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無人駕駛飛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或自備程序控制系統進行操縱的不載人飛機,簡稱“無人機”。無人機通常要進行專門設計,有時也可由其他飛機改裝。由于它尺寸小、重量輕、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機動性能好、續航時間長,并能完成有人駕駛飛機不宜執行的某些任務,因此在軍事上得到廣泛應用。無人機由最初的多用作靶機、偵察,發展到今天已用于電子對抗、中繼通信、科學實驗和對地攻擊與轟炸。無人機可從地面發射或起飛,也可在載機攜帶下,從空中投放;可以通過自備程序控制系統控制飛行,也可由操縱員在地面或空中利用遙控設備操縱。無人機有一次使用的,也有多次使用的。多次使用的無人機,可自動著陸,或用降落傘回收。小型低速無人機多采用活塞式發動機,高速無人機多采用渦輪噴氣發動機。機載設備主要有無線電遙控遙測設備、程序控制裝置、自動駕駛儀、自動領航設備、發動機自動操縱裝置、自動著陸或回收設備等。根據任務不同,無人機可選裝上述設備或加裝其他設備。  20世紀20年代前,英國人率先展開了對無人機的研制工作。隨后,美、法、蘇也進行了技術上的早期探索,并初步解決了機體的氣動外形和發動機小型化問題。進入30年代,無人機技術迅速發展,并呈現出與同時期有人駕駛飛機接近的基本飛行特征。30年代的無人機通常為活塞式發動機,飛行方式通常為低空低速。到40年代,由于有人駕駛飛機的速度與升限等方面有了較大發展,無人機也向低空、低亞音速方向發展。50年代,有人駕駛飛機飛行速度突破音障,無人機也隨之開始向高亞音速和超音速發展。60年代有人駕駛飛機由于飛行速度、高度、機動性等方面沒有明顯突破,而防空導彈技術異軍突起,使有人駕駛飛機面臨嚴重威脅。越南戰爭期間,蘇制SA-2導彈擊落了大量的美軍飛機,美軍飛行員談“彈”色變。為提高作戰效費比,減少有人駕駛飛機的損失,美國開始研制新型的戰場無人偵察機,并先后有十幾種型號投入使用。與此同時,法、德、意等國也紛紛加入這一行列,把無人機的研制與開發推向高潮。進入70年代,以提高無人機效費比為牽引,以同時遂行多種任務為基本戰術指標,無人機進入多用途發展時期。90年代鑒于海灣戰爭中無人機的出色表現,美國于1991年便開始了“無人機總體計劃”的第二階段,并撥款1。159億美元,1996年撥款達5。6億美元左右。從1992年開始,美國無人機數量大大增加,性能也有了較大提高。在美國的影響和帶動下,西方各國也相繼制定了自己的無人機發展計劃。如今,在世界范圍內正進行一場無人機競賽。  目前,已經問世或即將問世的新型無人機有:美國研制的形似面包圈、主要用于向戰場指揮員提供戰場實時信息的“密碼”無人機;美國研制的為班、排、連等低級別的作戰單位提供實時情報保障的微型無人機;英國研制的可自動觀察和攻擊的人工智能無人機;美國研制的空對空交戰的空戰無人機;美國等國家研制的續航時間達2個月甚至一年的長時間留空無人機;以及多功能無人機、反導彈無人機、預警無人機、隱身無人機等。。

熱心網友

來個國產的:殲-7無人戰機圖片太大,貼不上來.

熱心網友

一是可有效作為瞄準平臺為戰斗機服務。“全球鷹”無人機在“伊拉克自由”行動中首次用來為F/A-18C戰斗機傳遞數據,攻擊伊拉克導彈系統。在一次交火中,“全球鷹”無人機使用它的雷聲公司合成孔徑雷達提示無人機的AAQ-16電光/紅外傳感器對準部分隱蔽的導彈發射架,其目標位置被疊加并與來自電子監視系統的數據參照。然后,數據通過衛星數據鏈路傳到地面,在傳遞給美國海軍的F/A-18C“大黃蜂”戰斗機之前進行分析和壓縮。F/A-18C用這種信息瞄準并摧毀隱蔽在橋下的伊拉克導彈系統。從觀察探測到發射摧毀目標所用的總時間大約20分鐘,其中相當一部分時間用于人在回路的目標分析。無人機與戰斗機之間可在空中傳遞目標數據,但這面臨戰術和使用操作問題。因為戰術數據鏈路有帶寬限制,可能只有引進激光通信才能克服。

