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軍銜在15世紀一16世紀產生于西歐一些國家,所以習慣上稱為西歐式軍銜。 編制軍銜 又稱“職務軍銜”,就是對軍隊的每一個職務所規定的軍銜等級。世界各國軍隊一般都規定有編制軍銜,但編制幅度不盡相同,有的一職編一銜,有的一職編數銜。列兵,最早是1722年俄國軍隊設置; 二等兵,來源于德語“自由”和“解脫”,最早指17世紀的從軍時間長,表現好的雇傭兵; 上等兵,來源于法文,法軍規定,騎兵在戰斗中失去戰馬,就暫時編入步兵,但仍享受騎兵待遇; 軍士,來源于拉丁文“職員”,法國最先使用,指業務熟練有經驗的兵; 下士,來源于意大利語“班長”; 中士,來源于拉丁文“服務者”,法國最先使用;上士,由德文中“野戰”和“差役”組成,指那些軍官和兵的中間人,溝通上下關系; 準尉,來源于斯拉夫文“旗”,俄軍最早把軍隊中的旗手稱為準尉; 少尉,法國把軍隊中的旗手稱為少尉;中尉。來源于法文“代理人”和“副職”法國最先使用; 上尉,來源于拉丁文“首領”; 大尉,來源于拉丁文“首領”派生出的“軍事長官”法國最先使用; 少校,來源于拉丁文“大的”“職位高的”“年長的”,西班牙最先使用;中校,17世紀俄國最先使用; 上校,來源于意大利語“縱隊”; 將軍,“總的”“主要的”法國最先使用; 元帥,來源于古德語“馬”“仆人”,是給皇帝管馬的官,到16世紀才變成最高軍銜; 大元帥,來源于拉丁文“最大的”“最主要的”,1569年法國查理9世最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