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截擊機屬于殲擊機的一種,而殲擊機卻不完全都是截擊機.
熱心網友
哦
熱心網友
在一些報刊雜志、甚至辭書中,將戰斗機和殲擊機作為同義詞來處理。但實際上,我認為這兩個詞是有區別的,應該說戰斗機的含義要比殲擊機廣。有人認為,戰斗機包括殲擊機、殲擊轟炸機和截擊機。殲擊機是主要用來殲滅空中敵機的飛機,它的特點是機動性好、速度大、火力強,適合于進行空戰。原蘇聯的米格一21、米格一29,美國的F-16等都屬殲擊機。截擊機是用于在空中攔截敵方入侵的轟炸機和飛航式導彈的戰斗機,它的特點是航程遠、速度大、爬升快、全天候作戰能力強。美國的F—106,原蘇聯的米格~25、米格一旦均屬截擊機。目前,各國一般不再研制專用的截擊機。
熱心網友
殲擊機,亦稱格斗殲擊機、戰斗機、截擊機。殲擊機主要用于在空中殲滅敵機和其他空襲兵器,但也可攻擊地面目標。其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爬升和機動性好,是航空兵進行空中斗爭的主要機種。 殲擊機是應空中斗爭需要而誕生的。英國人克里斯托弗·錢特在其《空中戰爭大全》一書中曾不無感慨地寫道:“1903年,萊特兄弟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有動力飛行。到了1911年,人類首次帶著殺人的明確目的升空,從而寫下了空中戰爭歷史中的第一個篇章。從實現空中自由飛翔的美麗夢想到使之成為一種殺人手段,人類僅僅用了八年時間?!还茉鯓樱鲬痫w機的出現不過是耶穌基督誕生前大約一千年便已經開始的那個迷人夢想中的最后一次意外轉折而已?!?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幾乎所有大國在其武裝力量的編制中都有了軍事航空部隊(飛機總數約有1000架)。但就其用途而言,幾乎全部都是用于空中偵察。早先,飛機上沒有武器裝備。飛行員在空中與敵機相遇,并不進行戰斗,只采取回避行動。 最初的空戰是十分有趣的。為了阻止敵機執行偵察任務,飛行員開始攜帶手槍。與敵機相遇時,機上人員互相射擊。有時飛行人員也偶爾帶上幾塊磚頭去砸敵機的螺旋槳,或帶上一筒筒的投箭——鉛筆形的小鋼箭,去砸敵機上的飛行員。更為有趣的是,俄國著名的飛行員彼得·尼古拉耶維奇·涅斯捷羅夫上尉為了能在空中將敵飛艇毀掉,竟然在自己的飛機尾部裝了一把刀子。1914年8月5日,他在與一架飛艇相斗時,成功地用這把刀子將飛艇的蒙皮剖開,使敵飛艇墜毀于地面。后來,他又設想過在飛機尾部裝一個帶有重錘的鋼索,企圖從敵機前飛過時,用鋼索把敵機的螺旋槳纏住。涅斯捷羅夫上尉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在空戰中采用撞擊戰術的人。 率先在當時偵察機上安裝機槍的是法國人。他們研制出一種叫“尼埃波爾特”11C1飛機。該機是一種雙翼機,在上機翼的前方安裝了機槍。機槍在螺旋槳旋轉面之外向前方射擊。由于這種機槍使用復雜,空戰中作戰效能不好,故很快被淘汰。 由于當時還沒有供飛行人員射擊的固定式機槍,因此法國人在“瓦贊”式雙座偵察機上安裝了一挺裝在活動底座上由觀察員操縱的機槍。盡管這種飛機還不能稱為真正的殲擊機,但是1914年10月5日,飛行員約瑟夫·弗朗茨和機械員兼觀察員路易·凱諾中士駕駛一架“瓦贊”式飛機,成功地擊落了1架德國的“阿維亞蒂克”雙座偵察機。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轉入陣地戰后,交戰雙方都企圖依托防護工事并進行巧妙偽裝,以便穩定戰場態勢。這樣,近距離偵察就成為組織實施陣地進攻或陣地防御的主要情報來源。偵察機的活動開始趨于頻繁。為了有效地阻止敵偵察機的活動,人們開始研制適用于空戰的飛機。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人們發現真正的殲擊機應該具有沿飛機縱軸發射的固定式機槍,因為,能夠前射的機槍可以便飛行員較方便地修正射擊偏差,提高射擊命中率。而要想解決機載機槍前射問題,必須要有一個協調裝置以解決機槍可以通過旋轉的螺旋槳所形成的圓盤來進行射擊這個問題。 