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和內功有什么區別和連系呢?氣功是怎么產生的什么原理
熱心網友
中國傳統醫學和養生學十分發達,其理論和方法獨特而先進,雖屬古代發明,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的治療保健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與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前,在中國大地,氣功修煉達到了空前未有的規模,對提高廣大群眾的健康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家、集體和個人,節省了巨大的醫療費用開支。近二三十年來,中醫和氣功迅速走向世界,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所喜愛,因為中醫和氣功有許多優越性。這里我們只說氣功。它簡便易行,不需設備,不用藥物,只要有時間,即可進行修煉。氣功作為自我心身鍛煉和自我治療的手段,要比現代醫學的物理療法,手術療法安全。個別人由于方法不當,或身體素質特殊,練功有可能出偏,但所占比例極小。氣功療法由于不使用藥物,因而一般無副作用。而藥物治療,或大或小總有毒副作用,于人身有害。氣功修煉既可健身預防疾病,同時也可發揮治療作用,能夠將預防和治療很好地結合起來。還有,氣功修煉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所以氣功的療效不會僅僅針對某一種疾病。在修煉過程中,患者的許多疾病,往往同時都被治愈。正是因為氣功有這么多優越性,氣功自產生之后,歷經五六千年而葆其青春,我們贊譽氣功博大精深,一點也不為過。 中國為什么能產生這么好的氣功修煉方法呢?原因自然很多,我們要指出的是,這一偉大成果的出現,與中華民族的傳統觀念和傳統文化有密切關系。原來,中國古代很早就形成了重視時間延續,追求恒久長存,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熱愛自然萬物的偉大精神;因而在先秦提出了“全生”的觀念。“全生”包括關注生命和修養道德兩個方面,所謂“于身無所虧,于義無所損?!边@一觀念可以看做是中國古代氣功養生的指導思想。同時,養生也成為所有古代思想家所共同關心的問題。翻開“經、史、子、集”,幾乎可以隨處看到有關養生的論述。 在諸子百家的著述和各種典籍中,對生命的深厚感情洋溢于字里行間。中外聞名的《孫子兵法》,專門討論戰爭的規律問題,然而也不例外。孫子最著名的戰略主張,正是力求避免戰爭對生靈的徐炭,盡量減少戰爭對物質財富的傷耗。他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保ā秾O子-謀攻篇》)對于一位戰爭的指揮員,百戰百勝并非最高的目標。最高的目標應是不費一刀一槍,不傷一人一馬,致使敵人全部屈服或投降。這是孫子所追求的“全”勝。這種“全”勝思想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 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說:“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保ā独献印返?5章)“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老子》第40章)意思是,萬物,包括人和一切有生命的物類,長到強壯則轉向衰老,這不合于他所倡導的“道”。不合于“道”則死亡來得快。他所倡導的“道”,體現了人的能動性。所謂“反”,是返還的意思。他主張通過循環返回的途徑,盡量使人和萬物保持“嬰兒”的狀態,嬰兒看起來柔弱,卻充滿生命力而遠離死亡。這正是“道”所應發揮的作用。以循環的方式使事物得到恢復或調節,從而維持平衡與長久,在古代又被稱為“圜道”。老子的這一思想正是中國氣功努力追尋的目標。 對中國傳統道德影響最大的儒家,提倡“仁義禮智”,其核心是“愛人”?!皭廴恕笔恰叭省钡闹饕x。孔子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知(古同智)與仁皆為儒家所推崇。儒家希望人人皆能既智且仁,同時也就希望人人都能既快樂又長壽。這正是儒家“愛人”的體現。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他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主張由愛自己的親人推及到愛廣大民眾,由愛廣大民眾還須推及到愛天地萬物。儒家的這種偉大的博愛思想,奠定了中國氣功的倫理基礎。 基于道家和儒家的上述思想,在中國傳統的養生學中,養生是一個整體概念,不能單純從一個人的角度去理解,就是說,不能把養生看做僅僅是養自己。按照天人合一的觀念,一個投入養生活動的人,既要養己,又要養人;既要養人,又要養物。