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平時就很調皮、好動,哪兒危險就往哪兒爬,身上調皮臟的一天得換兩次衣服,上課老愛說話,批評過多次都不改,一會就給忘了,也試過諸如讓其注意力集中之類的方法,都不見效,我孩子說,他就是想玩、想說話,就說了。學習暫時不錯,不過,以后隨著課程進度的加深,如此下去,勢必會影響學習,也會影響他人聽講,請問有何有效的解決辦法嗎?
熱心網友
小彤你好, 關于上課愛說話,我感覺孩子不是“多動癥”,也不是單純“集中注意力”的問題。我認為應該適當加強“自控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提幾點建議:1、不要只是簡單的批評,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共同來找出解決的辦法,比如利用孩子想說、想玩的心理,在家庭中開展一些角色扮演游戲,讓孩子扮演各種社會角色,承擔各種“責任”,學習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學習建立和維護秩序,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2、當孩子對某件東西感興趣想要得到它時,家長可用它引導孩子付出一定的辛苦和努力后,再讓孩子得到他喜歡的東西。還可以給一定的零花錢,要求他們自己計劃使用,盡可能地節約和儲蓄,以此培養自控力。3、在學習的問題上,家庭作業時間的安排及學習成績的預期目標,都應在家長的參謀下由孩子自己最后做出決定。在看電視、玩電腦等問題上,家長也可試著解除對孩子的“禁令”,使孩子在無監視限制的情況下能自我控制玩的時間。4、孩子的情緒容易波動,高興時喜歡大喊大叫,悲傷時易放聲痛哭,家長除要及時提醒孩子恢復情緒之外,還要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創造一些傷孩子充分自由活動的機會,不要時時刻刻的限制和束縛孩子,讓他們也能有一個宣泄的時候。5、家長要以身作則,模仿榜樣也是孩子自控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家長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注目”當中。因此,家長要以自己的言行帶動孩子的言行,使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發展。 總之,從小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是一種一本萬利的智能投資,能為他們的將來打下一個堅實的心理、行為基礎,使他們有毅力和耐心去學習、工作和待人處事,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最后還要說一點:“調皮”是孩子聰明的標志。家長只要耐心引導,杜絕危險,大可不必過多的去干涉。多洗兩件衣服,來換取一個聰明且富有創造力的孩子還是十分值得的。您說對吧?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更多“幼小銜接”相關文摘請參看: 如要就此回答繼續提問,歡迎登陸新浪親子中心“家有小學生”論壇 。
熱心網友
適當地給孩子以表揚
熱心網友
很簡單,叫他的老師把他調到中間一排第一個座位,如果有必要讓他跟一個文靜的女孩子坐在一起。
熱心網友
兒童喜歡說話,也不一定都是壞事,家長應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專家們認為,兒童多嘴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有的兒童平日里得不到長輩的重視,很想通過插言引起家人、來客的注意。二、是兒童的年齡特征所致。兒童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兒童世界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感興趣。他們不僅渴望從書本、報章雜志、老師課堂講授中獲得知識,而且渴望了解大人們的事情,希望能接觸大人們的世界。當他們聽到大人們交談時,常常情不自禁地要露一手,顯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三、好動的孩子比較愛插言。兒童的性格不同,也決定了他們的不同行動。有的孩子,多嘴括言并投有什么明確的目的和心理,只是性格使然,不開口就忍不住。 總之,不管孩子多嘴多舌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家長都要用積極的態度來看待。愛插言多嘴的孩子是聰明可愛的,雖然有時難免會顯得不禮貌,會給家長帶來尷尬,但這種不受歡迎的行為恰恰說明了孩子思想活躍,有進取心,也說明了孩子沒有壓抑感,生活的環境比較寬松。成年人顧忌較多,在別人交談時不輕易插言,這說明成年人的心理壓抑感遠遠超過了兒童。所以,心理學上多把兒童的多嘴多舌看作是理想的性格,家長應該為孩子的這種性格高興,而不應視為“不良習慣”而加以指責。 盡管我們說多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但這并不意味著家長就投有必要去引導了。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這種性格向好的方向發展,將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兒童的插言行為呢? 首先,家長要和孩子平等相處。保護孩子身上的銳氣,保護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就要在家庭中營造平等和睦的生活氣氛,允許孩子和大人一起談論、爭辯,不要因孩子“沒老沒小”就打罵孩子。 其次,適當地給孩子以表揚。當家長聽到孩子正確的插話時,要適當給以表揚,這樣可以鼓勵孩子更加思維活躍,勇于參與。但是,如果孩子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干擾大人交談,則應進行教育,讓他知道,在表現自己的時候也要替別人著想,無視人家的存在,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第三,教孩子學當聽眾。善于講話固然很重要,但善于聽話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們還要訓練孩子當聽眾,當您們對孩子講話時,一定要求他們安靜地聽講,等家長講完后再讓兒童發言。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當聽眾的好習慣。 第四,插言要分場合和內容,家長要教會孩子判斷什么時候可以插言,什么時候不能插言。有些場合和一些談話內容,孩子不適合插言,家長最好提前提醒兒童不要插言,這樣可提高兒童人際交往的能力。 祝好1。
