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說能量空戰戰術及機動理論在全向導彈時代和超視距時代的發展趨勢嗎?

熱心網友

能量優勢垂直機動,能量控制速度控制,這可以用“剩余功率”來體現。 根據能量機動理(EM)論空戰可以分為能量空戰和角度空戰,所以通常把戰斗機定義為能量戰斗機和角度戰斗機。其中能量戰斗機擁有較高的推重比,加速性能較好;角度戰斗機擁有較小的翼載荷,擁有較好的盤旋能力。 在實際空戰時,能量戰斗機盡量保持速度,通過對速度的控制最終完成對距離的控制,在擁有足夠的距離時來創造機動的空間形成射擊條件;而角度戰斗機則利用其機頭指向能力優勢,以快速損失能量為代價完成對敵機的瞄準,并發射武器。在進入噴氣時代,進入視距內的格斗的時間越來越短,纏斗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增加;超視距導彈顯然也無法解決所有空戰。 現代格斗導彈的性能在幾個方面已經大大提高:包括導引頭的性能,抗干擾能力,不良發射條件下的發射能力等,這幾點使得飛機能夠在大過載,大離軸條件下發射導彈。在這種背景下視距內的格斗的重點可能將主要在誰能更快的獲得角度優勢,從而將機頭指向能夠發射導彈的方向。視距內的格斗變的異常危險。 現代戰斗機同時強調高推重比和低翼載荷,強調機動性。不論能量戰術還是角度戰術最終都能用EM理論來解釋。 格斗空戰的取勝因素一般包括三個部分: SA:態姿感知能力,即隨時知道自己和敵機位置,空戰態姿的能力。 BFM:基本戰斗機動。 運氣。 出色的飛行員知道,空戰中最重要的在于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轉彎和怎樣轉彎。什么時候開始轉彎屬于SA范疇,怎樣轉彎屬于BFM 范疇。飛行員的行話“速度殺傷”,也就是說,一個保持速度與角速度結合的轉彎才是需要的轉彎。 也許戰斗機+導彈才是最好的選擇。 為什么說F\A—22是美軍最后一種有人駕駛的戰斗機? 。

熱心網友

真是臥虎藏龍

熱心網友

對能量機動理論在航空史上的作用特別是對第三代戰斗機的影響,一般均給予正面評價,但對于這一理論的未來,目前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看法。一種典型的意見認為, 對于空戰而言,能量機動理論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近距空戰中,而近距空戰在現代空戰中的比例日益下降,因此能量機動理論對于現代空戰的影響也逐漸減小;另一方 面,隨著過失速機動的實用化,未來空戰戰術也很可能發生重大變化——而過失速機動屬于典型的角度戰術,與經典能量機動理論可謂格格不入。在歷史上,如果一種理論不能解釋該領域內的某種現象,那么這種現象很可能就是造成這種理論崩潰的第一條裂縫。自能量機動理論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未能解釋的角 度戰術,會不會就是這道裂縫呢?今天的能量機動理論,究竟是未來空戰理論的基石,抑或是特定歷史時期留下的一個遺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