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得地這種病但是通過治療已經好轉可能最近腰痛,通過檢查這病又復發了而且在肝上已形成了一個包塊,醫生說是蟲死后無法排出休內因此在肝上包裹成一塊包長為127mm*mm請問現在我怎么辦只能做手術嗎?
熱心網友
迄今為止,手術仍然是治愈肝包蟲病唯一有效的方法。2。2。1 內囊摘除術 這是肝包蟲病最常用的手術方法,適用于無感染的病例。完整內囊摘除有分破內囊導致囊液外溢之虞,故多采用內囊穿刺摘除術。由于囊腫注入甲醛可能發生意外且有使膽管纖維閉鎖之弊,我院早已改用10%~20%高滲鹽水。此手術之關鍵是必須嚴格遵守“無瘤”手術原則。其具體措施有:①使用浸濕高滲鹽水的方紗隔離病灶;②備雙吸引器以防止穿刺孔囊液滲漏污染術野;③反復用高滲鹽水沖洗病灶及其周圍。在處理最為棘手的多子囊型肝包蟲囊腫時,我們采用穿刺針從單孔刺入囊腫,反復多向穿刺以刺破子囊,反復抽吸囊液并注入高滲鹽水殺死頭節,然后在嚴密保護之下切開囊腫,用勺舀出子囊,吸凈囊液,再摘除內囊,取得較好療效。如果此種類型囊腫局限于肝邊緣部位,亦可考慮施行肝切除術。2。2。2 肝切除術 對于肝包蟲囊腫施行肝切除術一般持保守態度,僅對局限于一葉的大型包蟲囊腫且合并肝組織嚴重損害時才予以考慮。對于泡狀棘球蚴病行肝切除則持比較積極的態度,只要其病變比較局限均應力爭切除,包括肝段、葉、半肝或非規則肝切除。但若病變呈彌漫分布或已侵及肝門應視為肝切除的禁忌證。本組7例行肝切除,效果滿意。2。2。3 殘余囊腔的處理 對于單純型囊腫在切除部分囊壁后可將囊腔直接縫合,不置引流。對于囊腔巨大而堅硬、不能縫閉、位于肝頂部或合并感染及膽瘺者,可用高滲鹽水、雙氧水或“滅卡液”(即滅滴靈1。0 g及卡那霉素0。4 g加入生理鹽水500 ml內)沖洗,然后用5%碘酊燒灼。若有膽瘺,則經囊腔縫補瘺口,再涂以生物膠。最后以游離帶蒂大網膜填塞囊腔,能取得滿意療效。2。2。4 囊腫合并膽瘺的處理 本組采用直視下囊腔內細針線縫合瘺口加網膜填塞,療效甚佳。近年來運用TH膠涂抹于瘺口縫合處起到加固作用。膽瘺處理的關鍵是反復用白紗布蘸拭囊腔,檢查有無膽染,以避免忽略瘺口、修補失敗和遺留其他膽瘺。2。2。5 囊腫破入腹腔的處理 應在積極抗過敏性休克的同時盡快剖腹探查。手術關鍵是反復用10%高滲鹽水沖洗腹腔,力爭徹底清除頭節及子囊,并處理包蟲囊腫。為防止繼發性腹腔包蟲囊腫發生,術后必須服用抗包蟲藥物至少3個月。2。2。6 囊腫破入膽道的處理 囊腫破入膽道者應及時探查膽道,清除內囊碎片及子囊,反復用高滲鹽水沖洗后置T管引流,并處理包囊殘腔及修補膽瘺。。
熱心網友