據原蘇聯資料記載,1915年1月,俄羅斯波羅的海車輛廠曾制造出一架C-16型殲擊機,其速度為每小時150公里,機上有2挺機槍,其中1挺有協調裝置,可通過螺旋槳進行射擊。但在空戰史上未見有C-16飛機參加實戰的記載。 被史學界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架專用于空戰的飛機,是由法國人在偵察機的基礎上研制出來的。關于這件事情,必須要提到兩個人。一是當時在法國空軍服役的著名特技飛行員羅朗·加羅斯,他是世界上第一個飛越地中海的人;另一個是法國飛機制造家雷蒙·索爾尼埃,他在戰前曾做過斷續器系統的實驗,這種實驗的目的是使機上固定式機槍能夠通過旋轉的螺旋槳進行射擊,其基本原理是每當槳葉轉到機槍前面時,斷續器系統便暫時中止機槍射擊。 法國當局對索爾尼埃的嘗試頗感興趣,遂決定借給他一挺“霍奇基斯”式機槍,以便使實驗能夠向實用化方向發展。索爾尼埃的試驗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但有一個問題始終令他感到頭痛,即子彈點火遲緩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子彈制造的不統一,有些子彈的射出時間稍稍慢于要求的時間。結果,就在子彈射出稍慢的那一瞬間,另一片槳葉可能正好轉到了槍口的前面。 1915年初,隨著空戰序幕的拉開,加羅斯已經按捺不住了。當他的戰友——飛行員約瑟夫·弗朗茨和機械員兼觀察員路易·凱諾中士,成功地擊落一架德機后,他也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駕駛一架真正的戰機在空中戰場所向披靡。但他當時駕駛的飛機“莫拉納·索爾尼埃”L型單翼機僅僅是一架偵察機,使得他無法實現自己空戰理想。他突然想起了雷蒙·索爾尼埃在戰前曾經做過斷續器實驗這件事。于是,他找到索爾尼埃,請求給他的飛機裝上斷續器。但索爾尼埃沒有同意,原因是子彈點火遲緩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但在加羅斯的再三要求下,經反復商討之后,雙方達成共識:在飛機上加裝斷續器,并在槳葉的后面裝上鋼制的楔形偏導器以擋開這些子彈。槳葉上加裝偏導板以擋掉可能打到槳葉上的子彈。這是一種暫時而又十分危險的措施,因為當子彈打在槳葉上時,要產生沖擊力,這種外力必然會在發動機上產生非對稱應變,引起發動機故障。盡管如此,一心想在戰爭中建立功勛的加羅斯,還是在他的“莫拉納·索爾尼?!盠型單翼機上加裝了固定式機槍和斷續器,并在木質螺旋槳槳葉上包上了金屬片。從此,加羅斯便焦急地等待著能在空中大顯身手。 這一天終于來了。1915年4月1日,加羅斯駕駛經過改裝的飛機一舉擊落了一架德國“信天翁”式雙座偵察機。機上飛行員胡戈爾·阿克納準尉和觀察射擊員弗里茨·迪特里希被同時擊斃,爾后,加羅斯又以同樣的方法先后擊落了4架敵機。在16天時間內,加羅斯擊落了5架敵機,成了法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尖子飛行員。一時間,要想成為一名尖子飛行員必須擊落5架敵機,這已成為了當時人們的一種共識。 德國人被這一發明震驚了。因為簡單的數學計算告訴他們,機槍前射的子彈是不可能通過旋轉的螺旋槳槳葉的,因為,機槍發射于彈的速度是每分鐘600發左右,這樣一串子彈怎么能穿過每分鐘1200轉的雙葉螺旋槳呢!然而,飛行員們明明看見了那通過螺旋槳迸發出的黃色火焰。不大可能的事畢竟發生了。 德國飛行員們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一見到法國飛機朝他們飛來,便趕緊掉轉機頭逃之夭夭。在1915年上半年的大部分時間內,協約國控制了空中戰場的主動權,并因此嘗到了甜頭,因為他們的地面部隊尤其是炮兵可以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了。 但協約國的這一優勢卻未能永遠保持下去。加羅斯的一次失誤為德國人獲取這一技術提供了天賜良機。