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噸位啊。武器裝備等等

熱心網友

這是你該問的嗎?

熱心網友

170據傳命名為蘭州艦。該艦已確定裝備8套六聯裝垂直發射HHQ-9。其中,6套為2X3,艦艉機庫右舷另有2套,共裝彈48枚,達到了西班牙小神盾的發射筒數目。HHQ-9比S-300略小,彈體類似,折疊尾翼雷同,但帶十字邊條翼,超低空水平和垂直的機動性能更佳。其導引系統則為全主動復合制導,是目前除美制RAM意外少有的復合制導艦載防空彈。 從170上看,并沒有發現類似神盾導引半主動式“標準-2”歸向的火控雷達,也證明了紅九為復合導引這一事實。至于為何紅九采用RIF的環形圓筒垂直發射布局,而非類似Mk-41的布局,主要是因為紅九的發射裝置源于S-300,海基型借鑒RIF也在情理之中。紅九每個彈筒均為發射器,發射速率和可靠性比RIF要高。紅九發射器雖為模組式設計,但并非通用式設計。隨著新研制的垂直發射反潛、防空和反艦導彈的來臨,中國顯然需要一種系列化的通用垂直發射系統。中國目前在研的就有一款垂直發射裝置就是采箱型熱發射,發射彈為某新型中短程防空彈。 由此看來,中國版Mk-41已不遠矣!灑家曾提過FT-2000就是紅九的出口型。當初珠海航展展出FT-2000時,工作人員曾向記者透露,中國軍方經已列裝該型武器,實際上指的是紅九。FT-2000的反輻射彈只是將紅九導引頭更換為無源反輻射體制的結果。這也證明FT-2000同為復合導引,可根據彈外數據鏈修正彈道,提高導彈的命中率。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弧形板磚帶口罩170的板磚仍是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灑家上回講到170帶的是口罩而已,現已得到圖片證實。其口罩是用鋼板焊起來的,做成弧形是為了增加強度,以抵抗下水時強大的沖擊力,防止雷達基座變形。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大型艦艇從船臺下水時的激烈程度。基本上,艦艇從船臺沖下水后,艦體龍骨都要進行驗傷,已檢查其結構的變形程度。如果鋼鐵之軀都要變形,更何況精密的相控雷達了。 因此170不帶雷達下水是明智的,畢竟上面每個饋電單元市值1000美刀!據某業內網友透露,170上裝的是四面“矩形波導相控陣雷達”天線。該網友提到由于這種雷達結構簡單,所以這種陣列可方便地用作陣列特性實驗研究或者新概念的原型。考慮到170是我國第一艘裝備相位陣雷達的實戰型戰艦,這種技術還是比較穩妥的。”從970上板磚復雜的冷卻管線來看也可證實這是一部有導波管的無源雷達,有源雷達不需要如此復雜的冷卻系統。不過,有源的可能性也還不能完全排除。 至于天線陣外觀為什么有弧度,基本有兩種解釋。 一,天線陣本身有弧度;這種陣面也有先例,被稱為共形天線,多為機載雷達遷就飛機氣動外形打造,也有地基雷達。 二,天線陣為平面,有弧度的只是天線罩而已。這也有一定可能性。但總之雷達是國造的就沒錯。有朋友自然地從板磚聯想到去年4月中國從毛子買來的RIF (S-300F) 。 從兩套2億美金的價格上看,RIF比老美坑賣倭國的兩套神盾報價便宜了整整6個億,性價比極高! 俄報Vedomosti綜合來自RIF生產廠家Almaz-Antei和俄空軍的消息,中國將在2005前用RIF裝備兩艘不低于10000噸的巡洋艦。不同于俄“斯拉夫”級巡洋艦上的12套8聯裝發射器,賣給中國的系統為6或8套,共48~64筒。有人提到大連的“目標艦”(051C),灑家抱樂觀其成的態度,交給時間來證明。跟“心臟病”說拜拜!關于052B/C的動力系統,灑家做點兒補充。GT-25000主機的全長4。6米,重16噸、轉速3000~3600轉/分、最大功率可達36300馬力、熱效率36。5%,性能可觀;輔機采用的是陜西柴油機廠的國產化MTU 20V956TB92,同樣是052型制式裝備,德國F122、F123也采用同型輔機,兩者合組成柴油燃氣復合推進系統(CODOG),驅動雙軸雙漿推進。