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倚天屠龍記》最大的漏洞是周芷若在荒島上下毒、傷殷離、放逐趙敏這段情節,因為謝遜實在沒有保持緘默的理由;這點很多人都談過了。但我想指出的是,周芷若做這件事的動機,絕不是為了履行對滅絕師大的誓言,而是簡簡單單地為了使張無忌憎恨趙敏而移情於她。對師父起的誓言,不過是為她提供了一個運用好謀的藉口。無忌娶不娶她,實在與光大峨嵋毫無開系。   金庸小說里不可能出現的東西。 發布于金庸茶館[ ],轉載請注明出處。(Ⅰ)兵器/武功篇 一、玄鐵劍:你不可能存在 玄鐵這東西古已有之,其化學成分主要為四氧化三鐵(Fe3O4),其密度并不大,由V=m/ρ可知,質量大密度小體積一定大。楊過的玄鐵劍重六十四斤,即32千克,Fe3O4的密度要大于純鐵的密度7。9千克每立方米,但大不多,則其體積比32/7。9 立方米≈4。05立方米小一些,大約在4立方米左右。想想吧,4立方米的東東多大,楊過能拿動嗎?何況原著中說它只有四尺(1。3米)來長,想必寬也不會太寬吧!它的體積能到4立方米嗎?倒是嵩山、泰山兩派的重劍更可信一些。 二、倚天劍、屠龍刀:物理的笑話 倚天劍、屠龍刀是黃蓉熔掉玄鐵劍再加鋼鐵鑄成。須知Fe3O4是離子晶體,鋼鐵是金屬晶體,這兩種晶體是很難物理結合的!因此這兩把兵器在當時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鑄成! 由此可見:整整一本《倚天屠龍記》便沒有故事基礎了。嗚呼哀哉,嗚呼哀哉……三、降龍十八掌:未傷人先傷己 《射雕》、《神雕》、《天龍》中都提到降龍十八掌威力巨大,有開山裂石之威,是一門無與倫比的硬功夫。其實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洪七公、郭靖、蕭峰等人早就死翹翹了。一門掌法要有如此大的威力,一定是發掌者產生了強烈的機械振動,并以簡諧波或次聲波的形式傳出去,使對手產生強烈共振,通過巨大的振幅將巨大能量傳給對方,使其全身各處受力不均而被“撕裂”。問題就在這里:既然發掌者產生了強烈的機械振動,則他受到的振動一定強于對方受到的(因為有阻尼),對方都能撕裂,山石都能爆開,何況是自己呢?因此在對方沒死以前,發掌人自己先要死了!并且死相慘不忍睹:全身被大卸八塊地撕裂,然后各部位向不同方向飛出去…… 同理可證,蛤蟆功、大金剛掌、龍象般若功、摧心掌等硬功夫都是如此。四、一陽指與六脈神劍:小心手指報銷 從《天龍》的蛛絲馬跡中,我們可以推斷,一陽指和六脈神劍都是以純陽內力聚于手指再發射出去。既然是純陽內力,就能產生高溫,那如此高的溫度難道不會把手指燒壞嗎?人的手指皮肉是有機物,燃點甚低,骨胳燃點稍高,但也不過在八九百度上……只是希望大理段氏各位的手指不要燒壞才好。 同理可證:火焰刀、九陽神功等純陽功夫皆是如此。 五、寒冰真氣:左冷禪會成為冰棍 寒冰真氣的機理正好與一陽指相反:以純陰內力會聚于手指或手掌再發射出去,那我們可以推斷:其溫度必定甚低,如果降到0℃以下,手指或手掌便會結冰,一旦結冰,必然會對組織產生致命的傷害!而由《笑傲》中左冷禪用寒冰真氣凍倒任我行來看,其溫度必在0℃以下!任我行如此,那左冷禪本人…… 另一方面,任我行被真氣凍傷,血液凝結,神經痙攣,全身組織也產生了致命的傷害,莫說是令狐沖、盈盈和向問天,便是觀音菩薩也救不了任我行了!可憐的任教主…… 同理可證:幻陰指、九陰真經等純陰內功亦是如此。 六、九陰白骨爪:穿不透人的顱骨 梅超風要想一爪穿透人的顱骨,必須在對方的顱骨上產生強大的沖擊力。由動量定理可知,沖擊力F=mv/t。想想梅超風的纖纖玉手才重幾克?她出爪時的速度又有多少?另一方面,當時人們多留長發,天靈蓋上的頭發很厚,因此手指與頭顱的作用時間得以延長,沖擊力得以極大地減小。