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亦何歡,死亦何哀? 還不如死了算了!

熱心網友

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對死亡好恐懼。我希望人能長生不老,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不能決定我們的壽命,但是,我們一定要轟轟烈烈地干出一凡事業。像我就想當個科學家,雖然現在還離這個目標好遠好遠。 人活著就要會享受。要為自己負責。什么死了算了,太消極了吧。你看看,藍天多么蔚藍,大海是那么廣博。生活是那樣的美好。而這只是因為你的消極的心態而忽略了他們的美好。好好珍惜生活的每一分鐘。和親人聊天等等。都是美好的,幸福的事。

熱心網友

生命的意義 “人,拒絕相信他只是過客,于是便遭不幸。作為一個永遠不離開的過客,他永遠不會放棄那不解的迷夢……”梅特林克在《沙漏》中說。“沙漏”是生命之開始與終結的暗示,生命之迷是一個永恒的問題。而我們對生命的追求誠如梅特林克所言:決不輕言放棄。 生命的意義在于奮斗,在于創造輝煌。就像懸崖上峭立的松樹,它必須小心翼翼,堅定不移的將自己的根須深深的扎進巖縫里,一點也不能放松,最終成為傲立蒼穹的絕色美景。 回首逝去的歲月,我們以一種檢閱的目光搜尋一段記憶惟大海的波濤在身后拍打著海岸,高聳入云的山脈被踩在腳下…… 遙看前方,生命之峰還在云霞明滅間,我們是迂回來路,還是致力前行?只要我們心中藏有一個無悔的選擇,邁出的步伐便能接近理想與信念的高峰。 “只有那些有賢明,有節操的人才能夠認識自己的生命?!碧K格拉底對生命的剖析,使人們懂得高尚的人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而真正的生命只有靠有智慧,有悟性的人去挖掘其內的深度,把握其正確的價值觀,實現真正的人生。因此,我們首先要學做一個高尚的人,才能創造真正的人生。 功名利祿是生命以外的物質,我們的崇高是真,如國畫中的“留白”,道家中的“無中蘊有”。而平淡正是深刻之中的回歸和真實的寫照。周作人先生說:“在寂寞之上,不會有更上的寂寞了。專心致力于人生的事業,拋棄誘惑,忍受寂寞的煎熬,在寂寞之上行走,那么我們的價值邊能真正的皈依現實。 在追求人生價值潮流中,無論是“擎天的柱”還是“搖船的櫓”它們都體現了各有的生命態度,偉大平凡構成了生命不可缺乏的外延。生命中屬于你的價值坐標,不是簡單規定,而是在繁復的選擇、排列、定位中尋歸自然。苦淚不是人生的全部,晴雨人生皆應宜。我們追求偉大、禮贊、平凡、尋覓含淚的微笑,因為人的生命就是一路苦難。 生命的痛楚,人生的崎嶇,萬物的苦難,昭示著生活的殘缺與破碎,而生命的茁壯則是在苦難中孕育成長,人生的輝煌則是在崎嶇中通向平坦。嬗逆的歲月中,我們播灑汗水,勤耕希望,在金色的秋天里,收獲一地的燦爛與輝煌。 讓生命盛開燦爛的花,采擷最神圣最美麗的花朵獻給有著崇高領悟的旅人,那么生命本身就有了一縷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