據聞中國在引進GT-25000后對其轉子槳葉進行了重新加工,提高了發動機的工作效率,并將其模組簡化,提高了部件的維修性和可靠性。相信國產化的GT-25000在各項指標上比原型機都有一定的提高。潘總曾提到要“大力發展柴燃聯合動力裝置。柴燃聯合動力裝置啟動快、備航時間短、機動性好,要建造性能優良的驅逐艦、護衛艦,需要大力開展大功率燃氣輪機和柴油機等的研制工作。”有了GT-25000,中國以后造大艦再也不用擔心“心臟病”了。球球太多?有不少人反應052B/C上的球球太多,桅桿上怎么也沒有歐美艦的整潔感。這跟中國海軍的戰術是分不開的。中國海軍仍傳承了俄軍的主動攻擊型電子對抗方式,因此艦上有針對不同波段的多型電子偵察(ESM)和電子對抗(ECM)發射器和接受器。加上衛星通訊和各型雷達加罩,也就成為了今日的光景。但球球有球球的好處,雷達隱身好、保護雷達天線和電子設備免受風雨侵蝕都是其優點。730太貴!730型反導密集陣由船總第七研究院713所研制。該項目工程代號為850工程,該炮為7管30毫米加特林轉管炮設計,模組結構。其炮架上有1具EFR-1I波段跟蹤雷達、1套華中光電技術研究所的OFC3光電跟蹤系統。OFC3光電跟蹤系統包括:1個熱相儀,1個電視攝像機。1個激光測距儀。其對RCS為2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5KM,RCS為10的目標探測距離為20KM。該型號屬外能源轉管炮,由7根剛性連接在一起的身管和炮尾組成,每根身管都有各自的炮閂,通過外部電機實現連續射擊。由于每根身管的工作時間重疊,所以它具有射速穩定、身管壽命長、可靠性高等特點。很多人第一個感覺就是730太大。 我想這有幾個原因。 一,730采兩部電機驅動,底座明顯比采內能源的AK-630M寬且大; 二,大家看慣了“密集陣”,再看730就覺得大。可是前者采20毫米彈、后者為30毫米彈,不大才怪!況且730的驅動馬達和電子設備的制造技術水平較美帝低,也是造成730“太大”的原因。第三就是角度問題,我們之前看到的位置從170的艦艉望里看,顯得730和艦艏比例失調。其實,把730和“守門員”相比才“門當戶對”。730的塊頭并不比它大。730采用了高級光學跟蹤儀和火控雷達交聯,因此其性能是無庸致疑的。這一點也可從167和168的艦艉布局看出。167艦艉機庫上擺了四門雙37快炮,而168的防空要求決不會比前者低,卻只上有730一人把門,看來其性能是“以一敵四”啊!但730有個致命傷,就是價格高昂!外能源轉管炮本身就不是省油的燈,就是闊綽的美軍艦艇一般也只上前后兩座“密集陣”。730的傳感器比“密集陣”矜貴的多,造價也就比前者更甚。從054新護的布局可見一斑,全艦730欠奉,改上4座仿AK-630M。 730的昂貴造價使得驅逐艦以下的各型艦艇望而卻步,性能再好又如何! 168和169據傳已分別命名為廣州號和武漢號。目前168的完成度較高,年前應可試航。前桅裝的俄制“頂板”(MR-710)和狀似俄“樂臺”的東東不禁惹人議論紛紛。頂板雷達是俄自1970年代發展的一種采相控陣體制的三坐標對空搜索雷達。該雷達研制至今有多達7種的衍生型號,現已裝備俄海軍現代級、無畏級等大中型作戰艦艇,是其目前較為先進的艦載搜索雷達。其雷達頻段為E/H,縫隙天線背靠背傾斜安裝而成,掃瞄率比單面雷達提高了一倍。該雷達除具有對空、對海目標偵測的能力外,還有空中管制和低空補盲的功能。其主要特點是抗電子干擾強、自動化程度高,性價比佳。 168裝備的是最新型的MAE-5。在原有型號基礎上,MAE-5的發射功率翻一番,達到90kW,最遠有效距離仍為300公里,但對戰機和導彈的探測距離提高了20%,分別達到230公里和50公里。至少在目前,國內在研的同類產品在性價比和可靠性兩項還難望其項背。這也是052B采用頂板的主要原因。168艦橋頂置的雷達罩疑似俄式“樂臺”。“樂臺”是一部工作在D/E/F波段的艦對導彈制導雷達,用來制導由無線電指令控制的SS-N-22導彈,此外還具有對空對海搜索能力,天線外罩為一個直徑3。2米、高4。 5米的長套筒形,頂部呈圓形。罩內裝有一圓拋物面反射體該雷達,于1969年始裝備現代級驅逐艦和納努契卡級導彈艇。