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儒學在漢朝興起,在清末而衰,期間斷斷續續不斷有別家的思想出現,這說明人類的進化是不斷在精神的失落與充實間前進的。當然期間不免有個別的影響因素,但畢竟體現了一個主流 。論語中有隱士做歌嘲孔子的故事,可見在儒學產生之日起就不斷與外來因素對抗,在對抗中,儒學的宗師顯然有長遠的眼光,反對過分的激烈,所以有中庸之道啊! 儒學之道是遠古人中聰明之士在改造自然時對人的進取精神的檢驗和提煉,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幾千年的沉淀中找精華也足夠累人的,不是因為少而是因為多到難以取舍,勞心勞力的緣故。 儒學的核心思想乃是"仁"和"入世",仁是人對別人的寬大和放縱,入世是改造精神的提煉,二著相輔相成 ,構成儒學的精華。儒學其實是古人對不可琢磨的自然與變換末測的社會的宣言書 于我看來,儒學實在是人類的對自身認識最正確的思想-----但是指純粹的儒學。后到了儒學在風雨飄搖的時期,產生了入世即爭名奪利的謬論,實乃拋棄了儒學的精華思想啊! 這也是旁道趁勢興起之原因啊!所以在下非常愿意為儒學的原始思想的復興盡一分力,用以正我國民之精神,進取不息 從孔夫子到董仲舒,儒學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只有片言只語到有了系統的論述的階段。這個階段長達數百年。原來與儒家一起興起的其他百家逐漸黯淡,逐漸成為陪襯,成為社會生活中不起主要作用的學說。這是有道理的。老莊追求世外。法家強調法制,卻被秦的覆滅證明有很大缺陷,無法長久維持帝國秩序。農家關注農業,墨家關注工程技術,詭辯家關注一些離奇的語言之辨,兵家研究戰爭的規律和戰例,史家整理歷史記錄歷史,醫家研究醫術。那么,誰在研究統治之術?誰在研究歷史?誰在研究一個帝國究竟應當如何長治久安?誰在研究秩序和禮儀之間的關系?誰在關注政治?誰在關注天下的興亡?誰在為皇帝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或者說,諸子百家中這些事情誰做得最好?我覺得,答案是儒家。在長達幾百年的過程中,這一部分知識分子一直關注這些問題。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正是統治者所需要的。他們是智者,他們是學者,他們是官員,他們出謀劃策。他們不被重視,沒有道理。歷經幾百年,一開始不被重視,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到焚書坑儒,到后來成為最有影響力。這個過程,不會因為發生各種偶然事件就不會發生。說的具體一點,斷然不會因為韓信投靠誰,是否稱王,這個潮流會改變方向。儒術漸漸興旺,逐漸取得顯赫地位,是歷史的必然。在這個背后,是一個學派一大群人幾百年連續不斷的信念和追求,是對研究方向和課題的調整和把握,是對機會的把握。這些都體現了他們的學問和智慧,體現了他們的社會價值。最后被尊崇,可以理解成,他們的貢獻得到了認可。他們在歷史關頭說的那些話,起的作用,不能被忽視。儒家正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才有后來的至尊地位。所謂水到渠成,說的就是這個。整個過程中的興衰,被燒被殺被禁之痛,不是說一個歷史偶然就能輕輕抹去。殺而不絕,燒而不衰,禁而復生,不是說一個歷史偶然就可以輕輕抹去的。假設一下:如果其他學派遭受如此打擊,還能不能象儒家那樣死而復生? 我是說,當初儒家獲得這個地位,決不是偶然的。這與大到誰當皇帝,幾分天下,小到韓信究竟是不是要叛劉歸項,或者自立為王,根本沒有任何關系。誰都不能改變儒家的歷史崛起這個歷史必然。儒家的崛起,只是時間問題。換句話說,不是董仲舒,就可能是劉仲舒,黃仲舒,不是這個皇帝就是那個皇帝手里,儒家必然成為天下大家。