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從1973年到現在,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經常在外匯市場上進行直接干預,成功和失敗的兼而有之。較為近期的有: (1)1992年夏季美國等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1992年3月中旬開始,外匯市場對期待已久的美國經濟復蘇再次失望,在德國高利率和美國堅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下,開始不斷拋售美元,致使美元幾乎對所有歐洲貨幣的匯價都一路下跌。美國與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分別在7月20日和8月11日兩次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這兩次干預從性質上來說,都是屬不改變各自經濟政策的干預,雖然有短時的效果,從中、長期來看卻完全是失敗的。 第一次干預是7月20日馬克與美元的匯價沖擊1991年2月以后的新高點1。4430時進行的,美國等15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聯手在市場拋馬克買美元,經過3次干預后,美元對馬克的匯價一下子從1。4470上升到1。5000,美元在兩天內反彈了500多點。但是這次干預并沒有止住美元的跌勢。在經過半個多月的徘徊后,美元又繼續下跌。美國等13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于8月11口再次聯手干預,但效果比第一次還要差。第一輪干預使美元對馬克的匯率從1。4620馬克反彈到1。4780,僅上升150點,而且時效僅維持了半個多小時。以后美元重新下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3個多小時內分別在美元兌馬克的匯率1。4715、1。4730和1。4770等處4次干預市場,拋馬克買美元,但僅僅使美元略有反彈。在這次干預中,美國等工業國家共動用了10至15億美元。然而,兩天以后,美元又跌過干預前的最低點。 這次干預之所以失敗,除了上面所說的屬于不改變政策的干預外,外匯市場對這些干預早有期待也是個重要原因。對外匯市場來說,最能推動市場的是突發性事件,而預料之中的事件往往會提前反映到外匯行市中去。這是第一次干預比第二次干預有效一些的原因。而這兩次干預最終不能改變美元的弱勢,原因是中央銀行不能使外匯市場相信,美元的匯價應該比市場價高一些。 (2)1992年9月歐洲貨幣體系成員國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1992年9月歐洲貨幣體系出現危機,外匯市場猛烈地拋售成員國中幾乎所有的疲軟的貨幣,英鎊、意大利里拉、愛爾蘭鎊等無不出現大幅度幣值下跌的情況。受其株連的是非成員國芬蘭等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也出現大跌,迫使這些國家宣布脫離與歐洲貨幣體系的自愿掛鉤。這次干預中,歐洲共同體的成員國幾乎都花了很大的代價。德國中央銀行花了120多億美元,英國花了近60億,而法國向德國中央銀行借調外匯進行干預的錢,到11月初才還清。這次干預使歐洲貨幣體系的矛盾有所緩和,但遠遠沒有解決問題。 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所反映的根本問題是,既然在市場經濟和浮動匯率制條件下,外匯匯率應由市場本身來決定。如果相信市場的供求關系會自動調節外匯的長期匯率,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充其量只有短期效應,或緩和猛烈的漲勢或跌勢,而從長期來看是徒勞的。要真正控制外匯匯率,對中央銀行來說只有實行固定匯率制。而固定匯率制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下是否行得通,是經濟學研究的另一個問題。但是,對外匯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認清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途徑、效果和規律,對提高投資效益是很有意義。。
熱心網友
從1973年到現在,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經常在外匯市場上進行直接干預,成功和失敗的兼而有之
熱心網友
從1973年到現在,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經常在外匯市場上進行直接干預,成功和失敗的兼而有之。較為近期的有: (1)1992年夏季美國等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1992年3月中旬開始,外匯市場對期待已久的美國經濟復蘇再次失望,在德國高利率和美國堅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下,開始不斷拋售美元,致使美元幾乎對所有歐洲貨幣的匯價都一路下跌。美國與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分別在7月20日和8月11日兩次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這兩次干預從性質上來說,都是屬不改變各自經濟政策的干預,雖然有短時的效果,從中、長期來看卻完全是失敗的。 第一次干預是7月20日馬克與美元的匯價沖擊1991年2月以后的新高點1。4430時進行的,美國等15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聯手在市場拋馬克買美元,經過3次干預后,美元對馬克的匯價一下子從1。4470上升到1。5000,美元在兩天內反彈了500多點。但是這次干預并沒有止住美元的跌勢。在經過半個多月的徘徊后,美元又繼續下跌。美國等13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于8月11口再次聯手干預,但效果比第一次還要差。第一輪干預使美元對馬克的匯率從1。4620馬克反彈到1。4780,僅上升150點,而且時效僅維持了半個多小時。以后美元重新下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3個多小時內分別在美元兌馬克的匯率1。