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米高揚設計局1905年,米高揚出生在阿爾明尼亞的一個貧苦農民家里,童年時代當過放羊娃,青少年時代,他曾在第比利斯和頓河羅斯托夫求學。1925年,米高揚進入莫斯科“迪納莫”工廠當車工,不久應征入伍。1931年,米高揚離開連隊進入布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 在學院學習時,米高揚和三位同學設計了一種小型體育運動飛機“十月號”。它的重量只有250公斤,最大時速為130公里。“十月號”采用了襟翼、前線縫翼、阻力板等,用來改善起飛著陸性能。這在三十年代初都算是新技術。“十月號”曾獲準投產并在社會上贏得了聲譽,使這位未來的著名設計師初露鋒芒。 畢業后,米高揚到一家航空工廠當軍代表,該廠設計室是當時蘇聯唯一的殲擊機研制中心,負責人是著名設計師波里卡爾波夫。1937年,米高揚調到這里工作,正式開始了飛機設計生涯。不久,米高揚一躍而成為這個設計室的第二把手。 在這個設計室里有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名叫格列維奇。米高揚和格列維奇一見如故。后來,這兩位志同道合的設計師合作了幾十年。他們的性格通然不同:米高揚血氣方剛,精力充沛;格列維奇老成持重,沉著穩健。這是一對理想的伙伴。兩人姓氏的字頭合起來便是“米格”他們設計的飛機就是世界聞名的“米格”飛機。為了實現自己的設計思想,米高揚設計集團夜以繼日地干了起來。他們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高空高速殲擊機伊-200的設計。這種飛機采用木質機翼和尾翼、焊接的金屬機身,并且采用了轟炸機發動機AM-35,這一種大膽嘗試使伊-200受益非淺。與當時同類飛機相比,它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機動性方面占有一定優勢。投產前,伊-200定名為米格-1。 米格-1設計方案看上去難度較大,然而它是現實的。設計師們充分考慮到了工廠的生產能力和技術力量。他們非常重視熟悉工廠情況的工藝員們的意見;因而生產進行得很順利。生產米格-1時。工廠第一次采用模線樣板法。 1940年4月5日,米格-1試飛。在試飛階段,米格-1的飛行速度達到了628公里/小時。在一次試飛中,米格-1在7,000米高度飛行速度達到652公里/小時--刷新了蘇聯當時的飛行速度紀錄。但米格-1也表現出了極其明鮮的兩重性:它既是蘇聯飛得最快的飛機,又是問題最多的飛機。設計師們對米格-1進行了反復的大量的修改。例如:在試飛初期,水散熱器修改了十八次、滑油散熱器更改了十次。盡管如此,散熱器問題仍然沒有徹底解決。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設計師們索性住在車間里,晝夜圍著飛機轉,忙碌了 117個晝夜之后,問題事本解決。飛機通過了國家試驗,正式投產。不久,設計師們又陸續發現一些問題。這時,工廠已經生產出一批帶有“先天不足”的米格-1。 在米格-1生產過程中,設計師們對它繼續進行修改。克服了主要缺陷。經過改進之后的飛機稱為米格-3。米格-3可謂米高揚的第一件成功之作。但它的外形與米格-1基本相同,主要性能也沒有多大差別。如發動機、翼展(10。2米)、翼面積(17。44平方米)、實用升限(12,000米)等都是相同的。機長(8。25米,米格-1為8。16米)和飛行速度(640公里/小時,米格-1為628公里/小時)也差別不大。只有航程算是有了長足的提高,米格-3為1250公里,而米格-1和伊-200都只有 730公里。 此外,米格-3還裝有自動前緣縫翼,從而改善了操縱性;采用了油箱惰性氣體充填系統,從而減少了火警危機;裝有氣壓驅動的收放式起落架和活動式座艙蓋。米格-3的武器裝備為一挺12。7毫米機槍和兩挺7。62毫米機槍。 1941年2月8日,由于出色地完成了飛機研制任務,米高揚榮獲紅旗勛章。但是,由于采用了不成熟的試驗型發動機,米格-3仍然未能獲得投產。 1942年,雙發的米格-5(DIS)問世,但是由于其競爭者Pe-2此時早已投產,仍舊未能避免夭折的命運。 成功終于在戰爭結束后到來,米高楊設計局設計的米格-13(伊-250)型混合動力飛機創造了蘇聯飛機的速度紀錄,其最大平飛速度達到825公里/小時,終于投入了小批量生產, 并且服役到1950年。米格-13也是蘇聯最后一種裝有活塞式發動機的戰斗機。 1946年的10月22日,著名的米格-9噴氣戰斗機呱呱墜地,正是這種飛機開辟了俄羅斯戰斗機的噴氣時代,而米格設計局也憑借它一舉奠定了在蘇聯戰斗機設計的主導地位。 蘇霍伊飛機設計局 蘇霍伊飛機設計局是前蘇聯和今俄羅斯重要的軍機研制機構,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航空企業之一。