無論從中國歷史看,還是從儒家本身看,這都是必然的。僅從天道酬勤這個角度來看,儒家的崛起也是必然的。 我不是說這個至尊地位好不好。儒家后來無法超越自己的局限,到最后身不由己被官家利用,最后物極必反,將一個偉大文明推向漸漸衰落,起了重要的作用。這是后來的事情,是中國社會的事情。儒家在其中,豈能獨善其身?皇帝那么聰明,怎么沒有想到一種秘方拯救自己拯救中國?勤勞勇敢聰明的勞動人民,幾千年怎么沒有想到一種學問拯救中國?為什么要等到外國人來了,儒家們才突然醒悟到,另外有一種學問另外有一個世界?我要斗膽說一句,最初說拯救中國的,很可能是儒家弟子。我猜想,最初提出學習外國的,喊出西學什么什么的,也是儒家。我猜想,那些洋務派大都是有儒學淵源的人。甚至那些參加革命黨的人,也是。這些都應當看作是儒學對改變中國命運的貢獻。大膽地說一句,如果沒有中國儒學傳統和幾千年的積累,就沒有中國過去百年的激烈變革和壯麗,要求變革的呼聲也不會如此強烈,力量也不會如此之大, 中國的變化也不會如此之大。甚至那些高呼打倒孔家店的口號,那種口號得以產生的根本精神起點,也要追溯到儒學精神。如果以為只要中國歷史上發生某個偶然事件,過去的中國就可以保持一千年二千年百家爭鳴的局面,不是對中國歷史走向的誤解,就是對中國社會的誤解。如果以為儒學對中國封建后期社會的貢獻,僅僅在于將中國歷史發展引導到死胡同,如果以為儒學對中國近現代的復興和崛起沒有絲毫貢獻,對中國將來走向沒有絲毫貢獻,我覺得這是對儒學浸潤中國文化的深度和廣度缺乏了解,也是對中國的歷史和社會缺乏了解。 關于對儒家學說及其歷史影響的研究,我要說兩個方面的想法。 一是,不要因為儒家學說在中國社會停滯不前和衰退中的作用,而過分夸大儒家學說的負面影響。這不是他們的錯。大體上說,他們已經做了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夠做的一切。中國本身的命數就是這樣,不能歸罪于他們。我覺得額,沒有任何依據來假定,如果沒有儒家儒學,中國會出現一個根本不同的占統治地位的學派,或者長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由此引出的一個話題是,研究中國歷史,研究儒家,不要假設如果沒有儒家這種沒有意義的話題,或者假如中國封建社會晚一點形成的話題。這種話題就同“如果中國人的頭發是紅的眼睛是籃的,中國會不會是世界萬年強國”的話題一樣沒有意義。這種研究的出發點,在一個方面來看,實際就是不肯放下架子承認中國是不完美的,不肯承認中國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現在去想我們在歷史上哪一步走錯了,導致了現在的落伍,如果是要吸取歷史教訓,這是好的。但考慮到歷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我想說,回顧中國的歷史,參看世界上其他強大古國的歷史,可以說,中國的衰敗是必然的。不是哪個事件可以改變的。這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學派的錯。僅從中國優秀論這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對中國曾經作為世界最強國的優秀歷史竟然沒有得以持續而痛心,從而對歷史做種種假設,那么則是對世界歷史的不了解。這對中國如何重新振作起來,沒有任何幫助。要假設中國的歷史和社會沒有局限性,中國的知識分子沒有局限性,假設中國社會發展沒有其內在規律性,假設如果沒有外力中國社會可以一步一步走過人類文明的所有可能的先進階段并最后能夠抵達設想中的發展顛峰(比如共*產*主*義或者共*產*主義之后的其他社會階段),假設中國如果沒有儒家獨尊可以產生其他好東西從而可以在一萬年二萬年的過程中持續保持世界最強大,假設中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可以自行獲得后來被外國人發展起來的更為先進的學說、科技、社會制度,這都是非常不現實的。