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美國認為《協議》對她的限制太多,不利于她的發展。
熱心網友
布什拒簽“京都議定書”內幕曝光 壓力來自石油巨頭 2005-06-09 16:19:27 文匯報網絡版 牛震 宋琤---------------------------------------------------------------------- 南方網訊 就在美國總統布什再次拒絕了在控制氣候變暖問題上與國際社會進行合作之際,英、美主流媒體紛紛爆出內幕消息,揭露布什政府在制定環境政策中的黑幕。 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 《紐約時報》8日爆出猛料,白宮一位長期負責編寫政府關于氣候問題報告的官員一直利用手中的權力,刻意淡化溫室氣體與全球變暖的關系。 該名官員叫菲利普·A·科尼,是白宮環境質量委員會的主任,主要負責修訂和改進政府在環境問題上的政策。在2002-2003年中,科尼有意將許多科學家和布什政府高級官員通過的關于氣候問題的研究報告草案進行了刪改,使最終版本與原文大相徑庭。例如,2002年10月的一份環境問題報告,科尼把原文“許多科學觀察顯示,地球正在經歷迅速變化的時期”改成了“一些科學觀察的結論是,地球可能正經歷迅速變化。”從而使結論的科學性大打折扣。 雖然科尼的所作所為代表了石油公司的利益,一些主張限制溫室氣體的專家認為,科尼的行為與政府的默許不無關系。過去的4年里,白宮對科學研究的政治化影響直接損害了研究項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前負責協調政府氣候研究的專家皮茲稱,“白宮對研究報告的篡改玷污了政府每年花費18億美元研究氣候變化因果的努力。”其他一些科學家則表示,科尼的行為打擊了他們的士氣。 由于不愿承認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環境惡化的科學性,布什政府在全球變暖問題上的立場,引起了美國與其他國家乃至本國科學團體的矛盾。 另據英國《衛報》8日披露,據他們親眼所見的美國國務院內部文件證實,布什之所以一再拒絕簽字加入《京都議定書》,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來自國內石油巨頭的壓力。 《衛報》稱,綠色和平組織手上所掌握的這些美國國務院文件證實了布什與石油巨頭們的“親密”關系,以及這些財團在美國氣候政策的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比如,一份寫給美國副國務卿保拉·多布里揚斯基的簡報顯示,在2001年至2004年間,布什政府曾向世界上最強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主管們表示感謝,感謝他們“積極參與”幫助政府決定有關氣候變化的政策,并且向他們咨詢,該公司認為怎樣的氣候政策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一些文件表明,白宮認為埃克森美孚公司是“最積極、最堅定地反對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措施的公司之一”。而在埃克森美孚和布什政府之間就反對《京都議定書》達成了一致,埃克森美孚聲稱,加入《京都議定書》“是無理的、武斷的及不成熟的”。 這些文件被披露后,綠色和平組織在倫敦的負責人斯蒂芬·廷德爾在接受《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布什總統告訴布萊爾首相,他對于全球氣候變化非常關心,但是這些文件所揭露的真相是,白宮的政策正是由世界上最強大的石油公司所代筆。美國政府的氣候政策是對人類的威脅。” 據報道,就在布什與布萊爾會晤前,包括英美在內的11個國家的科學團體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稱“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識要求各國必須采取切實的行動。” 有分析人士認為,科尼丑聞和埃克森美孚丑聞的曝光,將使布什政府的環境政策受到更多的質疑。(編輯:吳珊) 。
熱心網友
美國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1大國,是能源消耗第1大國,<議定書>要求美國減少排放7%,這會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損失.迫于環境壓力,克林頓政府簽定了<議定書>,但布什政府又單方面退出了<議定書>,原因是布什的背后是很多大型能源公司在撐腰,布什必須要維護自己的利益.不過相信等時機成熟后,美國還是會返回<議定書>的,畢竟這也關系到美國的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