熱心網友

在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中,沖鋒在第一線的不再是美軍的士兵們,而是在高空中盤旋、伺機出擊的無人機機群。在控制室的遙控下,無人機將在萬米的高空上發現、追蹤、消滅移動的目標,必須成為美軍21世紀陸戰、海戰、空戰、天戰的“殺手锏”。 一、美軍在伊拉克戰場上使用的無人機取得了輝煌戰績,預測美軍將在10年內花費100億美元買無人機 美軍在伊拉克戰場上使用了十幾種無人機,這一數量是阿富汗戰爭時的三倍多。伊拉克戰場上的無人機為美軍提供了廣泛的作戰能力,機型主要包括陸軍的“獵犬”、“指針”和“影子200”無人機,海軍陸戰隊的“龍眼”和“先鋒”無人機,空軍的“全球鷹”和“捕食者”無人偵察機。另外,還包括其他幾種小型的無人機系統,用于支援特種作戰需求。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首次投入實戰的無人機是“龍眼”和“影子200”。盡管美國的無人機數量有限,但這些無人機在對伊作戰中卻發揮了很大作用。如:美空軍“捕食者”和“全球鷹”裝有“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用于執行情報、監視、偵察、攻擊任務。沒有安裝傳感器的“捕食者”投入戰場充當誘餌,以觀察伊拉克的防空系統是否有所反應。“捕食者”飛機統一由AC-130武裝直升機發出的信號控制,在識別目標后將信號傳輸給作戰區內的戰斗機,再由戰斗機向目標投擲炸彈。 “捕食者”上的攝像機將數據傳輸給地面上的無人機操作員,再由操作員通過無線電將信息發送給美英聯軍。“全球鷹”無人機在巴格達上空執行了數次作戰任務,并搜集了3700多幅圖像。鑒于無人機在以往伊戰中取得了輝煌戰績,美國防部預測未來10年花100億美元買無人機,是上世紀90年代在無人機上花費總額的3倍。1990~1999年間,國防部在無人機研制、采辦和運行方面的花費為30多億美元。在目前所計劃的2002~2007財年花費中,無人機的預算總共為71億美元。 美國防部長辦公室預測,在今后10年里,國防部將運行F-16飛機大小的無人機,它能支持各種戰斗和戰斗支持任務,包括壓制敵軍防空力量、實施電子攻擊和縱深擊遮斷。 二、美軍將提高無人機攻擊能力,預測美軍未來無人機可在陸、海、空戰場上實施遙控操縱 目前,美軍主要采取整合無人和有人駕駛航空技術,實現無人駕駛與有人駕駛航空技術之間的協調,擴大無人機的作戰優勢;開發一種技術,用較少的地面站和操作員控制更多的無人機;擴展無人機的功能,使其具備攻擊能力,而不是被動防御;利用共用的地面站增強無人機之間的協調能力,從而使無人機的利用更加有效。美軍已建立了一個無人機“遠景工作隊”,在未來3個月內制訂出無人機路線圖。該路線圖文件將審定如何最佳地繼續發展和提高無人機在實施任務中的能力,如直接攻擊力;壓制敵軍防空火力能力;指揮、控制、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 通過路線圖,美軍將推動無人機技術革命,出現以下幾種新型無人機: 一是“微型”無人機。其特點是體積小,重量輕,甚至可隨身攜帶;控制站利用視距鏈路可對十多公里外的微型無人機進行控制;用于執行特殊的監視任務。如:“大黃蜂”無人機,正開始以燃料電池為動力的、續航時間達數小時的微型無人機的試飛。這種稱為“大黃蜂”的微型無人機長23厘米(9英寸),是微型無人機小型系列之一,其目的是要通過使用多功能材料改善其性能。“大黃蜂”的機翼結構也是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流經機翼上面的空氣向燃料電池供氧,氧氣與存儲的氫混合產生電能和水。 二是“黃金眼”無人機。“黃金眼”無人機是專門為秘密偵察、監視和目標截獲任務而設計的,裝備有電光/紅外傳感器有效載荷。2003年6月3日,該機進行的首飛是3~5分鐘的低空懸停,隨后是慢速側飛和后飛。 據稱,該機高度15米、翼展大約2。7米(9英尺)。在垂直起飛后它使用推力矢量前傾并水平飛行。該無人機設計目標是秘密偵察、監視和目標截獲任務,設計裝備電光/紅外傳感器有效載荷。目前,該機完成了機上測動壓的無人機動靜壓系統檢查和校準,正在完善無人機飛行控制律。在首飛之后最后一個里程碑是該無人機自動駕駛儀系統的轉臺試驗和系留試驗。在系留試驗中無人機發動機將產生大約70%的起飛所需推力。 三是“火力偵察兵”無人機。美海軍RQ-8A“火力偵察兵”垂直起降戰術無人機已開始試驗階段,到目前為止,已經連續進行了40次成功的飛行試驗。目前,美海軍正準備利用無人機通用自動回收系統和戰術控制系統進行陸地起飛和回收試驗。 