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怎么辦啊?有什么特效藥物又比較便宜的?可以喝白酒嗎?
熱心網友
1、確診為痛風后該怎么辦? 一旦被確診為痛風,首先應該到綜合性醫院的痛風專科就診,做適當的檢查,來找出痛風的原因及是否有相關疾病。臨床上痛風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繼發性痛風原因去除之后尿酸值通常會回復正常。而原發性痛風則找不到原因,并且占絕大多數。 其次是與醫師討論何時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只要長期耐心接受專科醫師的治療,預后是良好的。即使痛風發作也不用擔心,目前已...
熱心網友
1、確診為痛風后該怎么辦? 一旦被確診為痛風,首先應該到綜合性醫院的痛風專科就診,做適當的檢查,來找出痛風的原因及是否有相關疾病。臨床上痛風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繼發性痛風原因去除之后尿酸值通常會回復正常。而原發性痛風則找不到原因,并且占絕大多數。 其次是與醫師討論何時開始使用降尿酸藥物,只要長期耐心接受專科醫師的治療,預后是良好的。即使痛風發作也不用擔心,目前已有效果非常好的藥物治療痛風。關鍵是要堅持正規治療和堅持隨訪,千萬不可迷信電線桿上的“醫生”。 痛風是一種比較容易治療的疾病,但這是建立在有專科醫師指導和合理治療的基礎上的。如果長期誤診或不正規治療,可能會發展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廣泛形成、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痛風性腎病、腎功能不全和尿路結石等多種并發癥。疾病晚期往往失去了痛風治療的最佳時期,治愈的難度會大大增加,有時甚至臨床癥狀也難以控制。但如果早期進行合理治療,一般均能得到良好康復,極少發生嚴重的并發癥。發達國家痛風己很少發生嚴重并發癥,但國內巨大痛風石還很常見,甚至發生殘廢,這種情況的發生除了誤診漏診和不正規治療外,無其他原因可解釋,也使我們專科醫師感到痛心。 2、治療痛風的總體原則與目的是什么? 痛風治療的總原則是:合理的飲食控制,充足的水份攝入,規律的生活制度,有效的藥物治療,定期的隨訪復查。 痛風治療的目的是:(1)減少尿酸合成,促進尿酸排泄,糾正高尿酸血癥。(2)阻止痛風急性發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發作次數。(3)防治痛風石、痛風性腎病與痛風性尿路結石。(4)防治與痛風相關的疾病,包括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肥胖癥、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5)科學地進行健康指導,提高生活質量。 3、痛風的治療措施主要有哪些方面? 痛風治療要個體化和分階段,在痛風的不同階段治療方法也不盡一樣,包括: (1)一般治療:飲酒必須限制, 尤其是啤酒和葡萄酒。應采取低嘌呤和低脂飲食。多飲水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泄。堿化尿液可選用蘇打片。適當鍛練,避免超重與肥胖。 (2)初期關節炎發作的治療:在痛風發作時,治療目的是控制發作。所以止痛為主。可采取的措施有讓受累關節停止活動和服用醫生建議的抗痛風藥。最快在24小時內可以控制痛風發作,最遲一般來說不超過2周。但有廣泛痛風石者治療難度較大。有關節炎發作先兆時即可用藥治療,痛風關節炎發作時可選用能迅速控制炎癥的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有英太青、芬必得、瑞芝利、戴芬等)、秋水仙堿和強的松等。例如服0.5mg~1mg秋水仙堿或1~2片非甾體類抗炎藥。如果有關節炎嚴重發作,藥量可適當增加。若進入恢復期,可減為小劑量。關節炎發作完全控制后即停用止痛藥。 (3)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療:約需3~6個月。痛風性關節炎平息后,進入間歇期,此時就要控制高尿酸血癥。但為了防止開始治療時血尿酸的突然下降誘發轉移性痛風關節炎發作,先用較小劑量,逐漸增加到足量,血尿酸達理想水平后再減到維持量。 (4)控制尿酸的終生治療: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療6個月以后。由于高尿酸血癥不用藥物治療一般不會下降的,只有堅持服用才能血尿酸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需要終生治療。