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飛機,如此龐然大物,竟然能在空中自由飛行,這實在是人類的一大杰作。要知道,人類從夢想飛行到實現飛行,經歷了極其漫長的過程。  人類對航空的向往由來已久,最早體現在神話和傳說中。如中國的“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牛郎織女”,阿拉伯的“波斯飛毯”,希臘的生有雙翼金翅的“愛神”丘比特等動人故事,至今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飛行的神話和傳說,不斷激起人們進行大膽的飛行嘗試。據史料記載,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魯國著名工匠魯班和宋國學者墨子,曾利用竹木等原料研制過能飛的木鳶和木鵲。西漢前流傳至今的風箏,成為利用空氣動力最早的原始飛行器。西漢王莽時期(公元9~23年),有人用大鳥的羽毛做成翅膀,綁在自己身上,從高處躍下,模仿鳥類飛行達數百步之遠,這是人類對飛行的勇敢嘗試。后來,人們對鳥類的飛行動作和人體的肌肉力量進行綜合研究后得出結論:人類要像鳥那樣用身體作長時間的有效飛行是不可能的。  撲翼飛行的失敗,并沒有擋住人類通向天空的道路。在經過一千多年的探索之后,人類首先在輕于空氣的航空器領域實現了升空的理想。先是1783年法國蒙特哥菲爾兄弟制成可升空的熱氣球,并載人飛行成功;后于1852年,法國人吉法爾又制成裝有動力裝置并可操縱的飛艇。  在人類探索輕于空氣的航空器的同時,也在探索重于空氣的有動力裝置的航空器。早在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達·芬奇就對重于空氣的航空器進行過理論研究并取得突破,但直到1893年,他的研究成果才被人們發現,因此,他的研究成果對航空的發展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喬治·凱利首先提出了固定翼飛機的設計思想,才使人類研制飛機走向成功邁出了關鍵一步。過去人們模仿鳥采用撲翼飛行很難取得成功。因為鳥的翅膀是多功能的,既產生升力,也產生推力,還能完成操縱功能,極其復雜。定翼飛行就是把這些功能分開,分別來實現,這樣就等于把一個復雜的大問題分解為幾個簡單的小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多了。現在飛機幾乎無一例外都采取了這一設計思想:用機翼產生升力,用螺旋槳或噴氣發動機產生推進力。定翼思想的提出,可以說是飛機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點。  從凱利首先提出定翼設計思想到20世紀初,飛機研制的探索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到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設計和制造的“飛行者”1號飛機,終于試飛成功了。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動力、載人、持續、穩定、可操縱的重于空氣的飛行器的成功飛行。這次成功飛行為人類征服天空揭開了新的一頁,也標志著航空飛機時代的來臨。  1904~1905年,萊特兄弟又相繼制造了“飛行者”2號和3號,其中“飛行者”3號能在空中作簡單的特技飛行,續航時間達到38分08秒,飛行距離超過39公里,1906年,萊特飛機獲得了生產專利。1908年,萊特兄弟與美國陸軍簽訂了制造軍用飛機的合同。1909年7月30日,萊特兄弟向陸軍交付了第一架軍用飛機。  受萊特兄弟的影響,許多人開始投身于航空事業,引起了世界范圍的航空熱。1906年10月23日,萊特兄弟1905年制造的實用飛機“飛行者”3號,旅法巴西人桑托斯·杜蒙駕駛他研制的“14比斯”雙翼飛機試飛成功。這架飛機被公認為歐洲第一架成功的飛機。1908年10月16日,英國人卡第試飛成功英國第一架飛機。1909年9月22日旅美華僑馮如在僑胞的支持和贊助下,試飛成功了中國第一架飛機。1909年,在法國的蘭斯舉行了世界首次飛機博覽會,對航空發展取得的成就進行了一次大檢閱。從此,飛機的地位也得以牢固確立,世界航空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熱心網友

1903年12月17日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   威爾伯·賴特與奧維爾·賴特—來自俄亥俄的兩個自行車制造者,已花了幾多時間來制作他們的飛機器。在他倆之前,許多“飛行人”已嘗試過并且失敗了,他們所制作的航空器都很笨掘,飛不起來。  賴特兄弟倆的研究方法與眾不同。他們從簡易的風箏式飛機開始,在木構架上裝有一對粗帆布機翼。他們不斷努力地工作,直到它飛了起來  下一步,他們建造了一架大到足以能裝載一個飛行員的滑翔機。他們反復對它進行修改,直到它安全為止。他們修剪了機翼,并且增加了一個可活動的直尾翅,以便飛行員能夠掌握方向。兄弟倆飛行到北卡羅來那州基蒂霍克的沙丘,一遍又一遍地查驗他們的滑翔機。工作花費了他們所有的業余時間。在滑翔飛行1000多次后,他們終于感到滿意了。  他們把一臺功率大、重量輕的汽油發動機安裝在叫做“飛鳥”的航空器上,然后進行試驗。12月17日,由奧維爾掌握操縱器,進行了第一次靠動力發動的、可控制的飛行!隨后幾年,賴特兄弟倆進行了一些距離越來越長的飛行,輔平了通向全世界的航行之路。   賴特兄弟倆的第一次飛機只持續了12秒。他們在同一天晚些時候還進行了一次59秒的飛行,航程為2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