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小說。見到其中一句“世事古難全,千里共嬋娟”對其中的“千里共嬋娟”一句更覺含義模糊。這個模糊點存在心中已久,希望有人提供詳細資料。。。。
熱心網友
這是蘇東坡的一首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里面的一句話,意思是:只希望人平平安安的,就是在千里之外也能共賞這美好的月光。
熱心網友
句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這首《水調歌頭》。‘千里共嬋娟 ’可不可以解為希望所有人都好?
熱心網友
同時欣賞月亮,祝愿平安的意思
熱心網友
但愿大家都長久平安,即使遠隔千山萬水,當看到同一個月亮時,想必對方也在看著月亮,思念自己,也就相當于團圓了。嬋娟:相傳是月亮上的美女,這里是:美好、團圓、月亮的意思。
熱心網友
希望平安
熱心網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轉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包括自己的兄弟),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愿,給全詞增加了積極奮發的意蘊。
熱心網友
希望人們都可以長久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仍能共賞一輪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