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形容節日商業火爆的“金九銀十”用在個人理財市場上也一點不過分。十一黃金周過后,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多家銀行推出了新的外匯理財產品。銀監會節前剛剛頒布新規,允許商業銀行銷售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不少銀行則在理財產品中打出“本息無憂”的口號。 而根據銀監會新出臺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從11月1日起,收益輕松高過銀行同期限存款,但又不用承擔額外風險的人民幣、外幣理財產品將徹底消失。與此同時,新理財產品的門檻也將被限定在人民幣5萬元以上、外幣5000美元(或等值外幣)以上。但是,綜觀近期的個人外匯理財市場,農行、光大、中信實業等銀行推出的最新一期外匯理財產品,無一例外的將準入門檻設定在1000美元左右。截至目前,個人外匯理財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完全符合“新規”的產品。那么,近期的外匯理財市場有什么特點,以及趨勢呢?外匯儲蓄“叫板”理財一位外匯理財專家坦言,如果外匯理財“新規”生效,許多市民將被阻擋在“理財”門外。此前不少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的門檻都是在500美元左右,相對來說新規定的門檻差不多提高了10倍,客戶群體可能會逐漸轉向中高端客戶。而為吸引占大多數手中僅持有少量外匯的普通市民,部分銀行正抓緊研發新的外匯儲蓄產品。“同樣到銀行,收益更高,本金和收益能夠百分之百的保證”。近日,華夏銀行打破了“大額資金才可談利率”的慣例,推出了小額外幣協議儲蓄,起始門檻為1萬美元。該產品包括美元、歐元和港幣三個幣種,期限分13個月、15個月、18個月和2年四個檔次。13個月期限的“美元外幣協議儲蓄”和美元1年期定期儲蓄的稅前利率分別為3.15%、1.125%,前者比后者稅后收益要多出180%。外匯儲蓄與外匯理財似乎到了同場叫陣的時候。而在儲蓄品種上做文章的并非華夏銀行一家,據了解,多家銀行近期在外幣儲蓄產品上都有新舉措——廣發行推出高利息收益的“優利美元存款”產品、上海銀行增加長期美元儲蓄品種等,都是在收益率、存期等方面做了必要改良。上海銀行近期則增設了收益率較高的美元13、15、18個月的小額儲蓄存款期限品種。年利率分別為1。87 5%、2。075%和2。275%。據了解,美元儲蓄存款為普通儲蓄存款,而非理財產品,沒有起點金額和發行時間的限制。以1000美元為例,如果直接存18個月美元存款,利息為34。13美元(稅前);如果按人民銀行統一公布的1年期以下美元小額存款利率,先存1年,然后再連本帶利存6個月,利息僅為23。87美元(稅前),前者比后者高了近43%。美元定期儲蓄雖然收益率遠比不上美元理財產品,但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隨時支取,流動性非常好。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投資美元理財產品,能否提前贖回,關鍵要根據條款。而大多數美元理財產品都是不可以提前贖回的。客戶最大的風險是機會成本的損失。而針對外匯理財這一弱點,銀行也進行了一些改進。比如:招行外匯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急需贖回的情況下,可以將手中的外匯理財產品抵押貸款。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改良的外匯儲蓄是目前銀行規避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個人理理財業務監管的一種新趨勢。用存款的概念能夠保證收益,無需提示風險,而這一點恰好滿足了大多數客戶厭惡風險的特點。新品迭出 收益率出現新高10月10日,上海銀行推出最新一款個人外匯理財產品,其美元9個月期的產品成為市場上1年以內的同類產品中,首個收益率突破4%的產品。而自7月21日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國內美元、港幣存款利率同時上調之后,商業銀行都迅速做出反應,推出新的外匯理財產品,紛紛提高收益率。對此,有關專家分析說,在匯率調整的大背景下,銀行提高理財收益率、增加歐元、英鎊等其他幣種并盡量縮短理財期限,將是各大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短期內的趨勢,在人民幣升值后,為外幣持有者調整短期投資策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中國銀行從10月3日至10月17日推出的個人外匯理財產品——“匯聚寶”,其中美元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的僅為三個月,預期年收益率高達3。