但隨著長期的治療,體內尿酸池也會不斷減少,此時藥物劑量需由專科醫師的指導。 (5)慢性關節炎期及痛風石的治療:進入慢性期的病人大多數是沒有得到早期治療或不正規治療造成的。治療效果相對較差。治療原則仍然是避免關節炎反復發作和保護關節功能。 (6)痛風性腎病與痛風性尿路結石的治療:控制高尿酸血癥是關鍵,避免有害腎臟的不利因素,防治尿路感染,治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合并證。 4、飲食控制很重要嗎?能否作為治療的主要手段? 痛風飲食控制是治療痛風的基本治療措施,這一點醫學界沒有人懷疑。飲食控制的理論依據是減少飲食中嘌呤攝入量,可以減少體內嘌呤的負荷,有利于血尿酸的降低。嚴格的飲食控制能使血尿酸下降60unol/L左右,24小時尿中尿酸排泄量減少1/4左右,可見飲食控制可使血尿酸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它不能作為痛風的主要治療手段。因為血尿酸的升高主要來源于內源性生成過多,由外源性食物產生的尿酸只占少部分。一個正常人每日嘌呤攝入總量大約為150mg~200mg,而每日體內代謝產生的嘌呤總量大約為600mg~700mg,遠遠超過了食物中的來源。大多數情況下,飲食控制并不能完全糾正高尿酸血癥。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囑病人無嘌呤飲食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總的來說,飲食控制只能作為一項輔助治療手段。 飲食控制效果較藥物治療差,是否可以放棄,答案同樣是否定的。因為長期的高嘌呤飲食會使已經存在的高尿酸血癥更加嚴重,會加重和促進痛風的病情進展。另外,如果暴飲暴食會使血尿酸在短期內突然升高,這種血尿酸在短期內的顯著波動是引起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適當的飲食控制是合理的,也是必須的。比較恰當的做法是在適度飲食控制下,同時服用降尿酸藥物。 我們遇到的情況是患者對飲食控制的態度各不相同,有的人過分飲食控制導致營養失衡,反而加重痛風。有的人對飲食毫無顧忌,肉照吃,酒照喝,結果痛風進展特別快。筆者認為根據不同的情況應給予不同的飲食控制。例如痛風發作時,應嚴格控制飲食。如果經過較長時期的降尿酸治療,血尿酸一直能保持在較理想的水平,飲食控制不需太嚴格,當然如果有營養醫師或專科醫師的指導則更好。 5、痛風病人飲水應注意哪些事項? 痛風病人要求多飲水,以便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泄。適當飲水還可降低血液粘度,對預防痛風合并癥(如心腦血管病)有一定好處。但要講究科學飲水,合理飲水。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飲水習慣:要養成飲水習慣,堅持每日飲一定量的水,不可平時不飲,臨時暴飲。 (2)飲水時間:不要在飯前半小時內和飽食后立即飲大量的水,這樣會沖淡消化液和胃酸,影響食欲和妨礙消化功能。飲水最佳的時間是兩餐之間及晚上和清晨。晚上指晚餐后45分鐘至睡前這一段時間,清晨指起床后至早餐前30分鐘。 (3)飲水與口渴:一般人的習慣是有口渴時才飲水,痛風病人應采取主動飲水的積極的態度,不能等有口渴感時才飲水,因為口渴明顯時體內已處于缺水狀態,這時才飲水對促進尿酸排泄效果較差。 (4)飲茶:我國有許多人平時喜歡飲茶,痛風病人可以用飲茶代替飲白開水,但茶含有鞣酸,易和食物中的鐵相結合,形成不溶性沉淀物,影響鐵的吸收。別外,茶中的鞣酸尚可與某些蛋白質相結合,形成難以吸收的鞣酸蛋白。所以如果餐后立即飲茶,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易造成缺鐵性貧血等。較好的方法是餐后1小時開始飲茶,且以淡茶為宜。 6、體育活動對痛風病人有益嗎?如何選擇鍛煉方式? 痛風患者完全可以適當運動。痛風病人大多數有肥胖、超重、高血壓、高脂血癥和動脈硬化,許多病人年齡己在50歲以上,心血管功能不是十分健全,故應該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改善心血管功能。體育運動還有利于維持理想的體重,防止肥胖。所以應將它作為痛風有益的輔助治療措施。 體育運動分無氧運動與有氧運動。無氧運動主要是劇烈的運動,不能長時間持續進行,不能像想象的那樣消耗大量熱能,消耗的主要是糖份,幾乎不動用脂肪。有氧運動是通過運動中的呼吸,有效地吸入和利用氧氣并產生熱量的運動。有氧運動的特點是持續時間長,能增強耐力,消耗多余的脂肪,而不積累疲勞。 目前還沒有專門降低血清尿酸值和預防痛風發作的運動,只能推薦幾種最能達到減肥和增強全身耐力的運動。痛風適宜有氧運動,而不適宜做無氧運動。具體的方法如:散步、快步行走、慢跑、健身操、健身舞、自行車運動、游泳等。 