168上的這個可疑罩罩無論在形狀和安裝位置都和現代級上的“樂臺”極為接近。灑家原指望168裝備國產YJ-12,但從168艦舯發射架來看,YJ-12的可能性并不大,倒是170的發射架更像是給12號彈預備的。在頂板和SJL顯現艦上后,168上俄系導引雷達的可能性也大增。在美國要求俄國出口中國武器提高透明度的壓力下,中國巧妙地把雷達、導彈、電子設備等設備混在一籃子采購案中“暗度陳倉”。 168, 169的 武器設備可能是混在現代級的一籃子采購計劃中搞過來的。中國引進的俄制空地導彈也是混在蘇-30MKK的采購案中一并引進的。假設該雷達為“樂臺”,則上YJ-83的可能性就不大,SS-N-22龐大的發射器也不太會在168上出現。如果中國要強調168的反艦能力,超音速是跑不掉的。“由此推測,168上的既不是國產的YJ-83/12,也不是SS-N-22,而可能是俄式“俱樂部” (Club-N)或“YAHONT”反艦導彈。不過YAHONT發射器使用的是圓形發射筒,且已經改為垂直發射。“樂臺”又可以控制“俱樂部”,因此168裝備俄系導彈,“俱樂部”的可能性為最大。“俱樂部”和YJ-83類似,也為末端超音速俯沖,但射程較遠,達到220公里。168的確裝的是SA-N-12,而非較舊的SA-N-7。SA-N-12是俄制最新銳的艦載防空導彈,在2001才正式對外展示。168前后兩個SJL發射架共裝配了48枚這種新型彈。 據俄真理報介紹,該系統可同時追蹤75個目標,對其中15個進行射擊諸元計算,并對8個目標進行攻擊排序。SJL的性能大致等同于臺灣“成功”級上的“標準-1”,但具有后者所沒有的反彈道導彈的攔截功能。印度“德里”級的使用證明SA-N-12性能先進、可靠。目前印海軍已經取消了發展中的“阿咯什”艦載防空導彈,認為其性價比不如SJL。 。

熱心網友

秘密。

熱心網友

網絡上流傳的中國海軍在建的051C型115號“中華神盾”艦。基本結構改良自051B型167深圳號導彈驅逐艦   據2005年1月20日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正在中國北方制造的中國解放軍海軍051C級大型“神盾”導彈驅逐艦,很有可能配備了由俄羅斯方面提供的先進的RIF—M垂直發射艦對空導彈系統,這也使該型導彈驅逐艦的區域防空能力大大加強。   俄式防空系統武裝中國“神盾”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有消息表明051C級導彈驅逐艦上配備了RIF—M垂直發射艦對空導彈,這套防空系統是在俄國的技術協助下重新設計,雙方還特別成立了聯合工作協調小組。《漢和防務評論》還指出,這艘舷號可能為115的導彈驅逐艦,滿載時的排水量能達到七千多噸。《漢和防務評論》認為,此舉表明,中國在軍用造船領域,與俄羅斯方面合作的現象日趨明顯。   據《漢和防務評論》指出,051C工程的俄方代號為TEMA—988。中國大陸在2004年就已經獲得兩套RIF—M艦對空導彈。每套RIF—M由一套48N6E艦對空導彈,及一套30N6E1型目標搜索誘導雷達構成。漢和還轉引俄羅斯方面權威消息來源表示,為了向大陸出口RIF—M系統,俄國海軍本身的改良計劃受到一些影響。在報道中,《漢和防務評論》還把051C級導彈驅逐艦稱為“中華俄式神盾”導彈驅逐艦。   但《漢和防務評論》也指出,由其工程的相控陣雷達布局判斷,051C級導彈驅逐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神盾”Aegis防空驅逐艦,而極有可能成為綜合作戰能力更強的大型驅逐艦,特別著重于防空和反潛,基本結構改良自051B型167深圳號導彈驅逐艦。   《漢和防務評論》指出,真正意義上的“神盾”防空專用驅逐艦,應是中國海軍正在建造之中的052C型導彈驅逐艦。基于其實驗性質強,中國才決定進口技術相對成熟的RIF—M垂直發射系統,在052C全面形成戰斗力前,依靠051C型導彈驅逐艦建立更加可以依賴的海上遠程防空網。   《漢和防務評論》還透露第一艘051C級“中華俄式神盾”艦在2003年底已經開始動工,第二艘“中華俄式神盾”艦也即將開始動工。