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能否報飛行員,參加飛行員培訓呢?如何報名參考民航飛行員一般有什么要求和限制嗎,謝謝各位了??
熱心網友
根據飛行員體格要求 突出重點項目保健 保持良好的體格,身體保健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歷年來的空軍招飛體檢結果表明,五官科在空軍招飛體檢檢測中的淘汰率在40%以上。特別是視力這一項目,有的地區在初步體檢中淘汰率就占本科的90。3%。因此,這也是同學們自我保健的重點。 (一)視功能的保健 飛行對飛 行員的眼睛各項功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視功能是飛行人員體檢中的基本檢查項目,也是第一道關口。飛行員必須有良好的視功能,包括視力、視覺分辨力、動態視力、立體視覺和眼肌功能。 視力:在飛行活動中,大約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信息來源于視覺。視力隨高度的變化會發生變化。視力在3000米高度時開始下降,每升高600米,視力下降5%。視力1。0的飛行員,在高空可發現3000米遠的目標(指在空中飛行的小型飛機)。如果視力0。8就只能發現2500米的目標,視力0。7只能發現2000米的目標。白天視力1。0的飛行員,明月視力只有0。5,暗夜視力僅有0。1。現代戰爭70%以上在夜間進行,因此,飛行員需要有良好的夜間視力和暗適應能力。 高速飛行也會影響視覺清晰度,捕捉目標困難。飛行時,物體處于相對運動狀態,許多目標只能從視野余光掠過,很難用中心視力觀察,看物體模糊不清。超低空飛行時,難以準確判斷地面兵器(如坦克、火炮)的數量。因此,無論是在作戰時,還是正常飛行訓練,有了良好的視力,才能爭取作戰的主動,保證飛行安全。 色覺分辨力:飛行時,機場和機艙有各種顏色的指示標志或指示燈。如座艙內的各種信號燈、照明燈,飛機上的航行燈。機場有下滑引進燈、跑道燈、滑行燈等都是用各種顏色來區分的,沒有良好的色覺分辨能力,就無法判別各種顏色的標志。 動態視力:由于飛行時飛機始終處于動態之中,飛行員要準確的判斷物體的相對運動速度,迅速做出反應,及時果斷處置。因此,飛行員需要有良好的縱向動態視力與橫向動態視力。 立體視覺:飛行員要隨時判斷目標的大、小、間隔、距離、高低。在目測著陸、跟蹤瞄準、編隊飛行、空中加油、躲避障礙物時,能夠對物體的遠近、高低、深淺、凹凸狀態有準確的分辨和判斷。這種功能被稱為立體視覺功能。 眼肌功能:正確的距離判斷,靠的是良好的眼肌功能。若內隱斜的度數偏大,判斷的距離比實際距離要大,著陸時目測誤近為遠,就容易著陸點靠前,甚至沖出跑道;外隱斜的度數偏大,判斷的距離比實際距離小,著陸時目測誤遠為近,就容易著陸點靠后,甚至落在跑道外面。因此,眼肌功能是否良好,對飛行員是很重要的。 (二)怎樣做好視功能的保健 中學生的視力處于發育不穩定的階段,容易發生視力不良,是保護的重點。人生下來后眼球呈扁圓形,都有不同程度的遠視。隨著年齡的增長,視覺器官的發育,眼球的增大,前后直徑變化,晶狀體由較扁平逐漸變凸,彈性減弱,眼球前后軸逐漸拉長,由遠視逐漸趨向正視。一般人在20歲左右,眼球由扁圓逐漸變成圓形,成為正視。如果長期不正確使用眼睛,比如沒有正確的姿勢讀書、寫字;在光線暗淡的環境下學習;躺著或者在行駛的汽車上看書;不注意勞逸結合等,眼睛為了適應書本的距離要不斷地改變調節器官,長期下去,使眼睛的調節器官處于過度緊張狀態,致使睫狀肌和晶狀體失去了收縮的靈活性,最后造成眼內組織發生功能性變化,出現望遠物體模糊的癥狀。日久天長,眼睫狀肌會因長期收縮而增厚,致使晶狀體失去可塑性調節功能,眼軸變長,出現近視。 空軍招飛近10年體檢資料統計表明,參加招飛體檢的學生每年因視力不足而被淘汰的數量占眼科淘汰的79。98%。所以,必須引起學校和同學們的高度重視。要保證眼球的正常發育,維持良好的視力,就要科學用眼,做到:一是養成良好的讀寫姿勢習慣,看書寫字保持距離30厘米遠,1小時左右休息片刻,按摩眼部,眺望遠處。二是不在強光或弱光下看書;不在行駛中的車上看書;不在臥床時看書。三是看電視時要與電視機保持一定的距離,時間不宜過長。四是防止眼外傷和眼部感染。不要用手和不清潔物擦眼睛。還可通過夜色下的各種體育活動,多食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油菜等),全面保護和提高視覺功能。 近年來,在社會上出現了一些矯正視力的醫療方法,如配戴OK鏡、激光手術(RK 。PRK。。 