3%。為期12個月的美元產品年收益率為3。9%。在收益增加的同時,各銀行都不約而同地保持較低的門檻,針對中低端客戶的意圖非常明顯。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商業銀行的新外匯理財產品在和11月1日開始實施的個人理財新規定在打“時間差”。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之所以會以較大幅度提高產品收益率,同時提供較低門檻等,主要是因為銀行擔心如果產品收益率不提高,外匯理財可能將要遭遇冷場。一位銀行界人士告訴記者,外匯理財產品收益率目前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盡管目前國內美元小額存款利率與同期美元LIBOR(倫敦同業拆放利率)仍有較大差距,但外匯理財作為一項零售業務,銀行需要進行大量研發、產品推廣、銷售等投入,銀行運作成本很高。10月15日,人民銀行宣布提高小額美元、港幣的存款利率上限0。5個百分點,這使得外匯理財產品必須相應提高其收益率,才能避免冷場的尷尬。外匯理財短期為王商業銀行美元等外幣小額存款利率上調、美元聯邦基金利率上調……在外幣加息和人民幣升值的周期內,投資者如何打理手中的外匯就成了問題。一位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市場對利率和匯率的不同預期,將影響投資者對不同外匯理財產品的需求。目前美元已經進入加息周期,還有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中長期外匯理財產品投資的風險有所增加。投資時要考慮利率風險,應該多選購短期產品來增加流動性。可以考慮多投資一些流動性較好,期限為3個月至6個月的短線產品,避免將大量資金擱置在期限過長的產品中。在外幣小額存款利率調整后,美元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升至2。5%,外匯儲蓄在市民眼中吸引力大增。而面對年收益率約3%的外匯理財產品,存在的比較優勢也不容忽視。而在面對種類繁多的外匯理財產品時,選擇時需要把握什么原則呢?對此,理財專家分析認為,在美聯儲和境內的美元利率處于輪番上漲的情況下,目前有一部分外匯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喜歡固定利率而非浮動利率。其實固定收益率產品始終只能體現原利率,在目前情況下,和LIBOR等掛鉤的浮動收益率產品也值得關注,期限短的較為合適。同時,盡管銀行的外匯理財的產品呈現多元化,但投資者在選擇外匯理財產品時不能盲目跟風或只選擇收益率高的產品,而應綜合考慮資金運用、避險、投資和增值等多方面因素,兼顧收益和風險的平衡,慎重選擇外匯理財產品的期限。就目前情況而言,投資者最好選擇期限較短的外匯理財產品,并對于那些提前支取違約成本非常高的產品要保持警惕。。
熱心網友
形容節日商業火爆的“金九銀十”用在個人理財市場上也一點不過分。十一黃金周過后,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多家銀行推出了新的外匯理財產品。銀監會節前剛剛頒布新規,允許商業銀行銷售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不少銀行則在理財產品中打出“本息無憂”的口號。 而根據銀監會新出臺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從11月1日起,收益輕松高過銀行同期限存款,但又不用承擔額外風險的人民幣、外幣理財產品將徹底消失。與此同時,新理財產品的門檻也將被限定在人民幣5萬元以上、外幣5000美元(或等值外幣)以上。但是,綜觀近期的個人外匯理財市場,農行、光大、中信實業等銀行推出的最新一期外匯理財產品,無一例外的將準入門檻設定在1000美元左右。截至目前,個人外匯理財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完全符合“新規”的產品。那么,近期的外匯理財市場有什么特點,以及趨勢呢?外匯儲蓄“叫板”理財一位外匯理財專家坦言,如果外匯理財“新規”生效,許多市民將被阻擋在“理財”門外。此前不少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的門檻都是在500美元左右,相對來說新規定的門檻差不多提高了10倍,客戶群體可能會逐漸轉向中高端客戶。