7、正在用降尿酸藥物治療,為什么還會有關節炎發作? 這是一個轉移性關節炎的問題,降尿酸藥物治療初期血尿酸水平的急劇下降,可使關節組織釋放出不溶性針狀尿酸鈉鹽,使關節腔內的尿酸濃度顯著升高,從而激發炎癥反應。 一般來說,關節內外尿酸濃度的平衡需要1~3個月,待這種平衡基本建立后,繼續用降尿酸藥,關節炎極少再發生。很多病人因為用降尿酸藥物治療初期有急性關節炎發作而誤以為降尿酸藥無效,甚至懷疑或否定痛風病的診斷而終止治療,以致延誤病情。 8、當血尿酸降至正常后,是否就可以停用降尿酸藥物? 痛風第一發作以后,如果不治療會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以后經常發作,病情越來越重。二是以后雖有發作,但不是很頻繁。三是以后很少再發作。前二種情況較多見,占極大多數。另外,關節炎發作與內臟損害并不一致,有時關節炎較輕,但內臟損害可能會很重。所以只要有高尿酸血癥的存在,就需要堅持降尿酸治療。而對原發性痛風而言,由于病因未明,引起血尿酸升高的病因難以去除,可以說是終生存在,只要停用降尿酸藥物,大多數病人血尿酸又會升高,這對徹底控制病情很不利。合理的措施是血尿酸降至正常后,繼續服用維持量的降尿酸藥物。還需定期檢查血尿酸以及注意有無腎臟損害和尿路結石,因為痛風腎損害往往是不知不覺的,很容易被忽視,發展為腎功能衰竭就為時已晚了。 9、秋水秋堿能預防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嗎? 對這個問題有二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認為在平時服用小劑量的秋水仙堿(0.5mg~1mg/日),可以預防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另外一種意見認為它不能有效地防止痛風急性關節炎發作。筆者認為,在降尿酸藥物治療早期,秋水仙堿可以預防轉移性關節炎發作,使用時間最多1~2個月。除此之外,用秋水仙堿預防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弊多利少。而且秋水仙堿必須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10、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需要作局部處理嗎? 痛風的發作是白細胞?資贍蛩嵫撾⒔峋輾⒌募斃匝字ⅲ脛送庵魏途植坷浞蟆⑷確蟮榷鑰刂仆捶縲怨亟諮裝鎦淮螅鎂哂邢字雇醋饔玫囊└嗤夥笥兄諮字⒌目刂疲庥繞涫視糜誆灰擻媚詵┗蚨閱詵┯薪芍⒄摺? 民間醫生采用針刺破痛風石擠出尿酸鹽結晶的方法不可取。因為痛風石的治療在沒有形成包裹前,用降尿酸藥物治療可望使痛風石消退,但這需較長時間。如果已形成包裹,則需手術才能清除。由于尿酸結晶沉積是彌漫性的,針刺皮膚,擠出尿酸結晶的方法是不能徹底清除痛風石的。 11、痛風石破潰后應如何處理? 痛風石破潰后,如果不進行適當的處理,則很難愈合,而且易發生細菌感染。治療措施包括:(1)保持局部創面的清潔,每日用生理鹽水和消毒液清洗創面,盡可能將結節內的尿酸鹽清除干凈,可加快傷口的愈合。(2)因較大的痛風石破潰,范圍廣、破潰時間長者,很難自行愈合,需給予手術切除治療。(3)如已并發感染,有發熱、白細胞升高時,應入院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對局部有膿性液體者需取之作細菌培養加藥敏試驗,以指導選擇使用何種抗生素。 12、痛風性腎結石可以用激光碎石治療嗎? 激光碎石治療具有損傷小、無痛苦和簡便經濟的優點,只要病例選擇適當,效果是很好的。激光碎石治療的適應證主要包括:(1)結石直徑在20mm以內,太大的結石不易被激碎。(2)結石數量以單個為最適宜,數量太多,接受激光量較多,容易造成腎臟損害。(3)腎功能應正常。 13、痛風病人如何檢測與調節自已尿液的酸堿度? 了解尿液酸堿性,簡單的方法是用pH試紙,可選用pH精密試紙5.0~7.0,上海試劑三廠生產。標準色帶pH值分別為:5.4以下、5.4、5.8、6.2、6.4、6.7、7.0、7.0以上。用法:將少量尿液放入試管或其他器皿內,然后取試紙一條,浸入欲測之溶液中,半秒鐘后取出與標準色版比較之,即得pH值。一般控制在6.2~6.8之間為宜。如果尿液偏酸性,可口服堿化尿液的藥物。常用的有小蘇打片和10%的枸椽酸鉀溶液。從小劑量開始,根據尿液的酸堿度來調整用量。 14、促尿酸排泄藥物能否使腎內結石排出和溶解消失? 促尿酸排泄藥物主要作用是促進腎臟排泄尿酸,使尿中尿酸含量增加。所以對已存在痛風性腎病和痛風腎結石的病人是不利的,服用促尿酸排泄藥物常需堿化尿液和多飲水,以增加尿中尿酸的溶解度。如果有尿路梗阻和腎孟積水,或飲水量不足造成尿量減少,尿液呈酸性,則促尿酸排泄藥物反而有助于腎結石的形成和使痛風性腎病加重。