肝包蟲囊腫多見于牧區,南美、南歐和澳洲等與牧羊有關,伊朗和伊拉克等與駱駝有關,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則可能與馴鹿有關。我國內蒙、西北、四川西部、西藏等地區較常見。本病又稱肝棘球蚴病,由細粒棘球絳蟲的蚴侵入肝臟所致。【治療措施】1、對小而深藏肝內的肝包蟲囊肝可嚴密隨訪,定期超聲檢查,如增大至接近肝表面時,可手術治療。2、內囊摘除為最常用術式,其要點為:①在暴露包蟲囊腫需認真保護傷口與周圍臟器,避免囊液的污染、頭節種植、與過敏反應。②切開囊腔前應逐步減壓,通過穿刺吸取囊液尚可辨別是否合并感染或膽瘺。③殺滅頭節,傳統方法在減壓后注入10%甲醛溶液或3%過氧化氫,5分鐘后再進一步抽空囊液。但亦有人認為此法并不能保證頭節的殺滅,因囊液的稀釋使藥效降低,曾有報告使用甲醛引起急性中毒或后期膽管炎的并發癥;此外,如有多數囊腫者則難以奏效。④切開外囊前可進一步抽空囊液,使內囊與外囊分離。保證吸引器通暢,必要時使用2~3個吸引器,對大而張力大的囊腫排液極為重要。然后切開外囊,摘除內囊,再以過氧化氫或甲醛稀液涂拭外囊內壁,鹽水紗布擦凈。⑤消滅殘腔可用外囊囊壁內翻縫合或帶蒂大網膜填塞。但處理殘腔前需認真檢查有無膽瘺并加以封閉。3、對合并感染者需作引流術。肝切除術很少應用,僅適于個別病倒,如估計囊壁厚、鈣化而內囊不易摘除者,局限于一葉的多個包蟲囊腫,估計引流后殘腔或竇道難以愈合者。【病因學】 人的肝包蟲囊腫是細粒棘球絳蟲以人為中間宿主的無性期階段。此絳蟲主要宿主為犬、狐或狼,中間宿主為羊、牛、馬、豬和人。此蟲寄生于犬小腸絨毛,成蟲不斷排出有殼保護的六勾蚴,此蚴隨糞便排出,粘附于犬毛或羊毛上。人或其他中間宿主接觸并吞食此蚴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被感染,經胃或上部小腸的消化,六勾蚴即脫殼而出,穿過胃腸壁進入門靜脈,多數停留在肝,少數逸出至肺和其他臟器。棘球蚴在各有關臟器先形成初期包蟲囊腫,此囊壁即其后的內囊,而中間宿主組織在其周圍形成的纖維包膜為外囊。內囊又分為外層與內層,外層稱角質膜,內層為生發層,生發層又產生生發囊、頭節、子囊、孫囊。當有包蟲感染的羊、牛或其他中間宿主的內臟被犬、狐或狼所食,此寄生蟲即完成其生活周期。【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不明顯,中青年多見,初期可無癥狀,隨著囊腫增大可捫及上腹塊、腹脹、腹痛,如位于右上肝者示膈肌抬高,可有呼吸系癥狀。不少病人曾有過敏反應癥狀。少數可因囊腫壓迫膽道產生黃疸。亦有合并感染或穿入膽管出現膽管炎甚或敗血癥。穿入胸腔者可出現呼吸系癥狀或支氣管膽道瘺。體征主要為上腹囊性腫塊,位于腫上方者僅見肝腫大。有并發癥者可出現相應體征【并發癥】 凡疑為肝包蟲囊腫者不宜作穿刺,以免產生囊液外逸導致過敏、過敏性休克或頭節進入腹腔形成繼發性包蟲囊腫【鑒別診斷】①先天性肝囊腫:無牧區居住史,超聲示囊壁極薄而清晰,包蟲皮試陰性。②肝膿瘍:無牧區居住史而常有痢疾史或化膿性疾病史,超聲示液性占位邊界不清晰,臨床有炎癥史或表現,包蟲皮試陰性。但合并感染的肝包蟲囊腫易與之混淆,包蟲皮試乃主要鑒別依據。【預后】 肝包蟲囊腫手術治療的手術死亡率為1。8%~9%不等,一般為2~4%,術后復發率為5~12%不等,多由于第一次手術時遺漏深藏的小囊腫或手術時頭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