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寶寶頭發長得不好,不一定是疾病引起。要想讓寶寶頭發長得好一些,首先要注意讓寶寶均衡攝取營養,這對頭發生長極為重要,要保證肉類、魚、蛋、水果和各種蔬菜的攝入和搭配,含碘豐富的紫菜、海帶也要經常給寶寶食用;如果寶寶有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應該趕快糾正,以保證豐富、充足的營養通過血液循環供給毛根,促進頭發生發。    其次,保持寶寶頭發清潔也很重要,通常2-3天就應給寶寶清洗一次頭發,使頭皮得到良性刺激,促進頭發的生發和生長,還可避免頭皮上的油脂、汗液以及污染物刺激頭皮,引起頭皮發癢、起皰甚至發生感染,導致頭發脫落;給寶寶洗發時,要選用無刺激、易起泡沫的兒童專用洗發液,洗頭發時要輕輕用手指肚按摩寶寶的頭皮;不可用力揉洗頭皮和頭發,以免頭發纏成一團不容易梳理,使頭皮受損致使頭發脫落;每次清洗后,最好用柔軟而有彈性的兒童專用發梳為寶寶梳理頭發,這樣可刺激頭皮,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使頭發生長。    另外,充足的睡眠對寶寶的頭發生長也很重要,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寶寶食欲不佳、經??摁[、生病,間接地影響頭發生長。除此,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對寶寶頭發生長也非常有益,紫外線可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改善頭發質量。需要提醒的是,在陽光強烈時不可讓寶寶的頭皮暴曬,最好戴上一頂遮陽帽,以防曬傷頭皮。 另附資料: 頭發雖然常被比喻為“三千煩惱絲”,但若頭頂上只長著稀疏的毛發,卻也令人十分煩惱。在爸媽眼中,自家小寶貝的任何身體特征、行為舉止都是他們十分關切的事,尤其是看著小寶貝那光溜溜的西瓜皮,或長得東一撮、西一叢,有些部位偏不長毛,抑或稀稀疏疏長不了幾根毛的小腦袋,在在都令爸媽們耿耿于懷?! ☆^發的形成  對于頭發的問題,首先要了解頭發的形成過程。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沛表示,毛發是由毛囊所產生,而毛囊又是皮膚組織的重要成員,與皮膚的形成息息相關。 最初始的毛囊基質于胚胎發育三個月出現在上皮層,剛開始只見于眼瞼、眉部、下巴及鼻子等部位,之后才逐漸出現在背部、腹部和四肢等處。同時日漸成長為較成熟的次發性毛囊基質,并且有了周期性成長的現象。此時毛囊細胞已埋藏于真皮層,并開始形成柔細的毛發,皮脂腺、立毛肌及血管叢等也依附過來,組成了一個較完整的毛發結構,頭發當然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現了。  到了胚胎七個月大之前,整個頭皮部位的毛發,除了后腦勺之外,全都處于快速生長期,頭部后方部位的毛發則相對處于較緩慢成長的狀態。  寶寶的頭發生長過程  新生兒毛發的發育階段會經過胎毛、柔毛,最后才會演變成永久毛,時間快慢不一。一般而言,胎兒在母體內4個月大時便會長出胎毛。足月出生后,每位新生兒都經歷了至少一次(頭后部)及兩次(中央部)的頭發自然脫落,并長了新的毛發。半歲以后,頭發的生長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會脫胎換毛,長出永久毛,開始了穩定的頭發生長周期性。有些嬰兒在母體內,胎毛會慢慢脫落;如果胎毛脫落較少,出生時嬰兒的頭發就會顯得較多。閱讀:怎樣使寶寶的頭發更健美  寶寶的頭發生長,通常是從額頭顱頂部分開始,各區域頭發生長速度不一,因此常讓人感覺稀稀疏疏的。民間習俗盛傳,在幼兒出生滿一個月時將頭發及眉毛全數剃掉會促使這些毛囊受到刺激,就會長得又濃又密,其實這個觀念不太正確。出生2、3個月,頭發的生長仍處于遲緩階段,家長其實不需太過于緊張。通常在出生后半年左右,頭發就會逐漸陸續生長;若超過一年而頭發仍未有成長的跡象,則需要詢問醫師?! “l色的深淺  頭發的深淺與基因遺傳有密切的關系。以東方人而言,頭發的顏色為黑色,嬰兒出生后因為已進入永久毛,發色應該呈現黑色,但也有少數寶寶的頭發呈暗褐色或較淺的棕黑色,大都正常。若有些頭發呈現白發狀態,可能是因為一些毛囊呈現衰老階段,并無大礙。但若某區塊之頭發呈現大量白色狀態,則可能是受疾病影響。閱讀:護理,讓寶寶頭發更黑亮   結語  在以上介紹頭發的形成過程后,相信家長也可以對自家寶貝的頂上毛發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而針對各種掉發、禿發的原因也能夠進一步的掌握,若孩子遇上了類似的狀況,應該更能坦然面對、減少擔憂,協助孩子尋求病因,得到適當的指導及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