因此梅超風無論如何也穿不透人的顱骨的。當然,即使對手不留頭發,作用時間t很短,但由于mv很小,他的顱骨梅超風也穿不透!這里我們不必考慮壓強,因為沖擊力的作用與靜壓力不同,這樣p=F/S失去了意義!于是,黑風雙煞、楊康、周芷若等人借以縱橫江湖的厲害武功沒有了! 七、葵花寶典/辟邪劍法:不能實現的快招 東方不敗、岳不群、林平之能夠克敵制勝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們出招快捷無倫,令人難以抵擋。其實這根本做不到。從生物觀點上來看,人有一定的“反應時間”,即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到效應器發出效應時經過的時間,這一時間是以秒為數量級的。其原因主要是(1)在物理方面神經系統的電動勢低而電阻大,生物電流傳導受限;(2)神經沖動在突觸中的傳導通過化學手段實現,是更為費時的。而葵花寶典、辟邪劍法出招如此之快,出招者的反應時間必定極短,為毫秒、微秒級,而這根本做不到!另一方面,由于肌肉、骨胳的限制,人也不能打出如此快招。 同理可證:阿青的快劍也不可能實現,范蠡滅吳的大業也只是一句空話。 如此說來,東方不敗白自宮了,岳不群也做不上五岳派掌門了,林平之這輩子也報不了仇了…… 八、軟猬甲、烏蠶衣和小龍女的手套:化學的奇跡 這三樣道具,在今天這個科學高度發達的時代是完全可以制造出來的,那得利用新型無機(非)金屬和(或)高分子等化學材料為原料,采用高端物理技術來制作合成。但那時人們不知化學為何物,如何能制出如此奇物? (Ⅱ)人物篇 一、小龍女:你會失去秀美的身材 《神雕》中說,小龍女幼時住在活死人墓中,幾不出墓,接受不到陽光的照射。那她身體內的維生素D合成必定很少,以致影響了對Ca的吸收,想一想缺Ca是什么癥狀吧!佝僂、駝背、X(或O)型腿……&%$&*!#$~$%^$ 二、風清揚、令狐沖:你們的眼睛要近視! 獨孤九劍的訣竅是看到敵人的破綻,再大舉進攻。而敵人出招往往較快。這樣出招者要看清對方的招數和招數中的破綻,眼部的肌肉要不停運動來轉動眼球和改變角膜的凸度,長此以往,其眼睛必定疲勞而近視!想想武功高強的令狐大俠的鼻梁上架了一只大眼鏡……看來要和令狐大俠動手打架只要進攻他的眼鏡就行了…… 三、李莫愁、歐陽峰:善毒者斃于毒 人與毒物共處,毒素能在人體內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人就會斃命!而李莫愁、歐陽峰等人整日與毒物作伴,體內已經積累了大量,甚至過量的毒素,他們隨時都可以死亡,不必別人來殺!并且由于毒素的作用,他們身體極其虛弱,根本練不成什么武功,更不能與人動手過招!當然,人體的特異性免疫系統可以抵抗毒素,但這只能抵抗病毒、細菌及其分泌的生物毒素及極少化學毒素。對于多數生物和化學毒素來說,特異性免疫是根本不管用的。 看來“赤練仙子”和“西毒”的名號,得從江湖上一筆勾消了,同理,瓦耳拉齊身中毒針12年,也得死翹翹了……金庸小說中的農業漏洞 2004年11月12日11:53 作者:佚名  來源:搜狐文化論壇   歷史悖謬問題在小說中是極常見的,《金瓶梅》和《堂吉訶德》等都有很多疏漏,其中有些是有違歷史常識的。“金庸茶館”網站上有一個小專欄名為“骨頭大家挑”,專找金庸小說中的漏洞,其中還從未涉及到農業歷史的問題。不過我只是茶余一時興起,并不準備上綱上線。金庸這些破綻,大概也如《白鹿原》中朱先生說的,“留下一點漏洞讓后人指責也好喀。”  1、 玉米  《笑傲江湖》第2回:“那農婦從屋中出來,拿著四枝煮熟的玉米棒子,交在他手里。”  《神雕俠侶》第6回:“他(楊過)自幼闖蕩江湖,找東西吃的本事著實了得,四下張望,見西邊山坡上長著一大片玉米,于是過去摘了五根棒子。玉米尚未成熟,但已可食得。”  