融合了《易經》和儒道兩家思想的《易傳》說:…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天地養萬物,圣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保ā额U卦-彖傳》)頤卦在《易經》中是專門探討養生的卦。頤為腮,腮為口腔之表。頤卦卦辭:“觀頤,自求口實?!薄皩崱睘槭?,口中進食為養生所必須?!白郧罂趯崱笔钦f養生須依靠自己,不能仰賴他人?!坝^頤”,即把注意點集中到腮部,自然是要討論養生的問題?!兑讉鳌纷髡哒J為,養生是好事,但一定要依從正確之道,才會有好的效果。所以考察養生(“觀頤”),最重要的是看其養生之道是否正確(“觀其所養也”),觀其如何對待自己的物欲,是否“自求口實”,這是對自我養生進行考察和評判(“觀其自養也”),而天地生育萬物,圣人培養賢能并通過治理使國人豐衣足食,談詩學禮,也都屬于養生的范圍。所以養生不僅是個人的事,它關乎全民和萬物。頤養工作做得適時合宜,無疑是一件大事。 北宋程頤對《易傳》的養生思想有一段精彩的闡發:“圣人設卦,推養之義,大至于天地養育萬物,圣人養賢以及萬民,與人養生、養德、養人,皆頤養之道也。”(《周易程氏傳》)依《易傳》和程頤的觀點,養己、養人、養物三者相互關聯,相互促進,是一個有內在聯系的整體。比如推己及人,關心他人之養,也就是養己之德,而養己之德又有益于治氣養身。推人及物,泛愛眾生,使萬物和諧。共存共榮,其結果又有利于養育人類。而要實現萬物和諧,又必須理治人欲。這就表明,中國傳統的養生思想實際上還包括優化和美化自然,創造最佳的生態環境??梢?,養己、養人、養物三者的統一,就是養生、修德和治世的統一,也是養神、養氣和養形的統一。無論對于社會,對于個人,將養己、養人、養物恰當地結合起來,盡力做好每一個方面,才是完整的養生,才是合于天德的養生正道。 中國氣功主張練功者要把養己、養人、養物視為一體,這一思想與中國傳統哲學的整體觀念密切相關。中國的整體觀認為,人是臼然的產物,不能離開一定的生存環境。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萬物的運動變化是密不可分的,《黃帝內經》認為,人為天地合氣所成。就是說,人與天地萬物同源,因而必然有著內在的聯系。人十活在自然環境之中,晝夜四時,風雨寒暑等自然界的一切巨大變化都會對人體產生影響。所以養生活動不能離開自然萬物,要想健康長壽,人必須做到與天地相和諧。 中國的整體觀認為,人的心與身,神與形是統一而不可分的。身是心的物質基礎,心對身有調控作用。健康必須包括心與身,神與形兩個方面,缺一不可,而且,形神緊抱,各自發揮自己的功能,構成和諧的統一體,抵御外邪的能力才會旺盛?!豆茏?內業》說:“中無惑意,外無邪災,心全于中,形全于?!薄饵S帝內經》又說:“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彼?,中國氣功養生在強調心對身。神對形的制導作用的同時,十分注意心身、形神的協調統一。 中國的整體觀認為,個人與社會也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不僅生存于自然環境之中,而且生活在社會環境之內。人不能離開社會而孤立地生活,而必定與他人:親族、朋友、同事、上下級、商品交換人等發生必要的社會聯系。因此,社會必須有一定的制度和道德規范來加以維持,而個人在社會生活中也會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同的境遇和命運,從而引起感情的波瀾。中醫學認為,人生病的病因,或來自自然世界的風寒暑濕燥火,稱之六淫,或來自社會因素引發的喜怒哀悲憂恐驚,謂之七情。六淫為外邪,七情為內傷。七情過度會傷害健康,七情為外部社會因素和主觀心理狀態相碰撞而感發。所以養生必須重視調心神,同時還要注意調整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自覺遵守公德,正確對待各種好壞社會因素對自己的影響,盡量建立良好的人際環境,使自己與他人。與社會保持和諧的關系?!豆茏?白心篇》說:“建常立首,似靖為宗,以時為寶,以政為儀,和則長久?!薄笆住蓖ā暗馈?,“靖”同靜,“政”即正,意思是在社會生活中樹立日常規則,應以平靜為根本,處事必須合于時宜,行動必須遵守正道,上下左右都能和諧安順,則生命與事業即可長久。 中國古代敬重生命的人道主義精神,珍愛天地生靈,與萬物共存求久的觀念,協和與圓道調節的智慧,是產生中國氣功的思想理論源泉。氣功是以中醫經絡學說、氣血學說與穴位學說為理論基礎,運用意識對人體進行自我調節的身心鍛煉方法。即通過練功者的心理活動和意識控制,并調節呼吸與肌肉活動,以改善自身的生理機能與心理狀態,從而達到防病、治病與促進心理健康等目的。我的研究表明,練功者的心理活動和意識控制,對練功的效果起著主導的作用。一般說來,練功者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意守好,相信氣功,心身放松,練功的效果就好。反之,練功效果就差。氣功鍛煉中,強調調心、調息、調身相輔相成。其中,調心起著主導作用。我的研究還證明,氣功的效應主要表現在心、身兩個方面。而且首先表現在心的方面,特別表現在情緒方面。練氣功,調節了心理狀態,改善了人的情緒,優化了人的情緒,從而使人的生理狀態也得到調節。