現已改名為蘇霍伊設計局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人們還是習慣地稱它為蘇霍伊設計局。從1939年蘇霍伊設計局創立,到剛剛過去的2000年.該設計局已經走過了整整61年的歷程。61年來,蘇霍伊設計局曾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總共研制了100多個型號的各類飛機,其中有約50種投入批生產,且不乏世界名機,如Su-27系列殲擊機及其改型似乎已成了該設計局的代名詞;但也經歷過坎坷和打擊, 如初創階段就因沒有搞出批生產型飛機而被下令解散,花了巨大心血研制的T-4高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又因形勢變化而半途而廢。特別是近年來俄羅斯經濟不景氣,軍方訂購飛機越來越少。在這樣的條件下,蘇霍伊設計局不等不靠,不斷推出新型別和新產品,完全靠增加出口和擴大合作,不但使企業得以生存,而且還有所發展。 說起蘇霍伊設計局,就不得不提起它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者帕維爾·奧西波維奇·蘇霍伊。蘇霍伊1895年7月10日出生于白俄羅斯的一個小鄉村里。1900年蘇霍伊的父親被任命為當地戈米爾鎮鐵路小學的校長。于是他全家都遷到了鎮上。父親不但對工作兢兢業業,而且喜愛藏書。蘇霍伊從小就喜歡讀書,父親的藏書大多數他都讀過。蘇霍伊家里的學習氣氛非常濃,每到晚上,全家都圍坐在桌旁讀書看報。為了培養和教育下一代,父親還提議辦了一個家庭雜志:《年輕的新一代》,每個家庭成員都是這個雜志的撰稿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習氛圍為蘇霍伊的成長打下了基礎。 蘇霍伊上中學四年級的時侯.第一次看到飛機就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他把制作飛機模型作為他最大的愛好。考入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系以后,他有機會選修了有“蘇聯航空之父”之稱的尼古拉·茹科夫斯基教授的航空理論課程,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蘇霍伊未來的事業。 蘇霍伊不但是蘇霍伊設計局的創始人,也是世界上員優秀的飛機設計師之一。他擔任總設計師長達33年之久,共主持設計了約50種新型飛機,其中34種進行了試飛,為前蘇聯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前蘇聯政府和有關部門曾授予他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兩次,列寧勛章三次,十月革命勛章、勞動紅旗勛章、紅星勛章和圖波列夫金質獎章各一次,以及多項獎金。 從1975年11月開始蘇霍伊設計局的領導工作就由原第一副總設計師伊萬諾夫接替,稍后被正式任命為總設計師。從此.伊萬諾夫成為蘇霍伊設計局的第二任總設計師。 1983年1月,西蒙諾夫擔任了蘇霍伊設計局的第三任總設計師,并一直持續到現在。西蒙諾夫也是蘇霍伊設計局的一位老人,他從1970年開始就是該設計局的副總設計師。當時他主要負責了Su-27的研制、試飛及改進工作。他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獨特的試驗和科研計劃,在試飛工作的綜合優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Su-27的研制成功是前蘇聯軍機研制的一個新的里程碑。直到現在,Su-27仍然是世界上同級別生產型殲擊機中最優秀的機種之一。 雖然在過去的蘇式飛機中有不少成功之作,但直到Su-27飛機及其系列的問世,才真正使蘇霍伊設計局聲名大振,成為世界頂尖的軍機制造商,也迎來了該設計局有史以來員輝煌的時期。80年代末,新型的蘇式飛機在超機動性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如Su-27、Su-30和Su-33都可以輕松地完成諸如“普加喬夫眼鏡蛇”、 “鐘”式和“倒鉤”式等高難度機動動作。直到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還沒有一種生產型飛機能夠完成這些超機動性的“絕活”。 1992年4月,蘇霍伊設計局的英斯科飛機制造廠更名為蘇霍伊航空科學生產聯合體,到了1993年又改組為現在的蘇霍伊股份有限公司。但是無論在俄羅斯國內,還是在國際上人們仍然習慣把它叫做蘇霍伊設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