所以使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需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病人腎功能必須正常。如果有以下三種腎功能異常的情況,不宜使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1)病人有氮質血癥;(2)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3)腎小球濾過率低于20ml/min。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以別嘌呤醇作為主要治療手段。 15、痛風病人如何預防腎臟損害的發生? 痛風病人最易損害的內臟器官就是腎臟,嚴重者可發生尿毒癥,甚至導致死亡。所以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保護腎臟至關重要。具體方法主要有:(1)控制高尿酸血癥。(2)積極防治泌尿系統感染。(3)有高血壓者,應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4)避免有損腎臟的藥物及造影劑。 16、判斷痛風治療是否有效的指標有哪些? 經過積極的綜合治療,如能達到以下指標,說明治療效果良好。(1)痛風性關節炎不再發作,關節功能及形態均保持正常。(2)無痛風石和泌尿系統結石。(3)常見合并癥(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和冠心病)能得到有效控制。(2)血尿酸長期穩定在正常范圍(最好達在360umol/L以下),尿常規和腎功能正常,關節X線檢查正常。 17、如何預防痛風發作? 得了痛風病以后,應采取措施,積極預防痛風的再次發作。具體方法有:(1)首先要節制飲食,避免大量進食高嘌呤食物,嚴格戒酒,多喝堿性飲料。(2)要多飲水以助尿酸排出。(3)防止肥胖。(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寒冷潮濕、關節損傷等誘發因素。(5)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藥物,如雙氫克尿塞、速尿等。(6)接受藥物治療以降低血尿酸,并積極防治合并癥。(7)接受定期隨訪和定期復查血尿酸。(8)繼發性痛風的預防主要是積極治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慢性腎病等原發病。 18、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療痛風有效嗎? 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對痛風沒有治療作用,但為什么許多患者多有有效的經驗呢?這是早期痛風發作常有自限性的緣故。早期痛風發作即使不治療也會在數日內緩解,這就易誤為是抗生素有效,其實這僅僅是一種巧合而已。隨著痛風發作時間的延長,青霉素也就不再“有效了”。但如果有痛風石破潰并發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療,這與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不一樣的。痛風病人選擇抗生素時,應盡量選用對腎臟沒有副作用的制劑。 19、中醫能治愈痛風嗎? 中醫對痛風作為一個疾病的認識只是近代的事,雖然經筆者統計近十年有數百個學者報告了治療痛風的中藥配方,但這種配方無一例外是缺乏前矚性研究和有效成分的提純,這種經驗性的用藥要得到現代醫學界和患者的廣泛認可無疑是困難的。筆者也希望中醫在痛風的治療方面有所突破以至于能打入國際市場,可惜至今為止沒有一個具有知識產權的提純的中藥能用于痛風的治療。我們注意到有學者在中醫藥治療痛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例如藥理學研究和動物實驗等,但進一步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不得而知。值得鼓舞的是,近年貴州高原彝藥痛風靈,己批準正式生產,可供臨床選用,標志著中醫中藥在治療痛風方面所具備的潛在開發價值。我們也有痛風的中藥煎劑系列可供臨床應用,并正在做一些基礎研究工作。目前不管中醫還是西醫,沒有國際公認的治愈痛風的標準,所以治愈痛風也就無從談起。其實追求所謂的“治愈”毫無價值,痛風三年不發作算治愈還是永遠不發作算治愈?從發病機制上看應孩是嘌呤代謝紊亂完全糾正或從遺傳學角度考慮多基因遺傳缺陷糾正才算治愈,這是個世界性的難題,醫學界還沒有人能說完全“攻克痛風”,而廣告的宣傳和報紙的報道以及個別醫師的承諾當不屬于真正的可算數的治愈標準。 