《碧血劍》第1回:“老婆婆拿出幾個玉米餅來饗客,燒了一壺熱水給他們喝。張朝唐吃了一個玉米餅。”  玉米本非中國土產,這是常識。玉米原產美洲,1494年哥倫布從美洲回來后才傳入歐洲,輾轉傳入中國的時間最早估計也在16世紀中期(現在最早的記載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肅《平涼府志》,當時叫“番麥”)。  如果林平之真的能在福建內地山區吃到“煮熟的玉米棒子”,那估計最早也應該在1577年(福建這一年開始有種植玉米)了。不過《笑傲江湖》的年代背景不確定,書中充滿了這類似是而非的歷史背景特征。《碧血劍》中張朝唐能在廣東一帶吃到玉米餅還是有可能的,不過這也要建立在一個不太可靠的假設上:即該老婆婆是當地的農村模范帶頭人,居然有引種這么新奇的外國品種,而張朝唐居然也知道這是玉米餅。  然而楊過想要在陜西的山坡上找到一片玉米地,那至少要等上三四百年才有可能——不過金庸大筆一揮,就一口氣空運給楊過五根玉米棒子之多!當然,他不只是對楊過這么好,下面我們還會看到,他對楊過的爺爺也是這么慷慨:  2、 花生、蠶豆、南瓜  《射雕英雄傳》第1回:“(曲三)慢慢燙了兩壺黃酒,擺出一碟蠶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個切開的咸蛋。” “楊鐵心見一壺酒已喝完了,又要了一壺,三人只是痛罵秦檜。那跛子又端上一碟蠶豆、一碟花生。”“兩人有時也仍去小酒店對飲幾壺,那跛子曲三仍是燙上酒來,端來蠶豆、花生等下酒之物。”  《天龍八部》20回:“(蕭峰)只見地下放著不少熟肉、炒米、棗子、花生、魚干之類干糧,更妙的是居然另有一大壇酒。”  《笑傲江湖》第1回:薩老頭道:“是,是!爺們要下酒,先用些牛肉、蠶豆、花生。”  《笑傲江湖》第2回:“茶博士泡了壺茶,端上一碟南瓜子、一碟蠶豆。”  《笑傲江湖》第25回:“(令狐沖)端起酒碗,又是一飲而盡,小店之中無下酒物,隨手抓起幾粒咸水花生,拋入口中。”  這里把蠶豆、花生、南瓜子寫成尋常的下酒物,但這三種作物卻和玉米一樣,都是中國本土所無而很遲才由國外傳入的。 蠶豆大概在元朝時才由波斯傳入中國(參考研究這方面的權威著作:[美]勞費爾《中國伊朗編》“豌豆和蠶豆”條),到明朝時才普遍種植。  花生、南瓜則是美洲植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后才開始在舊大陸傳播。花生傳入中國的時間比蠶豆遲得多,大約1530年代傳入中國,由沿海傳入內陸地區的速度很慢,直到乾隆末年花生仍然是稀見的筵席食品(參見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第8章“土地利用和糧食生產”中關于美洲作物在中國傳播的內容。)。  在《笑傲江湖》中,在內陸城市武漢花生也被描寫成極普通的下酒物,甚至更內陸的武當山居民也知道(第26回,武當派弟子假裝老農,嘲笑令狐沖是“瓜子花生”),這種情況決不會早于1700年。  《射雕英雄傳》中,公元1199年臨安鄉下的一個窮村破店,曲三居然能夠擺出波斯和美洲的進口食品(蠶豆、花生),郭、楊二位大俠對這樣驚世駭俗、連當時大宋皇帝也沒見過的新奇食物,居然毫不在意,按理他們至少要揪住曲三大喝一聲:“兀那跛子,你哪來的進口食品?這零售價賣多少?”不過考慮到跛子曲三是桃花島高足,見識武功均屬一流,他比哥倫布更早到過美洲也沒什么好希奇的。  甚至可能還有比曲三更早到過美洲的:北宋時的契丹族英雄蕭遠山也給兒子蕭峰捎帶了若干花生作為下酒之物。蕭峰在《天龍八部》里是個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點菜動輒就是切幾斤牛肉羊肉之類的。蕭遠山留下花生這樣珍貴的稀罕外國食品,顯然深有寓意。我中國人比哥倫布更早到達美洲在此有多一條證據。  