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為視頻播客,不知要用什么軟件
熱心網友
視頻"博"客視頻博客——即將到來的挑戰- - 本文的引用網址(TrackBack URI): 視頻博客——即將到來的挑戰作者:非 我 寬頻技術、P2P技術、流媒體技術,無線網絡技術以及即將到來的第二代互聯網技術,為富有想象力的應用開發者們提供了廣闊的技術可能性,它不但將催生一批嶄新的產品,而且也將不可避免地對傳統構成了新的挑戰甚至顛覆。 盡管尼葛洛龐帝在他的《數字化生存》早就預言私人電視臺的出現,但實際上其問世的形式可能并不僅僅是傳統電視臺的網上版那么簡單。媒體從文字而圖像,從圖像而視頻,不但是在物理世界里是一條發展規律,在比特世界里也不會例外。因此如果我們追循網上媒體的發展歷程,再結合互聯網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現狀和未來,就不難預言一種私人網絡電視臺,更確切地說是一種視頻博客,即將誕生。 我們環顧四周,視頻素材已經日益泛濫,信手可得。電視不用說,翻版影碟也不必談,僅僅DV和視頻聊天的日益普及,以及即將到來的手機短片,都將提供傳統手段所無法企及的大量、實時的視頻資料。傳統電視臺不可能,不允許也不愿意以高度互動的形式整合利用這些素材,而視頻博客在此卻大有用武之地。 以下設想既描述視頻博客的運作方式,也是對相應的軟件開發做一個概念設計: 首先,從技術上講,視頻博客軟件與現有各種格式的的視頻素材都應該有通暢的接口,可以十分方便地隨時插入和編輯視頻資料。不論是CNN的一段新聞,還是被訪者在自己的手機或電腦攝像頭前的一段談話,都可以被即時地匯入。 當然,必不可少的是交互界面,實時的評論、投票、辯論、訪談、游戲等等交互活動,都可以以文字或視頻的形式呈現。 主持人可以像論壇的版主一樣,僅僅維持秩序,也可以像傳統電視臺一樣,圍繞一個主題展開節目。當然,像視頻聊天室一樣,也可以同時有多個主持人主持不同的主題。 訪問節目可能不再需要事先錄制。如果與采訪對象的交流,不過就是一些比特的傳遞,記者親臨現場就未免多余。主持人完全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撥通被采訪對象的電話,讓對方在自己的手機攝像頭前面接受采訪。觀眾也可以隨時將有趣的畫面傳送到界面上。總之,觀眾、記者、攝像師、采訪對象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手持攝像手機的任何人都是潛在的記者。 比起陣容龐大,設備昂貴、明星陣容齊全的傳統電視臺,視頻博客雖然簡陋,但成本低廉,技術門檻低,富于多樣性和選擇性,十分鮮活。其平等、互動的視頻交流方式將極大地提高觀眾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實際上,是所有參與者共同創造了節目,已經不能再把他們簡單地稱之為"觀眾"。因此,好的視頻博客將聚集起具有共同興趣的大批參與者,這時候,金錢的味道就應該可以聞得出來了。 就像今天文字博客的興起,使得傳統媒體也不得不引用博客文章一樣,將來傳統電視臺也會被迫與視頻博客進行交流,互通有無。 也許很多人會提出管制和許可的問題。視頻博客與文字博客相比,不過是信息的形式不同而已,并沒有本質的區別。視頻博客完全有理由爭取到與文字博客同等的待遇。這不僅不是一個私人電視臺,甚至也談不上是一個"媒體"。因為博客們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的東西復制成物理形態然后成千上萬份去"發行",也沒有通過強大的電波去"廣播",更沒有以一個媒體的身份去扮演大眾代言人的角色,他們只不過在某一臺服務器的硬盤里儲存了一些字節而已。好像在自己家里載歌載舞,有人來看,他們歡迎,有人質疑,他們頂多像劉伶說一句:"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衤軍)衣,諸君何為入我(衤軍)中!” 因此,在監管的問題上,有關方面將面臨新的挑戰。 最后,強烈建議有遠見的軟件開發者,盡早開始視頻博客或私人網絡電視臺軟件的開發工作。相信成功之后一定會贏得國外軟件巨頭花大價錢收購,到時別忘了寄一張支票酬勞一下本文作者。記住:互聯網在文字媒介上做過的事,一定會在視頻媒介上再次重復!我們在窄帶時代不得不舍棄的夢想,一定會在寬帶時代實現! Comment 由 非 我 — 2/18/2005 @ 16:01 - 作者: alps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