而為吸引占大多數手中僅持有少量外匯的普通市民,部分銀行正抓緊研發新的外匯儲蓄產品。“同樣到銀行,收益更高,本金和收益能夠百分之百的保證”。近日,華夏銀行打破了“大額資金才可談利率”的慣例,推出了小額外幣協議儲蓄,起始門檻為1萬美元。該產品包括美元、歐元和港幣三個幣種,期限分13個月、15個月、18個月和2年四個檔次。13個月期限的“美元外幣協議儲蓄”和美元1年期定期儲蓄的稅前利率分別為3.15%、1.125%,前者比后者稅后收益要多出180%。外匯儲蓄與外匯理財似乎到了同場叫陣的時候。而在儲蓄品種上做文章的并非華夏銀行一家,據了解,多家銀行近期在外幣儲蓄產品上都有新舉措——廣發行推出高利息收益的“優利美元存款”產品、上海銀行增加長期美元儲蓄品種等,都是在收益率、存期等方面做了必要改良。上海銀行近期則增設了收益率較高的美元13、15、18個月的小額儲蓄存款期限品種。年利率分別為1。87 5%、2。075%和2。275%。據了解,美元儲蓄存款為普通儲蓄存款,而非理財產品,沒有起點金額和發行時間的限制。以1000美元為例,如果直接存18個月美元存款,利息為34。13美元(稅前);如果按人民銀行統一公布的1年期以下美元小額存款利率,先存1年,然后再連本帶利存6個月,利息僅為23。87美元(稅前),前者比后者高了近43%。美元定期儲蓄雖然收益率遠比不上美元理財產品,但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隨時支取,流動性非常好。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投資美元理財產品,能否提前贖回,關鍵要根據條款。而大多數美元理財產品都是不可以提前贖回的。客戶最大的風險是機會成本的損失。而針對外匯理財這一弱點,銀行也進行了一些改進。比如:招行外匯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急需贖回的情況下,可以將手中的外匯理財產品抵押貸款。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改良的外匯儲蓄是目前銀行規避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個人理理財業務監管的一種新趨勢。用存款的概念能夠保證收益,無需提示風險,而這一點恰好滿足了大多數客戶厭惡風險的特點。新品迭出 收益率出現新高10月10日,上海銀行推出最新一款個人外匯理財產品,其美元9個月期的產品成為市場上1年以內的同類產品中,首個收益率突破4%的產品。而自7月21日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國內美元、港幣存款利率同時上調之后,商業銀行都迅速做出反應,推出新的外匯理財產品,紛紛提高收益率。對此,有關專家分析說,在匯率調整的大背景下,銀行提高理財收益率、增加歐元、英鎊等其他幣種并盡量縮短理財期限,將是各大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短期內的趨勢,在人民幣升值后,為外幣持有者調整短期投資策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中國銀行從10月3日至10月17日推出的個人外匯理財產品——“匯聚寶”,其中美元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的僅為三個月,預期年收益率高達3。3%。為期12個月的美元產品年收益率為3。9%。在收益增加的同時,各銀行都不約而同地保持較低的門檻,針對中低端客戶的意圖非常明顯。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商業銀行的新外匯理財產品在和11月1日開始實施的個人理財新規定在打“時間差”。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之所以會以較大幅度提高產品收益率,同時提供較低門檻等,主要是因為銀行擔心如果產品收益率不提高,外匯理財可能將要遭遇冷場。一位銀行界人士告訴記者,外匯理財產品收益率目前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盡管目前國內美元小額存款利率與同期美元LIBOR(倫敦同業拆放利率)仍有較大差距,但外匯理財作為一項零售業務,銀行需要進行大量研發、產品推廣、銷售等投入,銀行運作成本很高。10月15日,人民銀行宣布提高小額美元、港幣的存款利率上限0。5個百分點,這使得外匯理財產品必須相應提高其收益率,才能避免冷場的尷尬。外匯理財短期為王商業銀行美元等外幣小額存款利率上調、美元聯邦基金利率上調……在外幣加息和人民幣升值的周期內,投資者如何打理手中的外匯就成了問題。