LASIK)、角膜環植入術(INTACS)等。配戴OK鏡是通過壓迫眼角膜,改變屈光度,達到矯治視力的目的。激光手術,是利用激光將眼睛角膜放射狀切開、切削、磨鑲,令眼睛的聚焦成像位置位于視網膜上,達到治療近視的目的。角膜環植入術也是在角膜周邊部做兩個放射狀的切口,將兩片針尖大小的特殊材料制作的環狀片段植入角膜的主質層內,可以起到糾正視力不良的作用。但據專家反映,這些手術對眼睛的損害也是顯而易見的。手術對角膜尤其是光學器官的明顯損傷,是不可逆和非調節性的。也就是說,手術后,視力如果不理想,也無法再復原或改變,并且容易出現并發癥。空軍的體檢專家認為,做過手術的眼睛,是不能適應高空低壓環境的。因此,《中國人民解放軍招收飛行學員體格檢查標準》的第85條明確規定,有"角膜瘢痕及角膜屈光矯正手術史不合格"。 (三)前庭功能的保健 前庭功能檢查,航空醫學也稱平衡機能檢查。前庭功能是指人體在空間運動中維持身體平衡的功能。有的人在乘車、船時會出現暈車暈船現象。在從事飛行活動中如果出現暈車暈船一樣的癥狀即為暈機病,航空醫學上稱為前庭功能不良。現代高性能戰斗機轉彎半徑小,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比較大,對前庭平衡器官剌激也大。飛機在翻轉和滾轉時,可造成前庭器官功能暫時性障礙,引起前庭植物神經反應。前庭功能不良,就會出現頭暈、惡心、顏面蒼白、出冷汗,甚至嘔吐等癥狀,不能完成飛行任務。根據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有關資料報道,在停飛的飛行學員中,因暈機而停飛的比例較大,占醫學停飛人數的55。8%,占耳鼻喉科停飛人數的90。2%。這一情況充分說明,在招飛工作中,把住前庭功能敏感性過高的考生進入飛行學院這一關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平時有明顯暈船、暈車現象的同學就不要報考空軍飛行學院了。如果乘車、船略有不適的感覺,可經過旋梯、滾輪、打地轉等訓練增強平衡機能的穩定性。 (四)耳部的保健 在招飛體檢中,我們發現,因患有中耳炎而被淘汰的比率比較高,特別是我國南方學生的淘汰率更高。發生中耳炎將會引起耳氣壓功能的障礙,造成耳氣壓功能不良,在飛行中,容易導致航空性中耳炎。航空性中耳炎是直接影響飛行員聽力和飛行安全的病癥之一。患這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保持耳孔內的衛生,患有耳疾時不及時治療。因此,平時不要隨意挖耳屎。如果耳內有異物,生癤腫要及時找醫生治療。不要到有污染的水域游泳、洗澡,如游泳或洗澡,盡量避免耳朵進水,如進水,可用衛生棉球清理,保持耳道的干燥和衛生。 耳朵的聽力也是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問題。近幾年,空軍招飛體檢聽力不足的淘汰率較以前提高了好幾倍,并且有發展的趨勢。根據空軍招飛體檢資料統計,在整個聽力淘汰人數中,低頻段淘汰率為5。7%,語頻段淘汰率為5。9%,而高頻段淘汰率占到了88。4%。這個統計告訴我們,因聽力被淘汰的考生中絕大多數在高頻段。經過調查,主要原因是,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噪音增多,各種音響設備,如收錄放機、卡拉OK機等進入家庭,特別是現在許多青少年長時間帶著耳機聽磁帶錄音,一聽就是幾個小時,且聲音放得很大,對耳膜反復振動刺激,使聽覺神經疲勞,聽覺神經器官發生不可逆性損害,聽力下降。一般情況下,聽力下降的過程發展較為緩慢。開始時,對低頻、語頻即語言頻率范圍的聽力影響還不大,聽力尚未感到困難,不影響人的日常語言交談。此時,只有用聽力儀器檢測才會發現實際聽力已經下降。隨著處于噪聲環境的時間延長,強度增大,會逐漸向語言頻區擴展。發展下去,將不知不覺地導致聽力失聰,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耳聾。在此,告誡同學們,要正確使用耳機,音量掌握在以能聽清為佳(25dB內),時間每天最多不超過1小時。還有一個容易造成聽力下降、失聰的原因是用藥不當。因此,在生病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 (五)鼻子和口腔的保健 按照飛行員的體檢標準,慢性鼻炎和鼻竇炎患者不合格。因為慢性鼻炎和鼻竇炎使鼻腔粘膜腫脹,膿性鼻涕增多,阻塞了鼻竇開口,影響了鼻腔的通氣和引流功能。在飛行中,飛行上升或下降使座艙內和鼻竇腔內氣壓急劇變化,造成鼻竇口阻塞,易引起劇烈頭痛。