即將出版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還評論了051C型導彈驅逐艦的技術特征,并認為該艦的整體設計是經濟、務實的。   中國海軍要“轉型”   另外,最新出版的《漢和防務評論》還談到了中國海軍轉型的理論依據以及具體成效。   報道聲稱,中國海軍轉型的基本特點是海軍的活動范圍逐漸加大了。由“近岸防御”型向“近海防御”型的轉變,使中國海軍在理論上成為除美國之外,與日本、北約各國、俄羅斯相同類別的海軍。這樣,中國在不遠的將來與同樣推行“近海防御”戰略的周邊國家諸如日本、韓國海軍發生摩擦的可能性更大。因為推行“近海防御”、“近海進攻”的海軍在防御、進攻區域劃定方面難免重迭。   《漢和防務評論》在經過仔細分析轉型特點的基礎上得出如下結論:基于上述轉型,中國海軍的水面戰艦、戰略核潛艇的制造噸位正在逐步加大。這樣開始具備很強的“攻防兼備”的性能,這一點,海空軍的轉型在形式、理論上是相同的。   中國海軍轉型的理論依據何在?《漢和防務評論》認為,前中國海軍司令劉華清上將的回憶錄非常有系統地闡述了這一問題。他首次提出了確立“海軍戰略”的問題。即解決了“海軍戰略”的有無問題,認為海軍必須有自己的“戰略”,這一思路很明顯地受到了前蘇聯海軍司令戈爾希可夫元帥的影響。《漢和防務評論》的評論員平可夫1993年在日本《軍事研究》月刊上發表的題為“中國海軍的遠洋化戰略”的長篇論文中就指出劉華清是“中國的戈爾希可夫”。當然,戈爾希可夫確立了蘇聯海軍成為遠洋進攻型海軍的理論戰略,這一點,中國海軍不能相比,但是劉華清和戈爾希可夫都改變了兩支海軍的基本性質和類型、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同時創造了自己的新理論,就此而已,二者在兩支海軍歷史上的作用相同。   《漢和防務評論》稱,劉華清認為近海防御的屬性是“區域防御”類別,而中國海軍的作戰區域,“在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內,主要將是第一島鏈和沿該島鏈的外沿海區,以及島鏈以內的黃海、東海、南海海區”。“隨著經濟力量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增強,海軍力量進一步壯大,中國的作戰海區將逐步擴大到太平洋北部至第二島鏈”。   中日海軍差距正在縮小   《漢和防務評論》的評論員平可夫認為,就目前亞洲各國海軍實戰能力分析,日本“八八”艦隊實力應該高出一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八八”艦隊非常重視各艦隊的均衡部署與發展。每個艦隊都各部署一艘“金剛”級神盾(宙斯盾)驅逐艦、其他搭配包括2至3艘多用途驅逐艦、一艘HATAKAZE級驅逐艦、兩艘左右的ASAGIRI級驅逐艦、一艘搭載直升機的驅逐艦。通過這樣的均衡搭配,形成了完整的反潛、防空、艦對艦打擊力量,并且是各艦隊的力量均衡。   還有,日本艦隊噸位普遍大于中國艦隊,8艘驅逐艦的平均艦對艦導彈攜帶量戰時都能夠達到16枚的標準,總共128枚。而2004年訪問香港的中國海軍艦隊總共攜帶了60枚YJ—83型艦對艦導彈。此外,在電子反制裝備方面,平可夫認為目前配備中國海軍的同類裝備基本是西方80年代初期的仿制品。在數據鏈技術方面,日本第4艘“金剛”級神盾艦已經配備了16號數據鏈。   但是,展望未來,在實際觀察過程中,平可夫認為,未來的中國海軍艦隊正朝著建立四個類似機動艦隊的方向發展。《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根據中國產隱形054型護衛艦、進口的俄式956EM“現代”級驅逐艦、國產052C型“中華神盾”、051C型“中華俄式神盾”艦以及052B“中華現代”級驅逐艦的建造數量,推算出在戰時,中國很可能發揮數據鏈技術的優越性,集中精兵利器,建立四個戰斗力相同的艦隊。每個艦隊都至少配備一艘052B、956E、052C或者051C型驅逐艦和一艘054型護衛艦,再組合其他戰艦。