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秦中寄遠上人》的原文及意思或背景
熱心網友
秦中寄遠上人① 孟浩然 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②。 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師③。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④。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注釋注釋[注釋] ①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②三徑:指歸隱后所住的家園。 ③東林:指廬山東林寺。 ④燃桂:此句以燃桂喻處境窘困。賞析賞析[賞析] 詩人本有“一丘常欲臥”,即希望隱居之愿,但“三徑苦無資”,即苦于無錢維持隱居生活。北入長安求仕并非他所愿意做的,實有經濟上困窘的原因,他是很懷想東晉高僧慧遠在廬山的生活的。詩中也多次提到他意欲出仕,是因為親老家貧。在長安居住大為不易,原先的壯志因為這次碰壁,隨著年歲的增長而衰減。因此傍晚時分聽到暮蟬哀鳴時,心里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秋天,而于仕于隱都事倍功半、徒添傷悲。
熱心網友
雖然孟浩然與王維共稱“王孟”,儼然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但個人總感覺孟夫子欠缺王摩詰出塵與灑脫,稍帶一絲煙火氣。可能是二人出身不同或者摩詰篤信佛禪的緣故。不過正因為如此,更顯現孟浩然的真實。
熱心網友
原文: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師。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背景:從本詩內容看,是孟浩然在長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詩中充滿了失意、悲哀與追求歸隱的情緒,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詩。最大特點在于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