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現在還沒有預警機,如果臺海一旦開戰,我軍怎樣解決空中預警的問題。是在戰前向他國購買,還是通過租用來解決我軍急需的空中預警問題?

熱心網友

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問世 雷達技術超過美俄   參考消息引述香港《廣角鏡》月刊2月號文章 題:國產新式預警機橫空出世 采固態相近代陣雷達中外矚目  文章稱,最近在南京上空頻繁試飛的國產大型預警機,引來軍事迷的激烈爭論。據專家指出,該架稱作“空警-2000”的預警機,采用了相近代陣雷達技術,要比目前美俄產品還要先進。它的服役填補了解放軍從前沒有裝備預警機的空白其先進的雷達技術,也令全世界震驚。該預警機采用俄制伊爾-76為載機,但固態有源相近代陣雷達、顯近代臺、軟件、砷化鎵微波單片集成電路、高速數據處理電腦、數據總線和接口裝置等皆為中國設計和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以色列在美國強大壓力下雖停止向中國出售預警機,中國更于2002年主動中斷從俄羅斯購買入價格和性能都不符要求的預警機,轉而全力發展更先進的大型預警機。作為空軍天字第一號的國家頭號軍事重點工程之一,它的重要性和被寄予的厚望,從被命名為“一號工程”中可見一斑,其技術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據悉,“空警-2000”的雷達天線并不像美俄預警機一樣是旋轉的,相反它是固定不動的。這印證了“空警-2000”采用的,是比美俄領先一代的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由于它只需以電子掃描進行俯仰和方位探測,所以不需要再采用落后的機械掃描轉天線。也可以證明,中國專家已有效解決了天線引臻機射共振的一系列難題。  “空警-2000”集美俄及以色列所長,既采用相近代陣雷達,也仍沿用碟形天線。“空警-2000”采用這種天線,有利于降低技術風險和開發成本,加快形成戰斗力。。

熱心網友

中國現在有大預。

熱心網友

從以色列買.俄羅斯也有.

熱心網友

有空警2000,中俄軍演中是y8x.

熱心網友

改造的

熱心網友

據說空警2000可以同時跟蹤空中和地面的目標!!目前別的預警機都不行啊!!

熱心網友

空警2000據說有4架已服役,運-8海巡機早已裝備,局部戰爭沒問題,正好可以測試一下我們的空警2000。

熱心網友

有啊大個子的有空警2000中型的有Y8J。消息不靈通啊,哥們!Y8J這次中俄演習已經公開了。空警2000你在網上找找也是消息滿天飛!