3、 西瓜  《射雕英雄傳》第23回:“(黃蓉)到村中去買了一擔西瓜。”  《笑傲江湖》第5回:“(儀琳)走出二里有余,果見數畝瓜田,累累的生滿了西瓜。”  “西瓜”一詞本非漢語,而源自女真語(參《漢語外來詞詞典》),該種植物本來也非中國所有,而出產于西亞,在五代北宋時引入西域,后又由金國引種到南宋,不過西瓜的普遍種植大致要等到清乾隆年間回疆平定之后,也就是陳家洛那個年代(參考[美]勞費爾《中國伊朗編》“西瓜”條)。  在黃蓉那個年代,西瓜也算是引種不多年的進口時令水果,她居然一口氣買了一擔,雖然女孩子愛吃水果,但也算出手闊綽,虧她能在牛家村口買得到。24回黃蓉將西瓜頂在頭上,沙通天等一見“一條青一條綠的圓球”,都嚇跑了,想必鬼門龍王見識雖廣,也不知道這就是傳說中的西瓜。  《笑傲江湖》第5回這一段描寫的盛夏之夜場景,衡山縣也有普通的農村也有“數畝瓜田”,那已經類似于清朝乾隆年間的景象了。 4、 人參  《天龍八部》第26回:“匆匆數月,冬盡春來,阿紫每日以人參為糧。”  《天龍八部》故事中,阿紫在長白山保命的三大法寶是人參、熊膽、虎骨。蕭峰也正是由人提醒,在想起人參有效果,并因此前往長白山——可見人參保命、人參最佳產地在長白山等觀念已經很深入人心,連蕭峰這樣的讀書不多的人也都知道。《射雕英雄傳》里的梁子翁,原本也是關外的參客,既然已經出現參客這樣的職業,可見此物為當時所重。  但在歷史上,人參長期以來卻并無這樣的地位。隋朝還一度視為妖草,唐時只當作茶葉一樣的時尚飲品,宋人也只將之看做干果一樣的送禮之物,并不認為它有什么藥效。認為人參包治百病、長白山人參為最上品等觀念,都直到明朝后期才興起(見易華《人參崇拜》一文)。  《連城訣》中也有提到丁典把關外的人參運送到漢口做買賣,《俠客行》中關東四大門派的高三娘子家有良馬、參場無數,這些人參貿易已達到產業化的景象,大略都是清朝的事情了。  5、 辣椒  《天龍八部》第11回:“自此一路向東,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譽聽著途人的口音,漸覺清雅綿軟,菜肴中也沒了辣椒。”  《連城訣》第1回:“那少女(戚芳)十七八歲年紀……臉上紅得象屋檐下掛著的一串串紅辣椒。”  以上兩處,顯然金庸認為云南、貴州四川、湖南一帶食物都嗜好辣椒,但辣椒卻也和玉米、花生、南瓜、煙草等一樣,是美洲農產品,傳入中國的年代也在明末時期。中國傳統的辛香料不是辣椒,而主要是花椒。并且辣椒最早也只是作為觀賞植物,放進菜肴中的時間更遲,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后。(參藍勇《中國辛辣文化與辣椒革命》,〈南方周末〉2002-1-24)  所以段譽在一路東下時,不是菜肴里“也沒了辣椒”,而是可能從來就沒吃到過辣椒,除非鳩摩智帶著他去了一趟美洲又回來了。不過鑒于段譽后來在蘇州燕子塢也喝到了600年后才出現的碧螺春茶,這樣時光倒流的事情也未必不能有二。  6、 蘋果  《倚天屠龍記》第16回:“(張無忌)在矮樹上摘了幾枚不知名的果子,拿在手里,已聞到一陣甜香,咬了一口,更是鮮美絕倫,桃子無此爽脆,蘋果無此香甜,而梨子則遜其三分滑膩。”  金庸這里并未說這種果子是蘋果,但實際上張無忌甚至不可能將蘋果拿來比較。因為蘋果傳入中國在元朝末年,當時只有在宮廷才可享用,他當時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不可能吃過,而“蘋果”這一名稱,更是直到明朝才出現。  梁羽生在《冰川天女傳》第1回中有寫到陳天宇“劈果救佳人”,劈開的是一個金色蘋果,不過此時已在乾隆年間,沒有歷史問題的風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