這樣,確保每一個艦隊都可配備三種防空導彈,形成類似日本“八八”艦隊那樣的多層防空作戰能力。如果以8艘戰艦計算的話,中國海軍艦隊的防空導彈數量可能達到236枚左右,初步超過日本“八八”艦隊的標準。在艦對艦導彈的數量方面也可能接近甚至超過海上自衛隊“八八”艦隊,同時由于俄式956EM驅逐艦配備的3M80MBE艦對艦導彈射程加大到240公里,因而在與日本、臺灣海軍重型艦艇對峙時,可以實施先發制人的艦對艦攻擊。   經過上述分析判斷,中國艦隊估計在2006年左右與日本艦隊在技術上的差距比冷戰后期縮小了。在艦對艦導彈方面由于獲得了新型3M80MBE而處于“非對稱”的優勢狀態。   中國第一艘配備有國產艦載導彈作戰系統的驅逐艦4月29日下水試航,英國、日本等國的著名軍事雜志對這艘艦的細節進行了大量報道。該艦自開始建造之日起就一直被海外情報機構關注,《簡氏防務周刊》更在顯著位置加以報導,與美國的“宙斯盾”軍艦相對應,西方軍事專家將這艘中國最新型驅逐艦稱為“中華神盾”艦。 據環球時報報導,由于當今世界只有美、俄、日和歐洲少數國家有能力生產這種復雜的“神盾”作戰系統,“中華神盾”艦的下水對于中國海軍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同時,“中華神盾”以超過西方預料的速度建造下水,也標志著中國軍艦制造水平正在走向成熟。 “宙斯盾”(Aegis)作戰系統是美國海軍為了滿足艦載防空系統的需要而開發的“先進的艦用導彈系統”(ASMS)。Aegis是古希臘神話中大神宙斯的盾。在美國海軍看來,“宙斯盾”作戰系統可以有效地防御敵方同時從四面八方發動的導彈攻擊,它構成了美國海軍艦隊的堅固盾牌。 一位中國軍事專家在評價“中華神盾”艦時說,這是中國經過20年消化吸收國外造船技術,結合國內最新科技成果,自主創新制造的一艘性能優良的世界級戰艦。從外形上看,“中華神盾”艦體融合了俄羅斯水面艦艇艦體豐滿的特點,線型流暢;上層建筑則吸取了歐洲新一代大型主戰艦艇簡潔流暢的特點,注重隱身性能。 從制造工藝精良的艦體外形可以推測出該艦具有極佳的遠洋航行能力。“中華神盾”艦擁有完善的指揮、通信、電子干擾、電子偵察系統。根據《簡氏防務周刊》的消息,“中華神盾”艦安裝了中國自行研制的四面大型相控陣雷達,類似于美國的“宙斯盾”系統的SPY─1D(V)三坐標相控陣雷達。其艦載武器也尤為引人注目,包括具備隱形特征的單管100毫米主炮,最新型國產遠程防空導彈的垂直發射系統,新一代超音速反艦導彈和新型近程反導彈系統。 這些武器全部由國內集成制造,充分體現出了中國水面艦艇配套體系的規模和完整。值得一提的是,該艦裝備的國產新型反艦導彈性能不亞于號稱“航母殺手”的俄羅斯“日炙”式反艦導彈。 在戰略家眼里,海洋從來都是關注的重點。中國古代的偉大航海家鄭和有一句名言:“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中國海軍的建設里程從一窮二白開始,走過了購買、仿制、自主設計建造等階段,終于初見規模。但是目前我國裝備的主戰驅逐艦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驅逐艦為主,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噸位小,缺乏有效的對空、反潛手段等,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作戰需要。 俄羅斯《獨立軍事評論》報道,中國海軍正在實施為期50年分3個階段的現代化計劃,最終形成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遠洋艦隊。“中華神盾”驅逐艦的橫空出世,將成為中國海軍由近海轉向遠海的一個轉折點。該艦使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的作戰能力產生一個質的變化:其先進的“中華神盾”遠程防空系統,不但能為整個艦艇編隊提供大范圍的區域防空,采用垂直發射方式還使其具備了抗飽和攻擊的能力,長期困擾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艦隊防空問題,似乎在“中華神盾”艦下水的一剎那得到了解決。 