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改正這個病句: 對下崗構成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顧,但是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并非易事。
熱心網友
1。整個句子是“轉折關系”的復句。大框架是:政府要“顧”弱勢群體;但解決問題有困難。所以,“置之不理”后面最好用“分號”。 2。 前一分句,大意是“政府要‘顧’弱勢群體”(“不能不顧”就是“要顧”)。其中“弱勢群體”乃是賓語前置——這個沒啥問題。問題在“弱勢群體”前面的那個“的”字結構—— “對下崗構成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表述十分混亂,是典型的詞不達意。這里不是簡單地把“下崗”改為“下崗后”,把“構成”改為“形成”的問題,這樣改動,仍避免不了“構成”(或形成)“弱勢群體”的讀來“拗口”的感覺。 對這個錯誤,樓上 wsgddtc 的判斷力很強,他給出了 “對下崗后(面臨)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的糾正。好一個“面臨”,真是一字千金啦。 但是原作者為什么要犯此類錯誤呢?因為他聽慣了諸如“下崗、失去生活來源,對弱勢群體的生存構成威脅”之類的話,沒有來得及消化就到處使用,真正是“語不驚人誓不休”了。 3。最后一點,“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并非易事,“解決生存”怎講?是“決斷生死”嗎?——所以,加上“問題”(或“難題”、“大計”)是必要的。 4。梳理后: 對于因下崗而面臨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顧;但是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大計,卻并非易事。 雖然語句不通,但讀來振奮人心。弱勢群體從此有救了。 。
熱心網友
對因下崗
熱心網友
1、 解決因下崗導致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的生活困難問題不是一件易事,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顧。 2、對因下崗導致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顧。 可定其中一條。
熱心網友
對因下崗造成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理,但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危機并非易事。
熱心網友
同上
熱心網友
"弱勢群體"前的定語,即"對下崗構成生存危機",是完全錯誤的.顛倒了修飾與被修飾的位置.本句的錯誤就在于此.改法:一.由于下崗而導致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二,因為下崗而面臨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
熱心網友
1、在“下崗”前面加上“因” 2、 “解決”一詞缺賓語。 在“生存”一詞后,加上“危機”“困境”“問題”等詞 。 此句可改為: 對因下崗構成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顧,但是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危機并非易事。
熱心網友
對于下崗后構成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顧,但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卻并非易事。
熱心網友
對下崗構成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顧,但是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問題并非易事。
熱心網友
這是一個復句,應該這么改:雖然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對下崗構成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置之不顧,但是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問題并非易事。
熱心網友
對于下崗會構成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會置之不顧,但是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問題并非易事。
熱心網友
對弱勢群體構成生存危機的下崗問題,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可能置之不顧,但是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并非易事。
熱心網友
對下崗后面臨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理,但是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問題并非易事.
熱心網友
我建議改成:對因下崗后而構成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顧,但是如何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危機問題并非易事。 分析:加了“因”字才表明弱勢群體形成的原因;
熱心網友
不能說“解決”-“生存”,應該改為解決這一人群的生存問題……
熱心網友
對下崗后面臨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不會也不可能置之不理,但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