4715、1。4730和1。4770等處4次干預市場,拋馬克買美元,但僅僅使美元略有反彈。在這次干預中,美國等工業國家共動用了10至15億美元。然而,兩天以后,美元又跌過干預前的最低點。 這次干預之所以失敗,除了上面所說的屬于不改變政策的干預外,外匯市場對這些干預早有期待也是個重要原因。對外匯市場來說,最能推動市場的是突發性事件,而預料之中的事件往往會提前反映到外匯行市中去。這是第一次干預比第二次干預有效一些的原因。而這兩次干預最終不能改變美元的弱勢,原因是中央銀行不能使外匯市場相信,美元的匯價應該比市場價高一些。 (2)1992年9月歐洲貨幣體系成員國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1992年9月歐洲貨幣體系出現危機,外匯市場猛烈地拋售成員國中幾乎所有的疲軟的貨幣,英鎊、意大利里拉、愛爾蘭鎊等無不出現大幅度幣值下跌的情況。受其株連的是非成員國芬蘭等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也出現大跌,迫使這些國家宣布脫離與歐洲貨幣體系的自愿掛鉤。這次干預中,歐洲共同體的成員國幾乎都花了很大的代價。德國中央銀行花了120多億美元,英國花了近60億,而法國向德國中央銀行借調外匯進行干預的錢,到11月初才還清。這次干預使歐洲貨幣體系的矛盾有所緩和,但遠遠沒有解決問題。 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所反映的根本問題是,既然在市場經濟和浮動匯率制條件下,外匯匯率應由市場本身來決定。如果相信市場的供求關系會自動調節外匯的長期匯率,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充其量只有短期效應,或緩和猛烈的漲勢或跌勢,而從長期來看是徒勞的。要真正控制外匯匯率,對中央銀行來說只有實行固定匯率制。而固定匯率制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下是否行得通,是經濟學研究的另一個問題。但是,對外匯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認清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途徑、效果和規律,對提高投資效益是很有意義。。
熱心網友
從1973年到現在,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經常在外匯市場上進行直接干預,成功和失敗的兼而有之。較為近期的有: (1)1992年夏季美國等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1992年3月中旬開始,外匯市場對期待已久的美國經濟復蘇再次失望,在德國高利率和美國堅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下,開始不斷拋售美元,致使美元幾乎對所有歐洲貨幣的匯價都一路下跌。美國與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分別在7月20日和8月11日兩次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這兩次干預從性質上來說,都是屬不改變各自經濟政策的干預,雖然有短時的效果,從中、長期來看卻完全是失敗的。 第一次干預是7月20日馬克與美元的匯價沖擊1991年2月以后的新高點1。4430時進行的,美國等15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聯手在市場拋馬克買美元,經過3次干預后,美元對馬克的匯價一下子從1。4470上升到1。5000,美元在兩天內反彈了500多點。但是這次干預并沒有止住美元的跌勢。在經過半個多月的徘徊后,美元又繼續下跌。美國等13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于8月11口再次聯手干預,但效果比第一次還要差。第一輪干預使美元對馬克的匯率從1。4620馬克反彈到1。4780,僅上升150點,而且時效僅維持了半個多小時。以后美元重新下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3個多小時內分別在美元兌馬克的匯率1。4715、1。4730和1。4770等處4次干預市場,拋馬克買美元,但僅僅使美元略有反彈。在這次干預中,美國等工業國家共動用了10至15億美元。然而,兩天以后,美元又跌過干預前的最低點。 這次干預之所以失敗,除了上面所說的屬于不改變政策的干預外,外匯市場對這些干預早有期待也是個重要原因。對外匯市場來說,最能推動市場的是突發性事件,而預料之中的事件往往會提前反映到外匯行市中去。這是第一次干預比第二次干預有效一些的原因。而這兩次干預最終不能改變美元的弱勢,原因是中央銀行不能使外匯市場相信,美元的匯價應該比市場價高一些。 (2)1992年9月歐洲貨幣體系成員國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1992年9月歐洲貨幣體系出現危機,外匯市場猛烈地拋售成員國中幾乎所有的疲軟的貨幣,英鎊、意大利里拉、愛爾蘭鎊等無不出現大幅度幣值下跌的情況。受其株連的是非成員國芬蘭等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也出現大跌,迫使這些國家宣布脫離與歐洲貨幣體系的自愿掛鉤。這次干預中,歐洲共同體的成員國幾乎都花了很大的代價。德國中央銀行花了120多億美元,英國花了近60億,而法國向德國中央銀行借調外匯進行干預的錢,到11月初才還清。這次干預使歐洲貨幣體系的矛盾有所緩和,但遠遠沒有解決問題。 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所反映的根本問題是,既然在市場經濟和浮動匯率制條件下,外匯匯率應由市場本身來決定。如果相信市場的供求關系會自動調節外匯的長期匯率,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充其量只有短期效應,或緩和猛烈的漲勢或跌勢,而從長期來看是徒勞的。要真正控制外匯匯率,對中央銀行來說只有實行固定匯率制。而固定匯率制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下是否行得通,是經濟學研究的另一個問題。但是,對外匯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認清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途徑、效果和規律,對提高投資效益是很有意義。。