海軍裝備部前部長鄭明少將說,性能先進的軍艦只有在高素質人才的手中才能充分發揮其戰斗力。中國海軍只有在加強裝備建設的同時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才能保證在未來戰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針對近來西方媒體對“中華神盾”艦的大肆報道,鄭明少將認為,必須看到這些報道背后隱藏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說,中國的海軍發展是建立在積極防御戰略指導方針基礎上的,中國在海軍方面的軍費支出更是遠遠低于一些周邊國家,因此中國海軍是一支防御性的力量。盡管“中華神盾”艦已經下水,但是中國擁有的大型軍艦仍然屈指可數,日本擁有的“宙斯盾”軍艦已經達到4艘,但是西方媒體對此卻報道甚少。 西方媒體炒作“中華神盾”艦,含有為“中國威脅論”造勢并掩蓋它們借機發展本國海上力量的目的。鄭明少將認為,“中華神盾”艦是中國造船人努力跟蹤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技術水平與世界最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中國海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附:“神盾”艦作戰系統具有幾大特點:它的反應速度快,主雷達從搜索方式轉為跟蹤方式僅需0。05秒,能有效對付作掠海飛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它的抗干擾性能也很強,可在嚴重電子干擾環境下正常工作;在反擊能力方面,該系統作戰火力猛烈,可綜合指揮艦上的各種武器,同時攔截來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個目標,還可對目標威脅進行自動評估,從而優先擊毀對自身威脅最大的目標;從可靠性來看,它能在無后勤保障的情況下,在海上連續可靠地工作40─60天 。

熱心網友

我國新戰艦中華神盾采用隱形設計受到西方關注 -------------------------------------------------------------------------------- 2003年06月01日17:12 世界新聞報   江雪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和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等世界重量級軍事媒體近來在顯著位置報道了中國首艘配備相控陣雷達的驅逐艦于近日下水的消息,并且配發了多幅圖片。  西方媒體將這艘中國新型驅逐艦,與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美國驅逐艦相提并論, 稱之為“中華神盾”艦。該艦自開始建造之日起就一直被西方關注。在近日下水之后,西方媒體更是對“中華神盾”艦的外形細節做了大量報道。一些西方的海軍學者連續數周通過不同途徑了解“中華神盾”艦的建造狀況、技術水準,“表現出了少有的好奇與熱情”。  神在何處?  傳說希臘神話里的主神宙斯使用一面雕有蛇發女妖頭像的盾牌,這是其護身法寶,誰見了此盾牌就會變成石頭。這面盾牌就是“宙斯盾”。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反艦導彈獲得迅猛的發展,對水面艦艇構成巨大的威脅。特別是前蘇聯海軍總司令戈爾什尼科夫海軍元帥還提出了專門對付美國航空母艦戰斗群的反艦導彈“飽和攻擊戰術”,即同時或在以秒計算的時間內向敵艦發射大量的導彈,以有效攻擊航空母艦。  面對蘇聯海軍數量龐大的反艦導彈,美國人感到了危機,認為必須立即建立能夠阻擋“飽和導彈攻擊”的有效艦隊防空體系。