1915年4月19日(也有的說18日),加羅斯駕機在德軍陣地上空飛行,因發動機失靈,迫降在距荷蘭前線約64公里的英格爾蒙斯特附近的林間空地。這一地區正好在德軍防線內。加羅斯還未來得及燒毀飛機,德國人就把他連同飛機一起俘獲了。德國當局立即將加羅斯飛機的機身前部送到為德國工作的荷蘭發明家安東尼·??藸柼?,委托他解剖和研究加羅斯飛機的機槍和螺旋槳,并指示他盡快進行仿制。 福克爾與他的助手們夜以繼日地工作,很快便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研制成功一種用于機槍射擊與螺旋槳旋轉的協調裝置。這種協調裝置的工作原理大體是:在機械聯動裝置的末端有一個凸輪,當槳葉即將轉到槍口前面時,凸輪受到螺旋槳突出部的撞擊,凸輪的運動通過聯動裝置與機槍的工作相聯通,使機槍暫停擊發;當槳葉通過槍口時,凸輪回到原來位置,機槍繼續射擊。 為了使這種協調裝置盡早投入使用,??藸栆螽斁衷试S他使用“帕拉貝呂姆”式機槍在M。5K型拉進式雙翼機上試驗這種協調裝置。結果,試驗獲得了圓滿成功。不久,一種被稱為EⅠ型的“福克”式單翼殲擊機誕生了。這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殲擊機。 1915年夏初,“福克”式EⅠ型單翼殲擊機出現在西部戰線上空,其優勢很快在空戰中顯示出來,英、法等協約國飛機遭到了越來越嚴重的損失。史稱“福克”災難開始了。 為了進一步擴大優勢,德國又先后推出了E系列各型殲擊機。1915年9月服役的EⅡ型殲擊機,在原EⅠ型殲擊機的基礎上,換掉59千瓦的汽缸旋轉式發動機,改裝一臺74千瓦的汽缸旋轉式發動機,解決了該型機動力不足的問題。為了增大火力,德國又在EⅡ型殲擊機的基礎上,用一挺“施潘道”式機槍替換了“帕拉貝呂姆”式機槍,研制出EⅢ型殲擊機,后又加裝一挺機槍。EⅣ型機是E系列的最后一型。該型機裝有一臺120千瓦的汽缸旋轉式發動機。在上述E系列各型中,產量最大的是EⅢ型。 為了擺脫“??恕睘碾y,重新奪回空中戰場的主動權,協約國先后推出了B。E。2C和F。E。2b、DH。2、科德隆GⅢ和GⅣ型、紐波特10型和斯巴德SV型等殲擊機。其中法制“紐波特”型和英制DH。2型殲擊機技戰術性能較好。協約國一度改變了空中作戰形勢。 就在協約國加緊研制新型殲擊機的同時,德國人也沒有停滯不前,他們除了大量使用“??恕盓系列單座殲擊機之外,又推出了阿爾巴特羅斯CⅠ型雙座雙翼殲擊機。該型機是從較早的阿爾巴特羅斯BⅡ型飛機上發展而來的,機上除有一挺固定式機槍外,還加裝了一挺供觀察員使用的活動式機槍,在布局設計上,改變了原先BⅡ型機上飛行員和觀察員的位置,將后者改坐在后座上,使其活動式機槍能有更好的射界。CⅠ型機的發動機功率范圍為110至130千瓦,最大速度每小時90公里,續航時間2。5小時。此外,德國航空部隊還陸續裝備使用了阿爾巴特羅斯DV型、哈爾貝斯塔特型和??薉RI型先進殲擊機。在裝備質量上,德軍仍然占有優勢。 1917年4日,在阿拉斯戰役中,協約國空軍付出了慘重代價。戰役發起后的頭5天,德國就擊落了英國75架飛機。僅4月6日一天,英國航空部隊就被擊落44架。到4月底,德國擊落英國飛機150架,斃其空勤人員316名,同時擊落法國和比利時飛機共200余架。英國皇家飛行隊將阿拉斯戰役中的空中作戰稱之為“血的4月”。空中作戰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到了德國人的手里。 殘酷的事實告訴協約國方軍事領導人,要想控制天空,除了采取行之有效的空戰戰術之外,沒有性能優良的技術裝備是不行的。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英國軍事航空部隊裝備了索普威思Fl“駱駝”型、SE5型等殲擊機,淘汰了舊式的三翼機,同時使用布里斯托爾型飛機取F。E。2型飛機。法國軍事航空部隊原來主要的殲擊機斯巴德SV型和紐波特10型,分別被新型的斯巴德SX型和紐波特27、28型殲擊機所取代。 隨著空戰的日趨激烈,殲擊機作為飛機家族中的一個新成員,從此走上了“機動、信息、火力三者并重”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