另外小報宣傳中醫“祖傳秘方”在我國是比較常見,筆者也曾遇到多例。這些“祖傳秘方”大多是發明者個人“鉆研古籍,試用百草”的“成果”,其藥效的可信度很成問題,難以經受科學的考驗。為彌補這一不足,宣傳只好“注水”,結果越傳越“神”。更有甚者將激素類西藥研成粉加入中藥便成為“偏方”和“秘方”,并申稱純中藥不含激素來欺騙患者,結果長期服藥造成依賴,一停藥癥狀又加重,并出現體重增加和臉發胖等情況。所以這類“祖傳秘方”不可信,不能再吃下去。 20、痛風病人的預后如何? 痛風病人一般預后比較樂觀。只要沒有明顯的腎臟病變功能損害,沒有嚴重的合并癥,沒有明顯的關節破壞與畸形,痛風病人完全可以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其預后是良好的。即使有多個皮下痛風石,只要不發展,對預后也無多大不良影響。但如有以下情況者,預后不佳: (1)降尿酸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或因不良反應不能使用降尿酸藥物,高尿酸血癥得不到有效控制者。 (2)痛風性關節炎頻繁發作,一年內發作5~6次以上者。 (3)痛風石不斷增多、增大和有破潰者。 (4)有嚴重的痛風性腎病、腎功能減退和雙側廣泛的痛風性腎結石者。 (5)同時有多種合并癥者,如心腦血管病(腦動脈硬化、中風和冠心病等)及其他代謝紊亂性疾病(如肥胖、高脂血癥和糖尿病等) 痛風患者一般沒有生命危險,但如有下列情況者,可能會導致死亡: (1)痛風性腎病發展為尿毒癥者。 (2)痛風石破潰并發敗血癥或膿毒血癥等嚴重感染者。 (3)痛風性腎結石、膀胱結石和腎孟積水等引起頑固性泌尿系統感染者,尤其是腎孟腎炎。 (4)有嚴重的合并癥者。
熱心網友
防“風”于未然北京中醫醫院風濕科副主任醫師 王玉明《家庭醫藥》2003年1月號 痛風雖然與遺傳有著密切關系,但后天的一些因素對痛風的發生有著重要作用,一旦注重預防,我們就會讓痛風無隙可入。 首先,飲食與痛風的發生關系很密切。很多人把大吃大喝作為一種享受,樂此不疲。殊不知美味佳肴多為高嘌呤食物,過多攝入高嘌...
熱心網友
防“風”于未然北京中醫醫院風濕科副主任醫師 王玉明《家庭醫藥》2003年1月號 痛風雖然與遺傳有著密切關系,但后天的一些因素對痛風的發生有著重要作用,一旦注重預防,我們就會讓痛風無隙可入。 首先,飲食與痛風的發生關系很密切。很多人把大吃大喝作為一種享受,樂此不疲。殊不知美味佳肴多為高嘌呤食物,過多攝入高嘌呤食物是誘發高尿酸血癥的重要原因,是痛風的罪魁。因此,人們要管住自己的嘴,調整飲食結構,合理選擇飲食。 按嘌呤含量的高低,人們把飲食一般分為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類。 高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150~500毫克嘌呤。這些食物主要有:動物內臟、海鮮、沙丁魚、鳳尾魚、帶魚、蚶、蛤、雞湯、肉湯等。痛風患者盡量禁食這些食物。 中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中含有50~150毫克嘌呤。這些食物主要有:家禽家畜肉、魚、蝦、蟹、鱔魚、白魚、扁魚、鰱魚,各種豆類及花生、芝麻等。痛風患者應盡量少吃這類食物。此外,一些蔬菜也含有較高的嘌呤,如韭菜、菜花、黃豆芽、豌豆苗、扁豆、菜花、紫菜、菌類等,最好不吃或少吃。 低嘌呤食物,即100克食物含有的嘌呤量小于50毫克。這些食物主要有:雞蛋、鴨蛋、牛奶、奶酪等。這些食物可吃。水果,蔬菜中的蘿卜、胡蘿卜、番茄、白菜、土豆等,含嘌呤特別少,為痛風患者的推薦食品。有研究顯示,進食無嘌呤飲食7天后血中尿酸濃度可降低度1.2毫克/升左右。 痛風病人的主食應以細糧為主,如精面粉做的面食,精大米等,不宜吃粗糧,因為細糧制品中嘌呤含量較粗糧少。避免飲酒,酒中的乙醇使體內乳酸增加,而乳酸可影響腎臟排泄尿酸易引起泌尿系統結石;乙醇還可使體內嘌呤合成增加,特別是啤酒,在發酵過程中可產生大量嘌呤,對痛風病人非常不利。 其次,保證足量的水分攝入,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白開水,不包括牛奶、湯、稀飯等流食。因為人體70%左右的尿酸要從腎排除,每日尿量要達到1800毫升左右。夏季多汗飲水量還要增加。 再次,注意生活規律,按時作息,定時進餐,七分飽為宜。保持理想體重。避免勞累及精神刺激。適當鍛煉,但不可劇烈運動,如踢足球、快跑、滑冰、游泳、登山等,它會使體內乳酸產生過多,抑制腎臟排泄尿酸的功能,使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發作。 另外,要定期體檢,爭取早期發現高尿酸血癥,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痛風發生。