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賈迎春的筆墨最少了,但感覺她也是最可憐的,似乎從未開心過,最后還嫁給了中山狼。(可掬一把淚)賈迎春的悲劇的原因是什么?這個人物設置的意義何在?
熱心網友
迎春在紅樓中的地位并不重,應該說是主角中的配角。她是中國封建社會中大家閨秀的濃縮,而她的悲劇也是有著廣泛的代表性的。誤嫁中山狼后受虐身亡。中國古代女子的命運多與此同,小說中所描述的“郎才女貌”,“神仙美眷”大約是因為崇尚喜劇的民族特性所決定的吧。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雪芹先生忍心把紅樓寫成千古悲劇的結局,才讓人覺得如此驚心動魄。 雪芹先生把迎春刻畫的更加細膩,使這個人物的形象更加豐滿是在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問累金風”中,她地奶母偷了她的攢珠累絲金鳳去賭博,她拿不出小姐的款來轄制,原因哪,象她自己說的那樣“她是媽媽,只有她說我的,沒有我說她的”,她的丫鬟繡橘與她的乳母的兒媳在屋內大吵大鬧,她無法勸止,自拿了一本《太上感應篇》來看,原因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待到探春要為她出氣時,她的那一大段話更讓人覺得好氣又好笑。無怪黛玉要說“虎狼屯于階陛尚談因果”了。迎春的懦弱至此被雪芹先生描畫的淋漓盡致。 試想迎春,對自己的幾個奴才尚且無法反抗,更不要提在自己不愿意的婚姻面前反抗自己的長輩,去反抗封建的道德了。所以,她的 誤嫁中山狼的命運也就無可扭轉了。她的命運是掌握在別人手中的,對此她除了哀嘆自己的命苦之外沒有別的辦法。于是,她被當作禮物一樣送了出去,抵償那對于“白玉為堂金做馬”的賈府來說,微不足道的幾千兩銀子。于是,“嘆芳魂艷魄,一載蕩悠悠”。迎春的命運讓人悲憫,更讓人覺得氣憤,為迎春的懦弱,也為這個封建社會的兇殘。 每讀到這里,眼前總會閃現出另外的一些形象,那些敢于為自己的愛情與幸福而斗爭的形象,如崔鶯鶯,杜麗娘等。佩服她們敢于挑戰封建禮教的膽量與勇氣,在那樣的一個對女子極度歧視的畸形社會里,作一個叛逆者確是不易的。近來看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的《春》,覺得淑英這個人物倒是和迎春有相似之處,只是淑英在絕望之余想到了用死去反抗,而迎春沒有,她嫁去了孫家,被折磨致死,得到的同情是沒有福氣,迎春她永遠都不會懂得反抗的,不是怕死,是因為那幾千年來的觀念以深入骨髓,“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何況只是叫你去嫁人哪?即使迎春知道死是注定的結局,明知是火坑,她也要跳進去,然后被烈火活活燒死,也不可能會說不跳,然后懸梁自盡或自刎什么的。以死來反抗,已經是一種至深的悲哀了,那么連以死來反抗都不會的人哪? 一種深深的悲哀,為迎春的無抵抗主義,為中國曾經的那么多無抵抗的女子,以及千千萬萬被“注定了命運中無福”的早死的冤魂! 。
熱心網友
袁純,迎春,探春,惜春,按照曹雪芹的意思,本是原應嘆息。作者是在謝寶黛釵愛情悲劇和婚姻悲劇以及眾多美麗女子的悲慘命運,預示了那個時代是一個不合乎人性的時代。
熱心網友
沒有為什么,只是事實。如果問題都要找到為什么,社會早就不存在了。
熱心網友
黛玉,迎春和紫鵑是紅樓夢里三個最善良的女兒,也是我的最愛.忍不住天天為她們哭一場.
