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用學步帶走路,現在都1歲零4個月了,還不能自己走,用學步帶怕她摔倒也造成了她的依賴性老是往前傾身子.可是她又不讓牽手走路,怎么辦呀?

熱心網友

 人生的第一步非常重要,當寶寶開始學步時,也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學會跑,先得學會走。  要想邁步先學站  當寶寶學會單手扶物,單手蹲下撿東西之后,就意味著他已經具備獨自站穩的能力,只是還沒有足夠的自信放開扶著的手。這時候可以讓寶寶拿一些較大的單手拿不住的玩具,如大皮球、充氣玩具等,寶寶要拿穩它就必須雙手接住,這時他就會暫時放掉扶著東西的手來接玩具,迫使自己雙腳站穩。有些寶寶會用身體靠在家具上,伸出手來拿。這時,你可以轉動身體,使寶寶不得不離開靠著的家具,來取你遞給他的玩具。  當你牽著寶寶學步的時候,趁他兩腳一前一后分開時輕輕放手,讓他自己站一會兒。如果寶寶站不穩會往前一撲,但在你手臂的保護下,他會很安全。而且他會喜歡這樣有驚無險的游戲。  如何讓寶寶邁出第一步  大家都知道,人走路是用兩條腿交替向前邁步的,每邁一步,就要交換一次重心。因而教嬰兒學走路,首先要教嬰兒學習變換身體重心。開始應培養寶寶掌握一些變換身體重心的基本能力。正常情況下,8個月的嬰兒能坐在床上自如轉動身體,而10個月的嬰兒已能從坐位順利地改變成俯臥位。這時家長可以拉著嬰兒的雙手或單手讓嬰兒向前邁小步。要掌握以上基本功能,應設置一個引導嬰兒獨立邁步的環境。如媽媽退后一步,伸開雙手鼓勵嬰兒走過來,或讓嬰兒扶墻走。當嬰兒第一次邁步時,父母都要向前迎一下,以防第一次嘗試就摔倒。隨著嘗試次數的增加,應逐漸加長距離,并注意對嬰兒每次成功的邁步進行鼓勵。這樣經過多次訓練,嬰兒便可較快地學會走路了。有的寶寶其實自己已經會走了,由于膽小,總想讓人扶著,這時可用一塊小手絹,和寶寶各拉一外角,開始時把手絹繃緊,讓寶寶感到有個外力的作用,逐漸就把手絹放松,雖然雙方都還拉著手絹的一角,但實際已沒有外力的作用,慢慢地寶寶就敢自己走了。  第一步可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和寶寶的頭和軀干相比,他的腿和腳太小了,但要承受全身的重量。在前進的過程中,他必須要學會如何調整臀部,膝蓋和腳踝的協調性,以免摔倒。也難怪寶寶在搖搖晃晃走路的時候,還要伸出雙臂來保持平衡!  寶寶是勇敢的探索者  初學步的寶寶還不會講話,他的行動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表達。當你看到寶寶試圖在某個支撐物幫助下邁步的時候,寶寶的探索開始了。像小熊一樣的寶寶,從一個支點開始,笨拙地一步一步向前挪動,每挪動一步,眼里的光彩似乎就會多一分。這時媽媽的手、墻角,或者一個可以活動的物體,都是他的最重要的支撐力。  學步初期,寶寶會表現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他全然不顧自己只是個探索者,會有跌倒、受傷的危險。寶寶這時可能在想,“我已經獨立了,我要用行動向全世界宣告。”真是勇敢的寶寶!  不要讓寶寶感到無助  學步期寶寶的心思說變就變,而且他的記憶力相當驚人。也許還記得昨天小屁股被跌疼了,也許覺得累了,所以今天怎么也不肯下步走。  這個時期是寶寶的一個恐懼期,由最初的探索期到現在,經過了許多陌生或無法理解的事情,使寶寶感覺到特別害怕,這種恐懼是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這種傷害可能是怕跌倒,也可能是怕陌生人,遇到這種現象媽媽要好好呵護,不要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而不予理睬,這樣會使寶寶感到無助,挫傷寶寶的自信心。搖搖晃晃地走路,很好玩,卻也很需要安全感。對寶寶來說,只要恐懼的來源少了,他就會相當樂意嘗試新的事物。而嘗試新的事物,對寶寶往后在處理事情的能力上,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有利有弊學步車  目前,有些年輕媽媽視學步車為育兒的好幫手,在它的幫助下,寶寶很快便可來去自由地穿梭在家里的廳堂之間。那么,寶寶學步究竟能不能使用學步車呢?。

熱心網友

把他好奇的東西放在前面,似著讓他走.但家長一定保持距離別讓孩子摔著.我家的孩子也是在偶然發現她會走的.

熱心網友

我家寶寶還快滿一歲了,還不能獨力行走,每次讓他走,拉著他可以,放開他就往地下一縮,就改爬了.

熱心網友

要孩子徒步走,趕開始肯定有點怕怕,要慢慢來.多鼓勵她,可以拿玩具什么的她喜歡的東西,在她幾步遠的地方引誘她走過來.如果成功,要多夸她.讓她慢慢消除恐懼.

熱心網友

可以先讓她扶著床邊自己走,慢慢他就會只用一個手扶,走穩當了,可以給他一個大玩具,讓他雙手抱著,不扶東西慢慢走。

熱心網友

鍛煉他的膽量。寶寶不敢自己走路就是沒有安全感,你可以在離你1米左右的地方把他放在地上,在他前面張開雙臂,叫他,讓他走過來,走過來后順便抱起他,鼓勵他。慢慢增大距離,幾天后他就有膽量自己走了。學步車、學步帶起不到好作用,最好別用了,越用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