四是核動力“全球鷹”無人機。美國防部最近開始啟動核動力飛機的研究開發工作—把核動力用于無人機,使其滯空時間由以往的幾十小時提高到數月。新型核動力無人機除執行偵察任務外,還可裝備空地導彈,用于對地攻擊。采用的核動力與傳統的裂變反應堆有所不同,它是由鉿-178提供能量。用做試驗平臺的無人機是“全球鷹”。此外,美國與德國達成了一項協議,將研制出德國版“全球鷹”—“歐洲鷹”無人機。 五是空戰“捕食者”無人機。“捕食者”無人機能夠在阿富汗和也門偷偷跟蹤塔里班和基地組織領導人,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從空中發射“海爾法”導彈,沒有警告就進行襲擊,因而震驚世界。現在,美國通用電子公司想使用比“毒刺”空空導彈更有威力的武器,把該公司的無人機推進到空對空領域。伊拉克戰爭中,“捕食者”經常是混合懸掛1枚“海爾法”空地導彈和2枚“毒刺”空空導彈在伊拉克上空巡邏。 六是長航型“影子”無人機。隨著美陸軍批準“影子-200”戰術無人機進入全速生產階段,該無人機的制造廠商正在計劃在將來生產無人機的時候,將無人機的載荷空間擴大到原來的三倍,并將無人機的航程增加75千米(47英里)。該機將安裝經過優化的機翼,使之成為目前空間的三倍,可以承載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戰術無人機雷達。同時還將無人機的翼展加長0。45米(18英寸),達到3。88米(12。75英尺)。增加的空間可以用于存儲更多的燃料,這樣可以增加2。5小時的滯空時間。經過改造后,航程將達到200千米,滯空時間為4小時,200磅(91千克)的有效載荷能力。 七是隱形“獵鳥”無人機。美國波音公司經過秘密研制10年之后,推出它的驚世之作隱形無人機“獵鳥”。該型機的技術樣機于2002年10月18日在圣路易斯揭開其神秘面紗。它具有極低的雷達反射截面、全新的隱形外觀、優秀的隱形特性,達到了白天隱形的目標。“獵鳥”目前是一種低空演示機,外觀設計具有良好的空氣動力特征,能以最短的時間和最低的成本起飛。最快速度達260節,最大高度達6100米。其發動機性能優異。另外,其與眾不同之處在于設計了一套全手動的操縱系統。它可作為 X-36無尾翼無人機的補充,也可與其并列使用。 三、美軍將在未來打響無人機戰爭,預測美軍無人機將執行新的任務 在未來戰爭中,美軍無人機除了執行現有任務外,還將執行以下幾種任務: 一是可有效作為瞄準平臺為戰斗機服務。“全球鷹”無人機在“伊拉克自由”行動中首次用來為F/A-18C戰斗機傳遞數據,攻擊伊拉克導彈系統。在一次交火中,“全球鷹”無人機使用它的雷聲公司合成孔徑雷達提示無人機的AAQ-16電光/紅外傳感器對準部分隱蔽的導彈發射架,其目標位置被疊加并與來自電子監視系統的數據參照。然后,數據通過衛星數據鏈路傳到地面,在傳遞給美國海軍的F/A-18C“大黃蜂”戰斗機之前進行分析和壓縮。F/A-18C用這種信息瞄準并摧毀隱蔽在橋下的伊拉克導彈系統。從觀察探測到發射摧毀目標所用的總時間大約20分鐘,其中相當一部分時間用于人在回路的目標分析。無人機與戰斗機之間可在空中傳遞目標數據,但這面臨戰術和使用操作問題。因為戰術數據鏈路有帶寬限制,可能只有引進激光通信才能克服。 二是使用無人機進行邊境巡邏。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里奇5月22日在國會表示為阻止非法移民和提高安全警戒,今年年底之前他們將動用無人機進行邊境巡邏。“捕食者”和其它遙控飛機可以對潛在的目標進行觀察,在帶有照相機、傳感器、通信設備或導彈的情況下能夠飛行幾百英里。由于無人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的成功應用,無人機的支持率也在不斷上升。無人機上的間諜照相機令美軍指揮官得以觀看捕獲巴勒斯坦劫機嫌疑犯阿巴斯的整個過程,以及監督戰俘獲救經過。它們還挫敗了一次伊軍對美英部隊的伏擊。 三是擔負搜索與救援任務。美空軍目前正在執行無人機機載前進空中控制計劃,該計劃分二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為“捕食者”無人機安裝“快速接近2”詢問器,以便它們參加搜索與救援作戰活動。“快速接近2”可通過電臺向救生電臺發出詢問,并將信息轉發給其它參加救援行動的單位。第二階段將為無人機安裝一套更復雜的裝備,使其除進行作戰搜索與救援外,還能支援空中封鎖以及提供近距空中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