熱心網友
散曲·迎春緣 美佳人,惡姻緣,薄質弱柳遭非難。 塵披帳簾,淚淡月寒,灞柳烏江邊。 珠簾下老了紅顏,侯門女喂了狼犬! 緣煙盡春已遠,彩云散凈天塹! 恨,中山狼陰險。
熱心網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得寵。首先是他父親,他父親不的賈母的寵,然后是他母親,以他父親的性格,就算是正房夫人,也不如個年輕的姬妾,何況她本本身就是妾氏所出的;最后是她,在這樣的環境里,如何爭、怎么爭,憑什么爭?!不要說探春也是偏房所生,不要說趙姨娘也不得寵。就和官場一樣,出身固然重要,所跟的主子一樣重要!比如探春,她何嘗顧及過趙姨娘,不但不顧反而更嚴,以顯自己的公正無私。對王善保家的也不給臉面,因為她的靠山也只不過是行同虛設的邢夫人罷了。但是其他人呢,她底下人會偷偷告訴襲人晚些去要學中的月錢,為什么?!有其主必有其奴!還不是看人下菜碟!只有這樣,才有爭的可能!所以她雖遠嫁,雖無可奈何,但終究是個王妃,比慘死的強太多。再有就是本身性格的問題,因為沒有人教,所以不圓滑,不通透,不聰明。比如湘云,史家以大不如前,但有老太太,所以人人還顧著幾分。但湘云聰明,知道什么人是得勢的,所以巴巴的用手絹包了四個戒指送人,一個鴛鴦、一個襲人、一個琥珀、一個平兒,哪個不是能當主子半個家的角色?比如黛玉,就這么一個尖刻之人,也知道回趟家帶東西送人,能拿她東西的人,都是什么身份!迎春拿什么籠絡人,錢是公中的,一個月攏共幾兩銀子,胭脂水粉還得自己另買,奶媽又刻薄,除了吃酒,什么都不會,到哪里給她言傳身教去。還有就是賈府勢敗,所以孫家就無所顧及。說來說去,不得已而已。曹雪芹想必沒有達到鞭笞舊社會的覺悟,但他家勢敗后,這樣命運的女子,恐怕是最多的了,以一帶全罷了。
熱心網友
或許目的在于對比和襯托吧
熱心網友
個人認為,迎春只是《紅樓夢》中塑造的眾多形象之一。迎春代表了懦弱的類型,處處不如人,處處不與人“爭”,不該她的她不要,該她的她也不要。迎春完全是封建制度教育出來的產物,而比寶釵等等又少了變通,只懂得循規蹈矩,賤視自己。迎春出嫁同時也映證了賈府的衰亡。孫要娶迎春這總不會是看她漂亮吧?!是為巴結賈府..直到見迎春沒有利用的必要,他才會去除掉迎春,孫是個有心計的人。賈家的姑娘出去挨打了,娘家都不敢支聲。這是為什么?沒底氣啊,自己家祖宗兒子都保不住了,保一個出了閣女兒?還跟孫家作對???可能么所以我以為,描寫迎春一是體現了對封建制度循規蹈矩,不知變通的女子的下場;二是賈府一步步走向衰落的有力證據之一。
熱心網友
悲
熱心網友
我估計是有原型的。《紅樓夢》在很大程度上有作者自傳的味道,他的家族由盛而衰,一定很多人都是悲劇下場,所以他筆下的四春,即使是入了皇宮有顯赫身份的元春,命運都蒙上了一層陰影。這就是覆巢之下無完卵!元春入了宮是“去了不得見人的地方”,迎春嫁了個“中山狼”,探春為挽救家族命運遠嫁外邦,惜春只落得“青燈古佛”伴坐度余生!其實縱覽全書,有哪一個人物是美滿的命運?全書都彌漫著悲劇色彩,看書的前半部分,越是繁華熱鬧越品味出大家族衰敗后的凄涼。
熱心網友
恩
熱心網友
我很想不通,她爸爸為什么那么不關心她呢?
熱心網友
因為她沒有親娘,況且她娘也不是什么正牌夫人
熱心網友
賈迎春這樣出身名門性格隨和與世無爭的女孩,命運也如此悲慘我?長歌?哭也乎
熱心網友
曹雪芹寫的是各種類型的人(主要是女人)的命運,賈迎春也代表一種類型吧。
熱心網友
曹雪芹寫《紅樓夢》就是利用人物的命運來揭露和鞭撻封建社會。即使像賈迎春這樣出身名門性格隨和與世無爭的女孩,命運也如此悲慘,那麼,這樣一個殘虐黑暗的社會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我想,賈迎春這個人物的設置其意義就在于此吧。
熱心網友
個性軟弱,不夠潑辣。揭露男人的罪惡。
熱心網友
紅樓夢是寫的封建制度下各式各樣女子的悲劇,迎春這種所嫁非人的情況在封建社會很多見。
熱心網友
賈迎春為人老實,生性懦弱。她不但作詩猜謎不如姐妹們,在處世為人上,也只知退讓,任人欺侮.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命運.另一個原因是家庭環境。賈迎春的父親賈赦是個不折不扣的老昏蛋,迎春的婚事,他根本就是率意草辦,賈政曾兩次三番勸阻,他也不以為意。親生父親如此,作為后娘的邢夫人更是不放在心上。迎春回家訴苦時,邢夫人不過“面情塞責”而已。最親的人如此,賈府中其它人即使有心相助,也是無能為力。迎春向王夫人哭訴時,王夫人只能安慰她“已是遇著這不曉事的人,可怎么樣呢。……這也是你的命。”有意思的是寶玉知道迎春的境況時,竟向王夫人提議接她回來,結果當然是被斥為呆子。可能是想說封建社會制度下婦女的命運,哪怕你出身于一個名門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