在看不到這些局限性,或者根本忽視這種局限性的存在的情況下,去談論中國古代可能會因為某個內部偶然事件而跨越這種局限性,擺脫這些局限,恐怕不妥當。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說中國統一封建大帝國的遲一點出現是一個有道理的話題,那么可不可以問,如果中國統一封建大帝國出現早一點出現,比如早出現1000年或者2000年或者10000年,會怎么樣?我覺得,作為一個歷史學者(不管他是不是黃宇仁)關心這種這個早一點的話題與晚一點的話題,不嚴肅。作為一個學者私下里這么玄想一下可能沒什么問題,但如果把這種未經深思熟慮的話題塞到學術著作中去,當作一個學術思想,或者當作一個學術思想的一部分,則不夠嚴謹,不夠專業,不夠負責,因此可能是大錯特錯的。如果這僅僅是一個學者一廂情愿的嘆息,而不是什么學術思想,不小心寫進了著作中,其他讀書人看到了這種話卻以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學術思想,奉為至寶,當作研究方向,也可能是大錯特錯的。 二是,反對現在所謂的新儒學回到過去。中國的儒學已經從祖宗的儒學畢業,沒有必要回到古代某個時候,也沒有必要將某個古代大學者的話背誦來背誦去當作拯救儒學的出路。儒學的根本,我覺得,就是關心國家,關心人民,與時俱進。儒學本身就是一種精神,是中國人文化的核心內涵。只要把握了這個,就可以說是發揚光大的儒學。 順便說一下法制。前幾天在跟貼時已經談過。我懷疑古代的那些法家說的法制,與海外和國內現在說的法制,根本不是一回事情。一個是在皇帝制度下以皇帝的名義制定發布的法律,根本目的是維持皇帝財產權利服務的。這與人民沒有關系。這種所謂法制與后來的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學者推崇以及社會所實施的法制,根本就是兩回事情。那種法制,是人民立法,是人民選舉和廢黜立法者,人民可以通過程序修改建立取消法律。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社會以及這種基礎本身,制度本身,遠不完美,但與皇帝的法制,根本不是一回事情。這一點在討論法制時必須強調一下。這一點有現實意義。因為,不要以為建立了法制,一個國家就能長治久安,就能興旺發達。中國歷史已經證明,這不行。皇帝制度下的法制,由于沒有監督,必然被腐**敗。所謂腐**敗,不僅是行政腐**敗,不僅是官員和社會閑雜人員利用官員魚**肉人民,而主要是用來監督調節社會關系保障社會長治久安的法律制度本身被腐**敗。 說到中國封建歷史中的法制,我覺得,這也是儒家對建立維護社會秩序的貢獻。鑒于儒家在后世的巨大勢力,以及他們在研究方面的巨大努力和成果,我更傾向于猜想,法制學說之所以能夠被納入統治術中,這是儒家的貢獻,是這儒家研究吸納法制學說之后的結果。而不是皇帝慧眼識法律的結果。我從來不相信皇帝的智慧。也不相信,封建王朝們建立法制,是法家自行發展取得皇帝們信任的結果。
熱心網友
儒學在這個時期已經被政治化了 成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因為儒學將人們束縛的緊緊的 讓人不敢動 易于管制 現在正式進入家天下的時代 沒有人與國家抗衡了 再也不需要那些 讓各國強大的學術了 如果有的話 那么他的家天下就不保了 會有另外一個家天下取而代之 還有儒學 在這一時期 變的 弄神弄鬼的 將儒家正統的學說搞的亂成一團 完全 將一個很好的學術變的烏煙瘴氣 其實儒學也不是很偉大 只不過政治的原因 才凌駕于其他的學術之上
熱心網友
儒學變成了統治者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