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能從巴金的家中的覺新與老舍的四世同堂中的瑞宣比較著來談。謝謝。
熱心網友
古代長子所負的責任是很大的。古代兒子分嫡子和庶子,嫡子是正妻所生,一般都是老大,庶子乃妾侍之子,為次子。雖說現代的一些文學著作都在描述這些,但其實擔子是很重的。比如子嗣之事,一般都以長子為重,庶子居其次;而且,家庭的擔子也不輕,如果是從商之家,那長子在到達“為冠”的年齡時就要和父親學經營了,家里有困難的,最最出苦力的就是長子,家里較為富裕的,長子要“助其父以持家,助其母以生計”。次子因為有老大的保護傘而輕松了很多,來自家庭的壓力自然也不多。--當然,除了一些特例,比如老大天生有些XXX毛病啦,之類之類的,才輪到次子,兒子輪完才開始輪女兒。因為古代不講計劃生育,所以孩子一堆也是常事,花木蘭是一個叛逆者,因為當時那種事只能輪到弟弟身上。不要忘了當時女子所處的社會地位!包袱不是必須背,但已是一種中華習慣,一種世界習慣。至于巴金先生和舒慶春舒先生的那兩本書,目前還沒讀過,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