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求一篇議論文,議論“學與思”,字數在600字以上。大家幫幫忙
熱心網友
學與思 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學習,如果只知死記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毫無收獲。孔子的話是很有道理的。思維在人認識客觀世界乃至于科學的發明創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更應將學習與思考有機結合。 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深化,這正如人攝取食物一樣,只學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圇吞棗,食而不化,難以吸收,所學知識無法為"己有"。只有學而思之,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學與思的結合,是掌握知識過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無不證明了這一點。牛頓思考蘋果落地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波義爾思考紫羅蘭發明了指示劑……。 大千世界,萬物俱變。從降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了呀呀“學”。進入青少年時,我們開始學著思考,因為我們知道“學”無邊無際,“思”亦永無止境。僅僅是一味不變地“學”與模仿相接近,我們還需要改進,創造,發展,這些都離不開“思”,也只有學中求思,思中求變,思考的本身就是與自己爭論。 一位友人曾經說道:“‘學’-----是思的一半;‘思’ -----才是學的全部。”這話不無道理,引申到現實生活中不就是學習與思考的全部過程嗎。如生活中有很多鎖似的,需要我們不斷去開,以尋求更大更廣闊的空間,一把鎖打開后,新的鎖又接踵而來,永無休止。 我想,既要正確地認識世界,又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既富于理想,又必須腳踏實地去奮斗。改進,創造,發展都需要實力,這實力就來源于學習。我們活著,終日都為尋找打開這些鎖的鑰匙而奔波忙碌。于是,我們需要學與思的毅力,學與思的洗禮,學與思的考驗。生活本該是上升的螺旋嘛。 學與思,對陶治人的情操,提高自身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從中你會發覺:沒有知識的人常常議論別人無知,有知識的人時時發現自己無知。學習,為求進取;思考,才有發展。面對宏觀與微觀世界的擴展,知識和信息的爆炸,我們腦袋這架“計算機”就必須有一個很好地處理問題和信息的最優程序,不然是適應不了未來的。 難怪古人云:學海無涯苦作舟。今天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領域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內,不知擴大了多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面對如此海潮的知識海洋,只靠死記硬背是不可能達到光明的彼岸的。因此,我們今天的學生更應該做到,在學習中有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獨立的見解,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來適應時代的要求。在學習中獨立思考,是學者,大師們成功的經驗,是人類進步的源泉,而培養學生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國在世界得以崛起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