攻擊的準確地點,及時(幾秒鐘之內)通知當地的地面雷達系統和反導打擊系統。 高軌道衛星將采用雙探測器方案,即在每顆衛星上都安裝1臺高速“掃描”型探測器和1臺“凝視”型互補探測器。兩種類型探測器的協同工作,將使天基紅外系統衛星的掃描速度和靈敏度比現役的“國防支援計劃”衛星提高10倍。 俄羅斯預警衛星經濟夠用 與美國相比,俄羅斯的導彈預警衛星計劃起步稍晚,主要分為大橢圓軌道預警衛星和地球同步軌道預警衛星兩個互為補充的系列。 俄“眼睛”衛星系列計劃采用9顆衛星組網工作,軌道面間隔40度,但實際上多為6顆衛星組網工作,下發頻率在2274-2304MHz之間。此類衛星均由“閃電”號運載火箭從俄羅斯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入軌,近地點(約600公里)在南半球、遠地點(約40,000公里)在北半球35度上空。衛星采用這種軌道可對北半球大部分國家的彈道導彈基地和航天發射場構成全天候的覆蓋,但對低緯度地區的監視能力較差。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俄新衛星的發射未能及時彌補舊衛星的退役,致使“眼睛”系列在軌工作的衛星數量大為減少,在軌工作數量不到計劃組網數的一半。 目前,俄僅有2顆“眼睛”系列衛星在軌工作,均為2002年新發射入軌的衛星,已無法對北半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實施24小時不間斷的覆蓋,但仍然有一定的預警能力。 俄“預報”地球同步軌道導彈預警衛星的星體由一個直徑2米的主儀器艙和兩塊大型太陽能電池板以及一個內置的大型望遠鏡筒組成,重約3噸,大型望遠鏡筒中載有重約600公斤的由多個鈹鏡組成的光學成套設備,每7分鐘對地球表面掃描一次。星上還載有核爆炸探測器。衛星對洲際彈道導彈能提供約25分鐘的預警時間。該衛星采用4星組網工作模式,主要監視來自美國東部和歐洲大陸的陸基導彈以及來自大西洋的潛射導彈對莫斯科構成的威脅。4星組網模式可以形成橫貫美國東海岸至中國東部的導彈發射監測帶,與設計中的9星大橢圓衛星組網模式相互補充,進一步提高導彈預警能力。 目前,俄僅有兩顆“預報”系列衛星在軌工作,分別是2001年8月25日發射的宇宙2379號和2003年4月24日發射入軌的宇宙2397號。這是自1998年5月以來,俄羅斯同步軌道導彈預警衛星在軌工作數量首次達到2顆。。

熱心網友

想一想,有。在說我們航天那么發達,侃侃神6今年10月13號就升天了。

熱心網友

當然有了

熱心網友

沒有,至少沒有公開承認過.但是某些衛星(風云系列等)倒有可能在有需要的時候轉換為軍用,據說精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