熱心網友
從1973年到現在,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經常在外匯市場上進行直接干預,成功和失敗的兼而有之。較為近期的有: (1)1992年夏季美國等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1992年3月中旬開始,外匯市場對期待已久的美國經濟復蘇再次失望,在德國高利率和美國堅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下,開始不斷拋售美元,致使美元幾乎對所有歐洲貨幣的匯價都一路下跌。美國與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分別在7月20日和8月11日兩次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這兩次干預從性質上來說,都是屬不改變各自經濟政策的干預,雖然有短時的效果,從中、長期來看卻完全是失敗的。 第一次干預是7月20日馬克與美元的匯價沖擊1991年2月以后的新高點1。4430時進行的,美國等15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聯手在市場拋馬克買美元,經過3次干預后,美元對馬克的匯價一下子從1。4470上升到1。5000,美元在兩天內反彈了500多點。但是這次干預并沒有止住美元的跌勢。在經過半個多月的徘徊后,美元又繼續下跌。美國等13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于8月11口再次聯手干預,但效果比第一次還要差。第一輪干預使美元對馬克的匯率從1。4620馬克反彈到1。4780,僅上升150點,而且時效僅維持了半個多小時。以后美元重新下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3個多小時內分別在美元兌馬克的匯率1。4715、1。4730和1。4770等處4次干預市場,拋馬克買美元,但僅僅使美元略有反彈。在這次干預中,美國等工業國家共動用了10至15億美元。然而,兩天以后,美元又跌過干預前的最低點。 這次干預之所以失敗,除了上面所說的屬于不改變政策的干預外,外匯市場對這些干預早有期待也是個重要原因。對外匯市場來說,最能推動市場的是突發性事件,而預料之中的事件往往會提前反映到外匯行市中去。這是第一次干預比第二次干預有效一些的原因。而這兩次干預最終不能改變美元的弱勢,原因是中央銀行不能使外匯市場相信,美元的匯價應該比市場價高一些。。
熱心網友
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經常在外匯市場上進行直接干預,成功和失敗的兼而有之。較為近期的有: (1)1992年夏季美國等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1992年3月中旬開始,外匯市場對期待已久的美國經濟復蘇再次失望,在德國高利率和美國堅持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下,開始不斷拋售美元,致使美元幾乎對所有歐洲貨幣的匯價都一路下跌。美國與歐洲國家的中央銀行分別在7月20日和8月11日兩次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這兩次干預從性質上來說,都是屬不改變各自經濟政策的干預,雖然有短時的效果,從中、長期來看卻完全是失敗的。 第一次干預是7月20日馬克與美元的匯價沖擊1991年2月以后的新高點1。4430時進行的,美國等15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聯手在市場拋馬克買美元,經過3次干預后,美元對馬克的匯價一下子從1。4470上升到1。5000,美元在兩天內反彈了500多點。但是這次干預并沒有止住美元的跌勢。在經過半個多月的徘徊后,美元又繼續下跌。美國等13個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于8月11口再次聯手干預,但效果比第一次還要差。第一輪干預使美元對馬克的匯率從1。4620馬克反彈到1。4780,僅上升150點,而且時效僅維持了半個多小時。以后美元重新下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3個多小時內分別在美元兌馬克的匯率1。4715、1。4730和1。4770等處4次干預市場,拋馬克買美元,但僅僅使美元略有反彈。在這次干預中,美國等工業國家共動用了10至15億美元。然而,兩天以后,美元又跌過干預前的最低點。 這次干預之所以失敗,除了上面所說的屬于不改變政策的干預外,外匯市場對這些干預早有期待也是個重要原因。對外匯市場來說,最能推動市場的是突發性事件,而預料之中的事件往往會提前反映到外匯行市中去。這是第一次干預比第二次干預有效一些的原因。而這兩次干預最終不能改變美元的弱勢,原因是中央銀行不能使外匯市場相信,美元的匯價應該比市場價高一些。 (2)1992年9月歐洲貨幣體系成員國對外匯市場的干預 1992年9月歐洲貨幣體系出現危機,外匯市場猛烈地拋售成員國中幾乎所有的疲軟的貨幣,英鎊、意大利里拉、愛爾蘭鎊等無不出現大幅度幣值下跌的情況。受其株連的是非成員國芬蘭等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也出現大跌,迫使這些國家宣布脫離與歐洲貨幣體系的自愿掛鉤。這次干預中,歐洲共同體的成員國幾乎都花了很大的代價。德國中央銀行花了120多億美元,英國花了近60億,而法國向德國中央銀行借調外匯進行干預的錢,到11月初才還清。這次干預使歐洲貨幣體系的矛盾有所緩和,但遠遠沒有解決問題。 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所反映的根本問題是,既然在市場經濟和浮動匯率制條件下,外匯匯率應由市場本身來決定。如果相信市場的供求關系會自動調節外匯的長期匯率,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充其量只有短期效應,或緩和猛烈的漲勢或跌勢,而從長期來看是徒勞的。要真正控制外匯匯率,對中央銀行來說只有實行固定匯率制。而固定匯率制在目前的世界經濟形勢下是否行得通,是經濟學研究的另一個問題。但是,對外匯市場的投資者來說,認清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途徑、效果和規律,對提高投資效益是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