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有沒狽這種動物?有的話具體分布在哪?
熱心網友
雖然沒有見過,但是我確信是有的,因為在一些紀實性的小說中提起過它,狽是群狼的王,它是不出來覓食的,至于它是否像傳說中的那般則很難說。
熱心網友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曾把“狼狽為奸”中的“狼狽”解釋為兩種野獸,而且說“狽”前腿短后腿長,只能扒在狼的身上才能行走,所以“狼狽為奸”有“壞人相互勾結干壞事”的意思。今天的科學事實證明,自然界有狼,而不存在“狽”這種動物。從語言學角度來看“狼狽”是一個“聯綿詞”。有的古人已經對“狼狽”這個詞做出了正確的解釋。晉·潘岳《西征賦》:“亦狼狽而可愍。”李善注:“文字集釋曰:‘狼狽’猶狼跋也。”“狼狽”也可以寫作“狼跋”。“狼狽”表示“惶遽”“窘迫”的樣子,也比喻相互勾結
熱心網友
先說一下一個故事:“狼狽為奸”的故事狼,大人小孩都知道;對于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狼狽為奸這句成語差不多人人都會說,但狼狽是如何為奸的,知道的人就更少了,下邊就講一個狼狽為奸的故事。 一個夏天的下午,云南省西雙版納山邊一座農舍的豬圈外,一對狼狽乘人們外出干活之際來打豬的主意。這只狼毛色褐黃,足長體瘦,口闊眼斜,耳豎不動,體如一頭健壯的小牛犢。那只狽全身漆黑,比土狗稍大些,騎在狼的身上,兩只短短的前腿緊緊地摟住狼的脖子。 狼狽看中了圈里的那頭大肥豬。狼舌和狽舌都長長的拖出嘴外,饞涎欲滴。但這個豬圈是用高兩米、碗口般粗的毛竹圍成的,豬圈圍得密密麻麻如同蛛網一樣,且豬圈外還栽了長滿刺的仙人掌,可以說是固若金湯,很難侵入。這只黃狼和黑狽圍著這豬舍轉了又轉,徘徊了一陣子之后,黃狼那雙吊向額際的斜眼一片迷惘,身體慢慢的轉向寨外的箐溝,想知難而退。黑狽卻很堅定,用自己的脖子纏住狼的脖子,使勁把狼的身體扭到豬圈前來,尖尖的嘴附在狼的耳畔咕咕噥噥了一陣,像是在說悄悄話。一會兒,這只黃狼飛快沖刺到籬笆前,突然前肢一躍,身體豎直起來。就在黃狼直立的剎那間,黑狽兩只爪踩上了黃狼的肩,繼而踩上黃狼的頭頂,倏地一下豎立起細長的身體,這簡直是標準的疊羅漢。就在黑狽站在黃狼頭頂的一瞬間,黃狼猛地躥了躥,黑狽像被動跳板彈了一下,凌空飛起,越過兩米高的籬笆墻,剛好落在圈內那頭大肥豬的背上。狽一口咬住了豬的耳朵,使勁一擰,豬就改變了方向,豬頭朝著籬笆墻,發出尖嚎聲。緊接著,黑狽用尾巴當鞭子,猛力抽打著豬的屁股,豬一頭向籬笆沖去,它大概以為沖破籬笆就可以逃命了,使盡全力撞向籬笆。只聽得“嘩啦”一聲響,竹籬笆被沖破一個缺口,豬滿頭是血,眼皮上釘了許多仙人掌的刺。而黑狽卻因躲在豬的背后,安然無恙。 豬沖出豬圈,背上有黑狽咬著豬耳朵掌握方向,后邊有黃狼用咬屁股的辦法拼命驅趕,豬雖然滿心不愿意,但也不得不跟著它們鉆進荒草叢生的箐溝里去了…… 這是狼狽為奸的其中一個故事,據說:狼和狽在一起,連老虎見著都會嚇出一身冷汗來呢! 但傳說總歸傳說,具體又沒有這樣的動物,只能留個幻象與想象的空間了。 。
熱心網友
有.因為前腿較短,奔跑慢,捕食困難,屬雜食動物,就是什么都吃,應該與狼同類,外貌也像,聰明,兇狠.狼狽為奸是因為有人看見狽將前腿搭在狼身上行走,不過慢點罷了
熱心網友
應該沒有,只是傳說中的動物,但也有人說狽是母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