● 作者簡介: 王玉明,1983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學院中醫系,一直從事風濕病的臨床及科研工作,曾經師從于全國著名風濕病專家王為蘭教授,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各種風濕病及疑難痛癥取得良好療效,曾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專業雜志刊物上發表論文20余篇。控制痛風不再“吹”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 劉鋼《家庭醫藥》2003年1月號 痛風的常見表現形式為急性關節炎。在痛風急性發作時,常用藥為秋水仙堿,每次均為0.5毫克,第1天口服3次,第2天和第3天均服2次,第4天及以后每天服1次,用至關節癥狀消失。 患者在剛開始接受痛風的治療階段,常會有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這時可將每日口服1次秋水仙堿的時期適當延長,以預防急性痛風關節炎反復出現。在癥狀剛出現時服用秋水仙堿,效果能達到最好。若出現明顯炎癥才用藥,所需藥物的劑量在允許服用的劑量范圍內需增大,所用療程也需延長。 此外,在急性關節炎發作時還可選用非甾體抗炎藥,如扶他林、莫比可、瑞力芬、奈普生等,任選其中一種口服。若采用秋水仙堿聯合非甾體抗炎藥物止痛,抗炎效果比單用一種非甾體抗炎藥物的療效好。 在急性關節炎癥狀消退后,應該使用降低血尿酸濃度的藥物。降低血尿酸的藥物按作用機理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干擾尿酸的生成,另一類為促進腎臟對尿酸的排泄。若患者腎功能正常,則可以選用促進腎臟排泄尿酸的藥物,如苯溴馬隆等;或降低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也可兩者合用。若腎功能不正常,則只能選用別嘌呤醇,以防止尿酸在腎臟排泄量增加,加重腎臟負擔而造成腎功能損害。由于別嘌呤醇亦通過腎臟排泄,此時要根據腎臟功能減退情況對它進行調整。此外,還可加用堿性藥物小蘇打,增加尿液酸堿度(ph值),提高尿酸溶解度,防止其結晶沉積、損害腎臟。 當痛風未得到及時治療時,尿酸結晶將大量沉積,患者耳廓及關節周圍會出現痛風石,急性間歇發作的關節炎也會演變成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這種關節炎的病程常遷延很久,間歇發作的特點已不明顯。此時治療的措施與急性關節炎有所不同,主要是運用降低血尿酸的藥,并輔以非甾體抗炎藥和小劑量秋水仙堿進行治療。 有少部分患者就診時,腎臟功能已明顯受損,此時應使用別嘌呤醇以降低血尿酸。但需對別嘌呤醇減量。此外,還應使用改善腎臟功能的藥,防止腎臟功能進一步減退。如果患者腎臟功能已經進入尿毒癥期,則需要進行相應治療。 ● 作者簡介: 劉鋼,1954年生,1979年至1982年就學于華西醫大碩士研究生班,獲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后長期從事內科臨床工作,并于1997年開始系統從事風濕病防治工作,曾師從我國風濕病學奠基人張乃崢教授及董怡、唐福林、張奉春、曾小峰等著名風濕病學家。作為第一作者在《中華風濕病學雜志》、《中華血液學雜志》、《免疫學雜志》、《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1999年,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四川省科委科技研究項目1項;作為副主編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風濕病診治手冊》。現代富貴病——痛風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主任、教授 劉維《家庭醫藥》2003年1月號 我們病房曾收治過一位姓張的患者,42歲,中等個子,是一個豪爽、熱情、善交朋友的漢子,平時就喜歡與朋友一起喝酒聊天。也許正是這個緣故,他的身材明顯發胖。一日,他與朋友開懷暢飲后,帶著濃濃的醉意,回家倒床便睡。半夜睡得正酣時,突然被右腳大趾劇烈疼痛痛醒,只見大趾局部紅腫,不可觸摸。在家人的勸說下,來我院就診。待到我院就診時,他已不能行走,且右足不敢穿鞋。經化驗檢查,診為痛風急性發作。 痛風是什么病 在我們身體里有一種名為嘌呤的物質,它分解代謝后形成一種產物——尿酸。正常情況下,尿酸能通過腎及大腸排出體外。 如果人體攝入含嘌呤物質過多,或者嘌呤代謝發生紊亂,或者尿酸排泄減少,血清及體液中的尿酸都會異常升高,出現高尿酸血癥。尿酸若不及時排出,進一步積聚會形成結晶。