美海軍于1963年開始設計一種全新概念的作戰系統,1969年底將該系統正式命名為“宙斯盾”系統,其全稱為“全自動作戰指揮與武器控制系統”。該系統1970年正式開始研制,1983年研制成功并首先裝備在美“提康德羅加”號導彈巡洋艦上。  “宙斯盾”作戰防御系統包括6大部分:相控陣雷達、計算機系統、指揮決策系統、武器控制系統、武器火控和發射系統、戰備狀況檢測系統。目前美國海軍還計劃增加第7部分,即作戰訓練系統。“宙斯盾”系統具有強大的防空、反艦和反潛等作戰性能,其關鍵部件是AN/SPY-1A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系統。  按設計要求,它能實施全方位搜索,可同時跟蹤監視400個來襲目標,并能自動及時跟蹤其中100個危險目標,并實施有效打擊。無疑,安裝了“宙斯盾”系統的導彈驅逐艦不僅具備強大的戰區防御能力,還可同時對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標實施全面攻擊,攻防能力在當今戰艦中屈指可數。目前,只有美國、日本、西班牙、挪威、韓國、德國和荷蘭等國軍艦上裝備了這種“宙斯盾”系統。  “宙斯盾”系統當初是為了對付海上“飽和攻擊”而設計的,但到了1993年5月,美國正式宣布建立“戰區導彈防御系統(TMD)”以后,“宙斯盾”系統就發展成美國TMD系統海基攔截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使得“宙斯盾”系統實際成為一個小TMD。正是因為“宙斯盾”系統強大的戰區防御功能并是美國TMD系統海基攔截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近年來臺灣當局正千方百計地購買“宙斯盾”導彈驅逐艦,目的在于加強臺海軍作戰能力的同時,千方百計地擠入美國的導彈防御體系當中去,尋求美國的保護,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戰車上。一旦成功,那么就意味著臺灣在實質上加入了美國的TMD系統。  中國170號驅逐艦只所以引起西方極大關注,原因在于以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為首的西方軍事評論機構紛紛指出,170艦上將裝備類似于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的“相控陣雷達防空系統”。  外國人看“中華神盾”  以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為首的西方媒體稱,170號驅逐艦將成為首艘配置先進的相控陣雷達;采用隱形設計并首次裝備遠程防空導彈的中國戰艦。該艦將具有很強的中、遠程防空能力,彌補中國海軍近乎空白的艦隊區域防空戰力。  相控陣雷達  據西方媒體報道,170艦上層建筑,外形與美國裝備“宙斯盾”系統的“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極為相似,艦橋周圍裝有4個大的“弧形物體”,被分別布置在艦橋四周。據信,這4個大弧形物體內將各裝一具與美國“宙斯盾”系統相當的相控陣雷達平板天線。外國軍事專家指出,“中華神盾”艦性能優于美國“宙斯盾”艦的早期型,可是相控陣雷達需用高性能的超級電腦處理大量信號,中國的電腦整合技術實力尚待證實,因此估計“中華神盾”艦不會早于2005年服役。  槍炮  據報道,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170艦已經安裝兩套以中國制造的新型730型速射火炮為主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統。主炮背后首次安裝了艦對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以應付敵方來襲導彈的“飽和攻擊”。