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有關方面將金融企業引入外資(或曰戰略投資者)、境外上市作為改善金融企業治理結構、提高金融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法寶。但是,其代價和后果值得仔細研究。 ■金融企業過度引入外資,容易造成中國經濟控制權的丟失,危及國家金融安全;金融企業過度引入外資,也意味著中國財富滾滾外流;而建立一個完善的法人法理結構,需要有一個過程,需要金融機構管理制度的創新,絕對不是外資參股之后就能夠形成的。 ■在現階段,我們需要警惕并放棄一切旨在使中國經濟殖民化、拉美化的理論和政策,需要全民特別是掌控大量經濟資源的領導干部樹立起經濟主權意識。避免各級政府和部門以完善企業治理結構為名,通過鼓勵外資參股控股金融企業的制度和規定,為外資進入中國內地進行人民幣升值套利提供便利。 ■在金融領域對外開放過程中,需要把"外資引進來戰略"和"內資走出去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中國本土資金"走出去"比"外資引進來"難度大得多,我們必須改變目前這種不平等、不對等的開放策略。 ■應發展本土的投資銀行。國內大公司、大銀行的重組與合資,鼓勵使用本土的智囊團。 ■中國的金融企業可以通過"所有權保持國有、管理權民營化"的方式,以低成本的代價,建立起金融產業的治理結構。四大國有銀行和其他未被外資控股的金融企業應該采取這一改革模式。 。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誠信是基金發展基石
熱心網友
誠信原則涵蓋的意義是非常廣泛的,我認為委托誠信原則的原因在客觀上也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道德范疇。以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來滿足關聯方的利益,我相信這種情況在治理當中還是比較容易對付的,我剛才聽了很多資深的前輩關于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的闡述,以及國外的實踐經驗,我相信對于道德范疇以內的違規行為我們還是比較容易應對的。 2、對合規誠信原則的理解不深刻造成的種種錯誤。這方面我相信是第二個層面,對于一個合格的基金管理人來說,我相信這兩個范疇的原因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3、就是我剛才講到的作為合格的基金管理人,作為受托人,不光是在道德范疇要規避風險給投資者帶來損失,更重要是我們是否運用非常好的技能、流程,合理保證我們投資業績的產出是穩定的。我相信在中國目前的大前提下,我覺得有必要逐步地引入第三方獨立的咨詢。 誠信原則作為基金業的發展基礎,我相信對中國年輕、剛剛起步的基金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環,我相信作為一個從業者,我個人的理解是任何以犧牲誠信原則,包括剛才講的因為第二層面的不足,對誠信重要性理解不足,對合規制度重要性理解不足,所帶來的對誠信原則的背離,都必將會損害我們整個基金行業的長期發展。對于我們某一個具體的公司而言,最終也將被這個市場唾棄,被投資者拋棄的曇花一現的企業。誠信作為法律的精神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讀《證券投資基金法》的時候,不可能就任何事項找到確切的答案,重要是理解法律根本的精神。而這個精神關乎我們道德準則、行業準則等各方面,所以我們不僅要嚴格遵守《證券投資基金法》,更重要是深刻理解這個基金法所帶給我們的法律精神,而且要站在行業發展的高度上來理解。 。
熱心網友
誠信是基金發展基石
熱心網友
誠信是基金發展基石
熱心網友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