一位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市場對利率和匯率的不同預期,將影響投資者對不同外匯理財產品的需求。目前美元已經進入加息周期,還有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中長期外匯理財產品投資的風險有所增加。投資時要考慮利率風險,應該多選購短期產品來增加流動性。可以考慮多投資一些流動性較好,期限為3個月至6個月的短線產品,避免將大量資金擱置在期限過長的產品中。在外幣小額存款利率調整后,美元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升至2。5%,外匯儲蓄在市民眼中吸引力大增。而面對年收益率約3%的外匯理財產品,存在的比較優勢也不容忽視。而在面對種類繁多的外匯理財產品時,選擇時需要把握什么原則呢?對此,理財專家分析認為,在美聯儲和境內的美元利率處于輪番上漲的情況下,目前有一部分外匯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喜歡固定利率而非浮動利率。其實固定收益率產品始終只能體現原利率,在目前情況下,和LIBOR等掛鉤的浮動收益率產品也值得關注,期限短的較為合適。同時,盡管銀行的外匯理財的產品呈現多元化,但投資者在選擇外匯理財產品時不能盲目跟風或只選擇收益率高的產品,而應綜合考慮資金運用、避險、投資和增值等多方面因素,兼顧收益和風險的平衡,慎重選擇外匯理財產品的期限。就目前情況而言,投資者最好選擇期限較短的外匯理財產品,并對于那些提前支取違約成本非常高的產品要保持警惕。。
熱心網友
形容節日商業火爆的“金九銀十”用在個人理財市場上也一點不過分。十一黃金周過后,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多家銀行推出了新的外匯理財產品。銀監會節前剛剛頒布新規,允許商業銀行銷售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不少銀行則在理財產品中打出“本息無憂”的口號。 而根據銀監會新出臺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從11月1日起,收益輕松高過銀行同期限存款,但又不用承擔額外風險的人民幣、外幣理財產品將徹底消失。與此同時,新理財產品的門檻也將被限定在人民幣5萬元以上、外幣5000美元(或等值外幣)以上。但是,綜觀近期的個人外匯理財市場,農行、光大、中信實業等銀行推出的最新一期外匯理財產品,無一例外的將準入門檻設定在1000美元左右。截至目前,個人外匯理財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完全符合“新規”的產品。那么,近期的外匯理財市場有什么特點,以及趨勢呢?外匯儲蓄“叫板”理財一位外匯理財專家坦言,如果外匯理財“新規”生效,許多市民將被阻擋在“理財”門外。此前不少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的門檻都是在500美元左右,相對來說新規定的門檻差不多提高了10倍,客戶群體可能會逐漸轉向中高端客戶。而為吸引占大多數手中僅持有少量外匯的普通市民,部分銀行正抓緊研發新的外匯儲蓄產品。“同樣到銀行,收益更高,本金和收益能夠百分之百的保證”。近日,華夏銀行打破了“大額資金才可談利率”的慣例,推出了小額外幣協議儲蓄,起始門檻為1萬美元。該產品包括美元、歐元和港幣三個幣種,期限分13個月、15個月、18個月和2年四個檔次。13個月期限的“美元外幣協議儲蓄”和美元1年期定期儲蓄的稅前利率分別為3.15%、1.125%,前者比后者稅后收益要多出180%。外匯儲蓄與外匯理財似乎到了同場叫陣的時候。而在儲蓄品種上做文章的并非華夏銀行一家,據了解,多家銀行近期在外幣儲蓄產品上都有新舉措——廣發行推出高利息收益的“優利美元存款”產品、上海銀行增加長期美元儲蓄品種等,都是在收益率、存期等方面做了必要改良。上海銀行近期則增設了收益率較高的美元13、15、18個月的小額儲蓄存款期限品種。年利率分別為1。87 5%、2。075%和2。275%。據了解,美元儲蓄存款為普通儲蓄存款,而非理財產品,沒有起點金額和發行時間的限制。以1000美元為例,如果直接存18個月美元存款,利息為34。13美元(稅前);如果按人民銀行統一公布的1年期以下美元小額存款利率,先存1年,然后再連本帶利存6個月,利息僅為23。87美元(稅前),前者比后者高了近43%。美元定期儲蓄雖然收益率遠比不上美元理財產品,但其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隨時支取,流動性非常好。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投資美元理財產品,能否提前贖回,關鍵要根據條款。