熱心網友
希望下面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其實,孩子并不是天生就能集中注意力,這是一種大腦功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有的孩子早期心理發育好,有的孩子則存在問題,上學后會影響學習效果。一般來說,影響孩子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有: 一、大腦平衡功能發展不足。由于母親懷孕時保胎,不敢活動,孩子出生時早產、難產或剖腹產,出生后爬行訓練不足等原因,則會影響孩子大腦前庭平衡功能的發展,孩子會表現得好動不安,跑步愛摔跟頭,不會走平衡木,不能盯住目標看。有的孩子做旋轉運動,從來不覺得暈,這是前庭平衡功能對外界信息不敏感的緣故;也有的孩子特別怕暈,這是因為過分敏感,外界的信息特別容易進入大腦,所以孩子特別容易受到無關信息的干擾,注意力很難集中。 二、情緒不穩定。有些孩子愛發脾氣,情緒容易激動,高興起來會大喊大叫,對挫折非常敏感,愛哭、吮指頭和咬筆等等,剖腹產出生的孩子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三、運動協調性差。有些孩子不善于跳繩、拍球、手腳笨拙、手眼協調性差、動手能力差,很容易造成大腦對身體各部位指揮不靈,自制力、自覺性很差,也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了解了孩子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了,必要時,可以找心理醫生做專門的檢查。。
熱心網友
兒童專家們認為,兒童多嘴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有的兒童平日里得不到長輩的重視,很想通過插言引起家人、來客的注意。二、是兒童的年齡特征所致。兒童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兒童世界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感興趣。他們不僅渴望從書本、報章雜志、老師課堂講授中獲得知識,而且渴望了解大人們的事情,希望能接觸大人們的世界。當他們聽到大人們交談時,常常情不自禁地要露一手,顯示一下自己的本事。三、好動的孩子比較愛插言。兒童的性格不同,也決定了他們的不同行動。有的孩子,多嘴括言并投有什么明確的目的和心理,只是性格使然,不開口就忍不住。總之,不管孩子多嘴多舌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家長都要用積極的態度來看待。愛插言多嘴的孩子是聰明可愛的,雖然有時難免會顯得不禮貌,會給家長帶來尷尬,但這種不受歡迎的行為恰恰說明了孩子思想活躍,有進取心,也說明了孩子沒有壓抑感,生活的環境比較寬松。成年人顧忌較多,在別人交談時不輕易插言,這說明成年人的心理壓抑感遠遠超過了兒童。所以,心理學上多把兒童的多嘴多舌看作是理想的性格,家長應該為孩子的這種性格高興,而不應視為"不良習慣"而加以指責。盡管我們說多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但這并不意味著家長就投有必要去引導了。如果家長能引導孩子這種性格向好的方向發展,將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兒童的插言行為呢?首先,家長要和孩子平等相處。保護孩子身上的銳氣,保護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就要在家庭中營造平等和睦的生活氣氛,允許孩子和大人一起談論、爭辯,不要因孩子"沒老沒小"就打罵孩子。其次,適當地給孩子以表揚。當家長聽到孩子正確的插話時,要適當給以表揚,這樣可以鼓勵孩子更加思維活躍,勇于參與。但是,如果孩子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干擾大人交談,則應進行教育,讓他知道,在表現自己的時候也要替別人著想,無視人家的存在,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第三,教孩子學當聽眾。善于講話固然很重要,但善于聽話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在日常生活里,父母們還要訓練孩子當聽眾,當您們對孩子講話時,一定要求他們安靜地聽講,等家長講完后再讓兒童發言。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養成當聽眾的好習慣。第四,插言要分場合和內容,家長要教會孩子判斷什么時候可以插言,什么時候不能插言。有些場合和一些談話內容,孩子不適合插言,家長最好提前提醒兒童不要插言,這樣可提高兒童人際交往的能力。。
熱心網友
可以參見這個網址 兒童多動癥,一般發病于18歲以下,多有輕微腦功能障礙。其表現為動作過多,伸頭縮腦,站無站相,坐無坐相,或頻繁眨眼,轉眼吐舌,走路時頻繁回顧,甚者穢語不休。 多動癥雖然18歲后自愈,但是屆時已經造成了較嚴重的后果,學習成績不好,脾性頑劣,社會交往能力極度欠缺,讓家長遺恨終生。 目前常規的治療方式有:1、西醫療法,輕度的多動癥給服微量元素等,重度的給服精神類藥物,療效很差。2、中藥內服療法,該療法療程長,一般喝幾年的中藥,把相應幾年的關鍵學習期錯過,孩子病愈后,學習成績卻跟不上。 關于多動癥的原因,可融合出以下觀點: 1、 筋失所養論。中醫認為本病屬肝風范疇,其發病多因患者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陽失調;復因外邪引動內風而致肝風內動。由是陰津暗耗、筋失所養,故多動,取穴當滋陰斂肝,息風定痙。 2、 先天性發育不良論。觀察多動癥兒童,多有其它弱視、智力偏低或其它發育遲緩等情況,取穴當補足先天,促進發育。 3、 神志不定論。多動癥患兒一般注意力不集中,魂不守舍。中醫認為,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志,脾藏意,五臟不安,則魂,魄,神,意,志無所歸藏,導致患兒多動。取穴當安五臟定魂魄。 4、 神經傳導受阻論。有整骨學者提出,患兒在嬰兒期由于睡姿不當頸部或后腦勺受壓迫,神經的上、下行傳導受到阻滯,導致患兒臟腑接受大腦的信號紊亂,項背不舒,故而多動,取穴宜促進頸部的上通暢。不過也未必就一定是多動癥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多都這樣,營養學專家還認為這跟兒童營養缺乏有關。 。
熱心網友
批評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如試試表揚,比如你跟他說,老師今天打電話來表揚你啦,說你今天進步很大,上課講話比以前少多了,這樣的話來培養他自律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