這些結晶沉積于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皮下組織、腎臟組織等,從而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痛風性腎病等。可見,痛風是一組代謝障礙性疾病,高尿酸血癥是它的前奏曲,是診斷痛風的主要依據。 痛風可分為兩大類:原發性痛風和繼發性痛風。原發性痛風患者中,約10%~25%的患者有痛風陽性家族史;約1%~2%的患者有先天性酶缺陷,使嘌呤合成與分解代謝發生障礙;其他病因則至今不明。繼發性痛風就是由某些疾病,如腎臟病、白血病、腫瘤等,或者由某些藥物,如利尿劑、化療藥等,或者由肥胖癥饑餓療法等引起高尿酸血癥所致。 痛風好發于30~50歲。早期的臨床表現,往往是反復發作的急性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典型表現十分劇烈,多數起病急驟,且多在午夜突然因足痛驚醒。關節呈紅腫熱痛,痛不可觸;疼痛在48~72小時內達到高峰。發作時呈“刀割樣”、“咬噬樣”或“燒灼樣”劇烈,多數病人難以忍受,有的患者無奈之下只有“抱足痛哭”。70%以上的患者首發關節為足跖趾關節,其次累及踝、膝、 指、腕、肘關節等。每次急性發作時間約1周,其后自然緩解。 痛風的“升級版”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首發者,多數可以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緩解后感覺不到任何癥狀,但千萬別以為萬事大吉了。一旦不對其進行及時、系統地治療和控制,任其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它將會象電腦一樣不斷升級換代——進入痛風慢性期。 慢性病程中,可出現痛風石形成。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見于拇趾、指、腕、膝、肘的彎處。痛風石在關節沉積逐漸增多,痛風發作也就越頻繁,受累關節也就增多,乃至引起骨質侵蝕、缺損及周圍組織纖維化。結節由軟變硬,由少增多,使關節發生僵直畸形。關節也因此容易磨損、破潰形成瘺管,瘺管處有白色糊狀物排出,并可查出尿酸鹽結晶。瘺管周圍組織呈慢性炎癥肉芽腫,不易愈合。 另外,在痛風病患者中,約有30%的人可出現腎臟損害。主要表現為痛風性腎病和尿路結石。 痛風性腎病,早期表現為輕度浮腫,腰痛,中度血壓升高,間歇或持續蛋白尿,是尿酸鹽在腎臟沉積從而影響腎功能所致。如果腎病變加重,晚期出現肌酐清除率下降,尿素氮升高,進而發展為尿毒癥,最后死于腎功能衰竭。 尿路結石,因患者尿呈酸性,致使尿中尿酸濃度增加而出現尿路尿酸結石。較小的結石可隨尿排出,無不適感。較大的結石可梗阻輸尿管而引起腎絞痛、血尿,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也可繼發感染成為腎盂腎炎。巨大結石可造成腎盂腎盞變形、腎盂積水。 痛風不再陌生 在這里,肯定有讀者要問:痛風既然這么嚴重,為什么以前很少聽說有這種病? 其實痛風病古已有之,只是以前在我國發病率較低罷了。而在西方國家則較多,以致很多人都認為,痛風只是西方國家的一種常見病,而東方民族較少見。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我國不科學的飲食結構、飲食習慣,人們攝入含嘌呤食物增多,痛風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據一大樣本調查顯示,我國約5%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癥,其中約10%~20%的人將已患或發生為痛風。痛風的發病已證實與進食高嘌呤飲食有關,與經濟發展、飲食結構的改變密切相關。所以人們把痛風稱為現代“富貴病”,不無道理。 ● 作者簡介: 劉維,女,滿族,生于1962年,1985年天津中醫學院中醫系本科畢業后留校任教,1990年天津中醫學院研究生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為津門已故名老中醫王云鶴的關門弟子,隨師診治多種內科疑難雜癥,頗得真傳。對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診治有較高的造詣。痛風(解惑篇)《家庭醫藥》2003年1月號問:痛風病人需做哪些檢查?劉維教授:痛風患者應定期檢測血尿酸水平,并檢測尿尿酸排出量。對于急性痛風性關節發作的患者,還應檢測血白細胞計數、血沉。嚴重的病人應做關節腔穿刺取滑囊液檢查,可發現針形尿酸鹽的結晶。對于一時無法確診的患者,可行秋水仙堿的實驗性治療,患者多在服藥后出現好轉。 慢性痛風病患者還應行受累關節的X線檢查,了解骨與關節的破壞程度;行腎臟的影像學檢查,了解是否存在腎、輸尿管結石。病程長者還應行腎功能的檢測。