而大多數美元理財產品都是不可以提前贖回的。客戶最大的風險是機會成本的損失。而針對外匯理財這一弱點,銀行也進行了一些改進。比如:招行外匯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急需贖回的情況下,可以將手中的外匯理財產品抵押貸款。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這種改良的外匯儲蓄是目前銀行規避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個人理理財業務監管的一種新趨勢。用存款的概念能夠保證收益,無需提示風險,而這一點恰好滿足了大多數客戶厭惡風險的特點。新品迭出 收益率出現新高10月10日,上海銀行推出最新一款個人外匯理財產品,其美元9個月期的產品成為市場上1年以內的同類產品中,首個收益率突破4%的產品。而自7月21日人民幣小幅升值和國內美元、港幣存款利率同時上調之后,商業銀行都迅速做出反應,推出新的外匯理財產品,紛紛提高收益率。對此,有關專家分析說,在匯率調整的大背景下,銀行提高理財收益率、增加歐元、英鎊等其他幣種并盡量縮短理財期限,將是各大銀行外匯理財產品短期內的趨勢,在人民幣升值后,為外幣持有者調整短期投資策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中國銀行從10月3日至10月17日推出的個人外匯理財產品——“匯聚寶”,其中美元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的僅為三個月,預期年收益率高達3。3%。為期12個月的美元產品年收益率為3。9%。在收益增加的同時,各銀行都不約而同地保持較低的門檻,針對中低端客戶的意圖非常明顯。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商業銀行的新外匯理財產品在和11月1日開始實施的個人理財新規定在打“時間差”。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之所以會以較大幅度提高產品收益率,同時提供較低門檻等,主要是因為銀行擔心如果產品收益率不提高,外匯理財可能將要遭遇冷場。一位銀行界人士告訴記者,外匯理財產品收益率目前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盡管目前國內美元小額存款利率與同期美元LIBOR(倫敦同業拆放利率)仍有較大差距,但外匯理財作為一項零售業務,銀行需要進行大量研發、產品推廣、銷售等投入,銀行運作成本很高。10月15日,人民銀行宣布提高小額美元、港幣的存款利率上限0。5個百分點,這使得外匯理財產品必須相應提高其收益率,才能避免冷場的尷尬。外匯理財短期為王商業銀行美元等外幣小額存款利率上調、美元聯邦基金利率上調……在外幣加息和人民幣升值的周期內,投資者如何打理手中的外匯就成了問題。一位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市場對利率和匯率的不同預期,將影響投資者對不同外匯理財產品的需求。目前美元已經進入加息周期,還有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中長期外匯理財產品投資的風險有所增加。投資時要考慮利率風險,應該多選購短期產品來增加流動性。可以考慮多投資一些流動性較好,期限為3個月至6個月的短線產品,避免將大量資金擱置在期限過長的產品中。在外幣小額存款利率調整后,美元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升至2。5%,外匯儲蓄在市民眼中吸引力大增。而面對年收益率約3%的外匯理財產品,存在的比較優勢也不容忽視。而在面對種類繁多的外匯理財產品時,選擇時需要把握什么原則呢?對此,理財專家分析認為,在美聯儲和境內的美元利率處于輪番上漲的情況下,目前有一部分外匯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時喜歡固定利率而非浮動利率。其實固定收益率產品始終只能體現原利率,在目前情況下,和LIBOR等掛鉤的浮動收益率產品也值得關注,期限短的較為合適。同時,盡管銀行的外匯理財的產品呈現多元化,但投資者在選擇外匯理財產品時不能盲目跟風或只選擇收益率高的產品,而應綜合考慮資金運用、避險、投資和增值等多方面因素,兼顧收益和風險的平衡,慎重選擇外匯理財產品的期限。就目前情況而言,投資者最好選擇期限較短的外匯理財產品,并對于那些提前支取違約成本非常高的產品要保持警惕。。
熱心網友
農行有匯利豐產品。其他行的可前去或電話、網上查詢。
熱心網友
外匯通外匯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