國外軍事專家分析指出,170艦的垂直發射系統,可能具有48個垂直發射單元,后期生產型也許加大尺寸,裝配更多的垂直發射導彈系統。這將填補中國海軍在艦隊遠程防空方面的缺陷。  用于控制100毫米艦炮的火控雷達也已經安裝到軍艦上,值得注意的是170艦的100毫米艦炮一改中國軍艦經典的雙管炮塔造型,而換裝成了雷達隱形特征更佳的單管火炮炮塔。  導彈  據報道,目前170艦已經開始安裝圓筒狀的艦對艦導彈發射架。西方軍事專家分析,艦對艦導彈的型號可能是中國制造的新一代的YJ-12超音速反艦導彈或者YJ8-3末段超音速導彈的改良型。170艦配備兩座四聯裝發射架,總共8枚反艦導彈。值得指出的是,導彈發射器由原來的方形長箱改為圓筒形,也是世界潮流。就連以方形發射箱為一貫風格的法國“飛魚”艦對艦導彈發射器也將按照這一思路進行改良。  隱形軍艦  從外形來看,170艦是一艘非常漂亮的戰艦,高干舷;艦首大外飄;長寬比大。西方軍事觀察家認為,該艦具有抗浪性強,持久力高等特點,寬大的船體流露出蘇聯海軍艦船的風骨,具有非常好的適航性。  為減少艦體反射雷達波,作到隱形,170艦上層建筑采用由多個平面組成的多面體設計,而且表面非常光滑。此外,艦體外表面可能涂有隱身特殊涂料,以吸收雷達波。  西方軍事觀察家推測,擁有先進、復雜“神盾”系統的170艦造價約6到8億美元,與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相若。該艦排水量估計超過7000噸,是最大型的中國制造的作戰艦艇。  是否有必要? 在世界范圍內,目前只有美國一家具有生產“宙斯盾”艦載防空系統的能力。日本、西班牙等國家雖然也號稱擁有“宙斯盾”艦,但實際上他們并不具備獨立開發“宙斯盾”系統的能力。這些國家軍艦上的“宙斯盾”系統都是購自美國的舶來品。  對于武器裝備研發能力以及造艦能力都還比較薄弱的中國,是否有必要自行研制“宙斯盾”系統呢?  在未來海戰中,水面艦艇的主要威脅來自于空中。而艦隊區域防空是我海軍長久以來的薄弱環節。一支艦隊,如果在沒有一個綿密的“防空保護傘”的情況下深入遠海作戰,無異于自殺。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便有國內刊物載文指出:“發展艦載宙斯盾系統、艦對空導彈垂直發射系統是未來艦船技術發展以及國際環境的需要,并不是趕時髦。”  真正的國防現代化是買不來的。所有依靠外購武器武裝起來的國家都有這樣的難言之隱:在平時,洋武器就是填不平的“無底洞”,國家不得不花大把外匯去請洋人來維護;到了戰時,洋武器更有可能給自己的軍隊招致“殺身之禍”。因此,不斷跟蹤國外先進的造艦技術,依靠自身力量更新海軍裝備,才是可靠的強軍之路。  路還很長  中國造船人臥薪嘗膽,為縮小與國際同行之間的差距而辛勤工作。此次170艦的下水,僅僅是中國海軍向著現代化的“萬里長征”所邁出的第一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海軍走向現代化的路仍然很漫長。  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我國有著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需要有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來保衛。實際的情況是,我海軍裝備一直十分落后。我們海軍的裝備不僅無法與美、俄等海軍強國相提并論,即使與周邊一些第三世界中小國家的海軍裝備相比,也并不占任何優勢。  170艦是中國造船人努力跟蹤世界先進技術的成果,但是我們的技術水平與世界最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總之,中國海軍距離進入遠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熱心網友

你是間諜嗎

熱心網友

不知道大陸還沒有公開過它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