氣功調節人的生理狀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是通過情緒來調整的。通過以上分析,氣功主要涉及心與身的兩個方面,而心占有獨特的地位。因此,筆者認為心理與氣功的關系非常密切。氣功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質,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 平,防治心身疾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一、中國氣功的十大特點第一、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中國傳統醫學包括豐富的內容,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的一顆瑰麗的明珠。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經絡、穴位、氣血是非常復雜的人體現象??梢院唵味蜗蟮亟忉專航浗j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穴位是氣血運行的出入口。氣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于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氣血在經絡中運行通暢。第二、中國氣功體現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體觀。中國氣功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聯系,人的機體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氣功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動態適應。中國氣功強調人與社會的 統一。社會環境對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氣功修練強調人要適應社會。中國氣功強調形神統一。氣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自我身心鍛煉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心理功能。氣功提高人體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是同時進行的,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第三、中國氣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醫家的影響。中國氣功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醫家的一些理論及健身祛病的技術,逐步形成中國氣功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豐富多彩的養生技術。第四,中國氣功功法豐富多彩。中國氣功功法種類繁多。中國氣功功法眾多,表現了中國氣功理論內容和技法的豐富。以中國氣功流派劃分,可分為道家功、儒家功、佛家功、醫家功和武術五大派別。以練功的動靜劃分,可分為靜、動功。一般認為太極拳就是一種動功。以練功的姿勢分,有臥功、坐功、站功與活步功。以練功的手段分:側重意念鍛煉的意守功;側重呼吸鍛煉的呼吸功;側重姿勢鍛煉的調身功。從70年代未到現在,全國各地推行與普及的氣功功法是以動功為主,并且不少是群體練功。第五、中國氣功具有預防和治療相統一的特點。修煉中國氣功有病祛病,無病健身。練功祛病與練功健身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第六、中國氣功能夠調整人內在的生理與心理功能。中國氣功能夠調整人體的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能夠充分調動人體生理的積極性與心理的能動性;能夠充分發揮人的生理潛力與人的心理潛力。第七、中國氣功對人體身心具有整體性和雙向性的調節特點。中國氣功,不僅對人體生理功能具有多層次的調整作用,而且對人的心理功能也有多層次的調節作用。它既可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進行調節,也可對人體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進行調節。中國氣功既可調節人的情緒,又可調節人的情操。中國氣功既可使高血壓調整到正常水平,又可使低血壓調到正常水平,又可使低血壓調到正常水平。既能調整便秘,又可調整腹瀉。中國氣功既可把抑郁情緒調整到正常,又可把煩躁情緒調整到正常。第八、中國氣功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中國氣功蘊藏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特別是蘊藏著豐富的健康心理學思想和醫學心理學思想。