此外,痛風石的活檢可以證實尿酸鹽結晶的存在。 問:長期服用秋水仙堿有何毒性作用?劉鋼主任醫師:秋水仙堿是一種細胞毒藥物,對細胞漿內的微管功能有抑制作用,在痛風急性發作時,通過它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減輕局部炎癥反應。因此它是一個對急性痛風發作非常有效的藥物。但是它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當接近,故患者按醫囑服藥后,常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表現,這是秋水仙堿對胃腸道上皮細胞的毒性作用所致。此外,它對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可導致血白細胞減少;還可引起脫發;對肝臟、腎臟、神經系統功能及精子的生成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所以不要大劑量長療程使用秋水仙堿。對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秋水仙堿宜用較小劑量,因為此時腎臟對它的排泄非常緩慢,容易導致蓄積中毒。 問:中醫治療痛風有何好辦法?劉維教授:中醫最根本的治療是辨證論治,突出治療個體化特征。我們認為痛風發作多與體內濕、濁、淤邪相關。一般而言,急性期我們多采用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濕瀉濁的方法。穩定期則在祛淤通絡的基礎上,加用清熱利濕化濁的藥物。我們常用的有治療急性發作的痛風止痛湯劑,控制高尿酸血癥的痛風湯劑,以及化淤通脈湯劑等,臨床療效還是比較滿意的。 問:痛風患者不宜服哪些藥?王玉明副主任醫師:患了痛風的病人在積極服藥治療的同時,還必須注意有些藥最好不用或慎用。這些藥物有青霉素、四環素、利尿藥、含有利尿藥的復方降壓藥、維生素B1、B2、阿司匹林、煙酸、華法令、利福平、雷米封等藥。因為有些藥物影響尿酸的排泄,服后使體內尿酸濃度升高,可誘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或加重痛風性關節炎的癥狀。另外維生素C和維生素D也應慎用,因其可促進泌尿系結石形成,加速痛風病人腎臟的損傷。 問:兒童容易患痛風嗎?王玉明副主任醫師:兒童不容易患原發痛風。這是因為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尿酸水平開始上升,約3天后達到穩定水平,一直持續至青春期。青春期后血中尿酸值增加較快,然后維持高峰狀態。中年以后血尿酸值逐漸增高,此后易患痛風。所以兒童患痛風很少見。但是有一些疾病,如腎功能異常、白血病化療后、先天性代謝紊亂疾病等,可引起繼發性痛風。對于患了這些疾病的兒童應預防痛風的發生。 問:痛風與類風濕關節炎有何不同?劉鋼主任醫師:痛風與類風濕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痛風是一組代謝障礙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屬于彌漫性結締組織病范疇。前者好發于男性,后者好發于女性。前者常呈急性發作,好發部位常為第一腳趾的跖趾關節,發作時局部紅、腫、熱、痛,疼痛難以忍受;后者呈慢性發作,好發于手的腕、掌指及近端指間關節,疼痛一般能承受。前者發作呈間歇性,緩解期可無關節癥狀,但長期反復發作,最終可出現關節破壞、畸形,腎臟受損者可進展到尿毒癥;后者晚期可引起關節畸形、脫位。 當痛風病變位于手指關節時,它與類風濕關節炎的手指關節病變相似,都可有指間關節腫大。但檢查中仍可發現痛風患者腫大的手指關節呈結節分葉狀,有時在皮膚表面可見白色的痛風石沉積,部分患者局部皮膚潰破后,可流出“石灰石”樣的尿酸結晶。而類風濕關節炎檢查時,早期可見近端指間關節呈梭形腫大,病變具有左右對稱性,受累的關節數目比痛風多,有時關節周圍可見類風濕結節,X攝片檢查可見關節周圍骨質疏松,軟組織腫脹;晚期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蟲蝕樣破壞;血清中常可查見高濃度的類風濕因子。 由于這兩種疾病發病機理完全不同,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熱心網友
有一種貴州(藥廠名我忘了)出的“布衣膏藥”(那是一個系列,種類很多),選一種對你病癥的來貼。那種膏藥很便宜,大概三、四元一盒(一盒四張)。很有效,可試試。
熱心網友
本來能有效治痛風的藥就少見,還得便宜,真沒法了,我爸就痛風,最便宜的辦法就是平時多注意飲食吧,也別太累了,降低吃藥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