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愛,往往也會成為一種傷害 [ 作者:黃敏飛 轉貼自:黃敏飛 點擊數:206 更新時間:2005-5-10 文章錄入:黃敏飛 ] 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愛,往往也會成為一種傷害 星期天,兒子在陽臺玩耍,無意間發現一只蝴蝶在蛹中痛苦地掙扎著,他不忍心再看下去,便拿來剪刀,剪開蛹殼。兒子原本想助它一臂之力,不料,這只蝴蝶身軀臃腫,雙翅干癟,根本無法飛起來,不久便死了。 蝴蝶必須在痛苦中掙扎,直至雙翅強壯,方可破蛹高飛。人類不適當的愛,反將成為埋葬它的墳墓。蝴蝶如此,那我們青少年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家長們的溺愛,也恰似一把殘酷的利刃,只能扼殺孩子們,使他們永遠無法騰飛。正如著名詩人汪國真所言:“怕只怕,愛也是一種傷害。”溺愛成傷,歷史上不泛先例。仲永5歲能詩,聰穎超群,卻在父母和眾人的贊揚及寵愛之下,最終“泯然眾人矣”;趙武靈王對兒子放縱嬌慣,最終被不孝之子活活餓死;晉武帝縱寵兒子奢侈享受,其子繼位后,治國無方,西晉王朝便走向衰亡。無論是仲永之“傷”,還是趙武靈王的“悲”或是西晉王朝的“衰”,都是寵愛的惡果。讓我們不妨來看看“寵”字,包蓋下面一條龍,這是一條無法騰飛的龍! 相反對孩子嚴格要求,不但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還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王羲之年幼時,他的父親便教他習字,要求甚嚴,結果王羲之終成百代書驛;曾國藩嚴整家規,教子有方,曾氏家族赫赫名揚;巴頓的父親要求他每早苦讀,造就了一位叱咤風云的人物……須知這些家長并非不愛孩子,只因為他們清楚,寵愛不是正確的愛,縱愛只會帶來傷害。 可悲的是,當今社會一部分父母卻不懂得這個道理。孩子們矯揉造作,說這是天真可愛;孩子揮霍浪費,說他將來準掙大錢;孩子口出狂言,說他胸有大志;孩子要撈月亮,父母就幫他們找梯子。殊不知,這樣只會使孩子們獨毒驕嬌,自由放任,不懂長幼尊卑,缺乏集體觀念。如此“愛”出來的“小皇帝”,將來只怕是誤己、誤家,還要誤國呢。 家長愛孩子本是無可非議。但這愛,不應是牢籠、蜜罐、保險箱,而應是孩子們放縱時家長嚴厲的注視,孩子懶惰時家長頻頻的叮囑,孩子犯錯時諄諄的教誨……也只有這樣,蛹中的蝴蝶才能輕盈起飛,稚嫩的少年才能茁壯成長;只有這樣,愛才不會成為一種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