這些寶貴的醫學心理學思想,是建立與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思想的來源之一。中國古代詩人練氣功,得到了心理體驗,寫成詩文。這些詩文反映了練功的心理效應。白居易在《冬夜)詩中寫道:家貧親愛散,身病交游罷;眼前無一人,獨掩村齋臥。冷落燈火暗,離披簾幕破;策策窗戶前,又聞新雪下。長年漸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學坐忘心,寂寞安可過。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來四年,一千三百夜。陸游在《秋懷十首)之一中寫道:辟塵當以犀,沼纓當以水;龜堂一柱香,世念去如洗;人生天地間,太倉一秭米;哀哉不自悟,役役以至死。孰能從我游,跌坐燔柏子。夜半清磬聲,悠然從定起。第九、心理因素是氣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氣功的機制是復雜的。它是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生化因素所組成。心理機制是氣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念、情緒、暗示、認識與信心是氣功心理機制的基本要素。這五個基本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練功效應的大小與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都有關系。而心理因素是影響氣功效應的大小的主導因素。情緒穩定、心平氣和、對氣功充滿信心,堅持不懈,對氣功效應有很大作用。第十、中國氣功對心理功能有很大的調節與改善作用。修煉氣功,不僅對人體生理功能具有調節。改善作用,而且對人的心理功能也具有調節與改善作用。氣功能對人的情緒、意志、性格、智力等具有調節與改善的作用。二、中國氣功的六大效應第一、身心健康的保健理論與技術中國氣功不僅是保持和增強生理健康的理論與技術,而且是保持和增強心理健康的理論與技術。按照中國氣功的理論和技術修煉氣功,能夠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水平和心理功能水平。第二、身心疾病的治療理論與技術中國氣功不僅是身體疾病的治療理論和技術,而且是心理疾病的治療理論和技術。按照中國氣功的理論與技術,修煉氣功,可以治療一些身體疾病,也可治療一些心理疾病。第三、健美的理論與技術氣功是健美與美容的理論與技術。中國氣功強調身心雙修,既提高生理健康水平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為健美與美容提供堅實的生理與心理基礎。人體美是內在美和外形美的統一。內在美特別是心靈美最為重要,而氣功調心養性,就是增強人的心靈美。氣功鍛煉,使人充滿活力,改善血液循環,有使人體面部紅潤、皮膚潤澤的作用。氣功能調節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對美化皮膚有作用,有助于人體的外形美。第四、抗衰老的理論與技術氣功不僅是抗生理衰老也是抗心理衰老的理論與技術。氣功對人抗心理衰老頗有作用。氣功能改善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情緒穩定性與愉快度,從而有助于防止人的心理衰老。第五、優化情緒與性格的理論與技術氣功優化人的情緒和性格的理論與現代心理學的理論觀點是一致的。氣功的放松技術與現代心理學的放松技術也頗有相似之處。筆者的氣功心理學研究證明,氣功對情緒的調節與改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1)氣功能調節與改善情緒的穩定性;(2)氣功能調節與改善人的情緒愉快度;(3)氣功能緩解與減輕人的情緒緊張性;(4)氣功能改善和提高人的心情舒暢度;(5)氣功能改善與提高人的心胸開闊度;(6)氣功能改善與提高人的控制情緒能力。筆者的研究證明,氣功對意志的調節和改善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氣功能改善和增強人的意志的堅強性;(2)氣功能使人精力充沛;(3)氣功能改善和提高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氣功調節和改善人的性格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氣功能使人有良好的性格;(2)氣功能夠提高人的道德修養;(3)氣功能使人自覺遵守社會秩序。(4)氣功能使容易誘發冠心病的A型性格轉變為B型性格。第六、潛能開發的理論與技術人體的潛在能力大得很。氣功是開發人體潛能力的理論與技術。
熱心網友
好厲害啊
熱心網友
是體內氣和外面的氣場的和
熱心網友
氣功其實就是人的意念和運動的結合。
熱心網友
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