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貧血(anemia)是一種癥狀,指在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含量及紅細胞比積低于正常值,其中以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最重要。 [病因] (1)急性及慢性失血。 (2)紅細胞生成不足: ①造血物質缺乏如缺鐵、維生素B12、葉酸及蛋白質等。 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3)紅細胞破壞...
熱心網友
貧血(anemia)是一種癥狀,指在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含量及紅細胞比積低于正常值,其中以血紅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最重要。 [病因] (1)急性及慢性失血。 (2)紅細胞生成不足: ①造血物質缺乏如缺鐵、維生素B12、葉酸及蛋白質等。 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 (3)紅細胞破壞過多: ①紅細胞內在缺陷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紅細胞酶缺乏、地中海貧血、異常血紅蛋白及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②紅細胞外破壞因素如物理、化學、生物及免疫因素使紅細胞破壞。 (4)紅細胞生成減少和破壞增加并存。 [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有乏力、低熱、皮膚粘膜及甲床蒼白。 (2)呼吸系統表現為氣促、呼吸困難。 (3)循環系統表現為心悸、胸悶或隱痛、心率快、心界擴大、心音亢進,心前區可聞及Ⅰ~Ⅱ級收縮期雜音。嚴重者可有心力衰竭。 (4)消化系統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腹脹、腹瀉或便秘。 (5)神經系統可有頭痛、頭暈、耳鳴、眼前發黑、記憶力下降及失眠或嗜睡等表現。 (6)泌尿生殖系統可有月經不調、性功能減退、多尿及少量蛋白尿改變。 [診斷要點] (1)可有出血、妊娠、哺乳和生育史及營養不良或偏食、有害物質接觸史等。 (2)貧血的全身臨床表現。 (3)缺鐵性貧血時可有平甲或反甲;溶血性貧血時可有黃疸、脾腫大等。 (4)體檢時可有皮膚、粘膜色澤異常,肝脾腫大,甲床變化等。 (5)化驗檢查可有血小板計數、網織紅細胞計數、紅細胞比積變化。 (6)外周血及骨髓涂片可助診斷。 [鑒別診斷] (1)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是因體內貯存鐵缺乏,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致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常見病因為慢性失血、需鐵量增加及吸收不良等。 臨床表現除慢性貧血癥狀外,還有: ①消化道粘膜病變如萎縮性胃炎、舌炎及普盧默——文森綜合征(Plummer-Vinson Syndrome)(舌炎、吞咽困難、舌痛)。 ②外胚葉組織病變如皮膚干燥萎縮、頭發干燥少澤、脫落,平甲或反甲等。 血象及骨髓象檢查可助診斷。 (2)巨幼細胞性貧血(megaloblastic anemia) 是指葉酸、維生素B12或其它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礙所致的貧血。葉酸缺乏原因為攝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增加及使用影響葉酸代謝的藥物。維生素B12缺乏是由于缺乏內因子、吸收不良、腸道寄生蟲或細菌奪取維生素B12等。臨床表現除有慢性貧血癥狀外,尚有舌痛、舌質紅、舌乳頭萎縮、口腔潰瘍及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和周圍神經炎癥狀,另外還有營養不良、黃疸、易感染、出血傾向等癥狀。 血清鐵或鐵蛋白增高,而血清維生素B12低于80~100pg/ml或葉酸低于7mg/ml。 血象及骨髓象檢查可助于診斷。 (3)溶血性貧血(hemolytic anemia) 是指紅細胞壽命縮短、骨髓功能代償不足而發生的一類貧血。血管外溶血時可有貧血、黃疸、脾腫大;血管內溶血時可有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 血片檢查時紅細胞形態有助診斷。 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 test)陽性提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酸溶血試驗(Ham test)及蔗糖水試驗陽性提示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 高鐵血紅蛋白還原或變性珠蛋白小體生成試驗陽性提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 血紅蛋白電泳有助于診斷血紅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及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 異丙醇及熱變性試驗陽性提示有不穩定血紅蛋白。 自體溶血試驗能被三磷酸腺苷糾正而不被葡萄糖糾正,提示丙酮酸酶缺乏。 放射性核素檢查時紅細胞壽命縮短,血漿結合珠蛋白減少或消失,血漿內游離血紅蛋白增加,血漿內出現高鐵血紅蛋白及血紅蛋白尿、尿含的血黃素陽性等有助診斷。血象及骨髓象有助確診。 (4)感染性貧血 是細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后發生貧血。貧血一般較輕,為正細胞、正色素性或單純小細胞性或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網織紅細胞不增加,紅細胞壽命正常。鐵代謝紊亂如血清鐵降低,未飽和鐵結合力及總鐵結合力均降低。骨髓象可見增生活躍,粒紅比例增加,幼紅細胞有成熟抑制改變,骨髓中含鐵血黃素增加等,可助確診及鑒別診斷。 (5)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 是因骨髓造血組織減少、造血功能衰竭而發生的一組全血細胞減少綜合征。 臨床主要表現為進行性貧血、出血及感染,但無肝、脾及淋巴結腫大。 血象檢查可見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減少。 骨髓象可有骨髓增生低下改變,有助診斷。 (6)其它原因如腎性貧血、惡性腫瘤性貧血及肝臟疾病所致貧血等,均有原發疾病的癥狀和表現,血象及骨髓象可助鑒別。 [家庭應急處理] (1)休息,加強營養,多吃動物內臟。 (2)缺鐵性貧血患者可口服硫酸亞鐵0.3~0.6g/日,餐時或餐后服,貧血糾正后繼續服2~3個月,或力維隆2~4片,每日3次。 (3)巨幼細胞性貧血,葉酸缺乏者可口服葉酸10mg,每日3次,或30mg,每日1次肌注,直至貧血及癥狀完全消失;維生素B12缺乏者,每日1次肌注維生素B12 100mg,2周后,每周2次,血象正常后每月1次,痊愈后停藥。 (4)再生障礙性貧血者可口服康力隆2~4mg,每日3次,或大力補10mg,每日3次,半年以上無網織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上升為無效,可加用糖皮質激素,如口服強的松每日30~60mg,分3次使用,也可口服碳酸鋰0.3g,每日3次,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 (5)感染性貧血時,主要治療原發病。 (6)服用中藥如四物湯、四君子湯、當歸補血湯或八珍湯均有一定作用。 (7)貧血嚴重者,應盡早盡快去醫院查明病因,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