熱心網友

  來源:世界報   文/石江月  2004年9月初,有美國方面的消息稱,美國為臺灣建造的兩架E—2T“鷹眼”預警機中的第一架已經完工,臺灣軍方也立即派人前往美國進行接機和受訓工作。此時,預警機因為其在現代空戰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一度成為臺海問題中的一個熱點。      一個半月之后,預警機再次成為臺海乃至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這一次的起因是,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發表的一篇關于中國大陸發展預警機的文章。  中國國產預警機2005年服役?  據香港媒體10月17日報道,首次在香港發行的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刊登文章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即將裝備最新研制的預警機。由于臺灣向美國購買的兩架E—2T也將于年底開始接收,因此,該篇報道形容兩岸正式進入“信息戰爭”時代。     圖:俄羅斯A-50“中堅”預警機     圖: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   該文章表示,根據中國、烏茲別克、俄羅斯的軍事合作狀況,有關方面已經判斷出中國預警機的生產數量和裝備時間。另外,西方軍事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大陸對預警機的需求非常急迫。   該報道還指出,有臺灣“空軍將領”早前曾表示,中國正在試飛的預警機是從俄羅斯方面獲得的,是俄羅斯制造的A—50I,并且已經在南京軍區部署了兩架同型機。但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通過綜合各方面資料分析得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而臺灣方面之所以出現錯誤,是因為中國大陸方面在研制預警機時使用機體與A—50I相似。   據《漢和防務評論月刊》稱,中國空軍第一架預警機稱作“新預警”,2003年10月前后在陜西飛機公司完成了裝配,現在已經進入試飛階級。《漢和防務評論月刊》認為,機體很有可能采用了伊爾—76大型運輸機,雷達由南京某科研所研制,整體外形和A—50I十分類似。  該報道還稱,沒有跡象顯示俄羅斯、以色列直接介入這項計劃。   該報道最后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目前的列裝計劃依然是4架,其中第二架現在已經在陜飛的生產線上”。根據中國空軍裝備發展計劃,全部4架“新預警”將在2005年之前到位。   西方媒體一直關注中國“預警機計劃”  一直以來,中國解放軍的“預警機計劃”都是西方媒體關注的熱點。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4年4月21日就曾發表文章稱,中國當前正在實施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機載預警和控制系統研發計劃:在伊爾—76型飛機基礎上研制出來的預警引導機,正在中國試飛研究中心試飛。通過一些“半官方”的形式透露出來的圖片顯示,飛機印有中國試飛研究中心的標志,這種飛機似乎已經達到相當先進的水平,令觀察人士感到驚訝。  《簡氏防務周刊》認為,其實中國空軍對預警機并不陌生,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出于國土防空的需要,中國就已經用圖—4轟炸機的機身改裝過一架預警機,并命名為空警—1號。該機不但可探測數百千米外的空中目標,對海上目標也有較強的探測能力。其作用相當于把一臺雷達站搬到了空中,拓展探測范圍和減小盲區,性能與上世紀50年代早期的預警機相當。由于種種原因,空警—1號并沒有設計定型,惟一的一架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小湯山航空博物館。此后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曾從英國購買了少量英國空中霸王機載預警雷達,安裝在部分運—8飛機上,作為大型海上巡邏機部署在解放軍海航部隊。  為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中國曾向海外訂購了費爾康相控陣雷達預警機、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相控陣雷達預警機。但由于外部勢力的蓄意阻撓,該項目在2000年宣布終止。  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2002年曾報道稱,中國與俄羅斯有關進口或者租借預警機的談判大體中斷,中國決定以自主研制預警機作為主要方向,以中國進口烏茲別克斯坦的伊爾—76大型運輸機作為國產“新預警”的載機平臺。《漢和情報評論》當時曾預計,中國“新預警”和A—50預警機相比,在設計上更為超前。  中國周邊預警機很多  早在2000年,我國出于本土防御的目的,購買外國預警機計劃沒有成功,周邊國家和地區卻擁有了越來越多的預警機。  首先是我們的近鄰——日本。  日本早就從美國購買了大約13架E—2C“鷹眼”預警機,還裝備了4架自行研制的E—767預警機,這種大型預警機對高空目標的探測距離達780千米,內部所裝預警設備基本上與美國空軍E—3預警機類似,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22個小時。日本還準備再采購6架E-767。  2004年7月,日本對E—2C“鷹眼”預警機進行全面改進升級,包括川崎重工、東芝和山田公司組成的日本鷹眼工業團組負責改進和升級。美海軍E—2C主合同商諾·格公司的集成系統部為改裝項目履行了相關工程工作,并提供了改裝套件。到2004年8月初,日本已確認要將9架E—2C改裝成“鷹眼2000”的配置,升級內容包括將飛機雷達更換為AN/APS—145雷達,采用新的任務計算機和顯示器,從而極大地增強作戰能力,提高可靠性。這樣一來,日本自衛隊便擁有了20多架先進預警機,數量僅次于美國。  其次,是一直想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印度。  俄羅斯是印度最大的武器供應國。印度陸海空三軍中有近70%是俄制裝備,而且俄羅斯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空中預警機的國家之一,因此從俄購買預警機成為印度的首選。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空軍2001年4月便花重金向俄羅斯租借了兩架“A—50”空中預警機,成為南亞地區惟一擁有預警機的國家。  另外,2004年初,一名以色列航空制造業人士透露,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年內將與印度方面正式簽定合同,向印方提供3套預警系統,價值為11億美元。以印雙方的交易涉及“相控陣L波段共形天線雷達”系統,即所謂“費爾康”系統,此舉也大大增強了印度空軍的空中預警和指揮能力。   最后,臺灣當局也先后從美國購買了6架E—2T預警機,作為其“以武拒統”的資本。  中國有廣闊的領土,僅僅依靠地面雷達是很難覆蓋整個領空的。空中預警機探測范圍廣,無盲區,對小型目標探測能力強,是國土防空的有效裝備。因此,無論從哪方面講,中國應該擁有自己的預警機,而自行研制比直接從國外購買顯然更適合中國空軍的長遠發展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