這種癥狀被稱為航空性鼻竇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引起各種類型的慢性鼻炎、鼻竇炎的發生。所以對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要及時治療。 口腔疾病,在空軍招飛體檢淘汰率中也占有較大的比例,有的地區淘汰率高達32。8%。據我國牙病防治研究所報道,我國有口腔疾病的人在60%以上,是影響人體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國家定于每年9月20日為口腔衛生愛牙日,說明口腔衛生是不能忽視的。同學們要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正確運用刷牙方法。平時要保持好口腔衛生,刷牙后,睡覺前一定不要食甜食。特別是吃粘性強的奶糖,糖在口腔內產生的酸性物質,對牙有極大腐蝕作用,容易形成齲齒。有齲齒的飛行員在飛行時易引起航空性牙痛。 (六)胃腸器官的保健 胃腸器官是食物攝取、貯存、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是滋養人體生存、生長、發育、健康的基礎,中醫稱之為后天之本。飛行員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消化系統,才能打好身體的基礎。 胃腸器官疾病是飛行人員易患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醫學停飛的首位疾病之一。根據空軍總醫院10年間飛行人員停飛疾病報導,胃腸疾病占內科停飛總數30。18%,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因此預防慢性胃腸器官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高空生理上講,隨著飛行高度的增加,大氣壓力降低,根據波義耳定律,溫度一定時,氣體的體積與其受壓的壓力成反比,也就是說壓力越小,氣體體積越大。在高空胃腸產氣容易增多,形成胃腸器官積氣。如腸胃功能不良,會引起腹脹加劇,導致腹痛。還會出現由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其他癥狀。 做好消化系統自我保健工作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不暴飲暴食。胃是由平滑肌等組織構成像口袋形的器官,每天大約分泌消化液6000毫升。胃不斷蠕動,使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進行消化。在消化液一定,胃腸容量一定,功能一定的條件下,暴飲暴食后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使胃機械性地脹大,嚴重影響正常的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功能。輕者可出現如打嗝,消化不良,胃疼等癥狀;嚴重的會造成急性胃擴張。這也是患胃腸道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二是要細嚼慢咽。吃東西"狼吞虎咽",食物進嘴沒嚼幾下就咽下肚子,這也是一種不好的飲食習慣。這種快速進食不好的習慣,易吞入大量空氣。咀嚼不充分的食物到胃里后,一方面加重了胃腸器官的負擔;另一方面食物在胃內不能充分與胃腸液相混合,直接影響其消化和吸收。這樣,過多的胃酸和不易消化的食物都會對胃壁產生刺激而出現消化不良、胃痛等癥狀。久而久之,易患慢性病。所以,要養成細嚼慢咽的良好習慣。 三是早上要吃東西。有的同學早上不吃東西就去上課,這是不好的習慣。俗話說得好:"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這是有科學道理的。若早上不吃東西,而早餐離上一頓晚餐已有十多個小時,此時胃腸道已空,血糖只能保持在正常偏低的水平。隨著上午的活動,血糖也會慢慢地下降,就會出現全身無力、注意力分散的低血糖的癥狀。機體為了維持血糖含量,只能消耗儲存在體內的肝糖元、肌糖元,長此下去將影響身體的健康成長。同時,膽汁不能正常排泄,導致膽汁濃縮,容易患膽囊結石癥。低血糖的出現也會引起腦組織的功能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