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政府的職能部門批準成立的,隸屬于一個事業單位的國有企業,成立幾年后,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因為其他的原因(可能還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經事業單位(主管部門)同意,這個國有企業注銷了自己,重新注冊成了有限公司,國有資產變成了有限公司的資產,同時也沒有了主管單位。這樣做合理嗎?是國有資產流失嗎?應該由誰來糾正?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和“尊敬母親 ”提出的“回扣何時休?”問題頗為相似。下面是非功我個人的理解: 這是一個目前中國社會的一個很普遍也很嚴重的問題,什么“回扣”,“公家的”,“反正報銷”,“不拿白不拿”等等都是這種心態的一種表現。 何為“公”,何為“家”? 孰不知拿來拿去都是在拿自己的東西。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村子里的人全是小偷,每天晚上他們都要出去行竊,回來后也會發現自家的東西也被偷了,這樣每家都平等的偷與被偷,并形成一種平衡。一天,一個城市人來到這個村子,這個城市人不會行竊,也不屑于行竊,晚上他待在家里,結果第二天有一些人對他極為不滿,反對他因為在家而讓他們沒有偷到東西但自家的東西照樣被偷了。而這個城市人又不屑于做賊,于是每天晚上就出去,回來時總是發現家里被偷了卻堅持不去偷別人的東西。后來,一些人由于偷了兩家的東西而變得比較富有了,他就雇傭別人為他去偷,自己在家里不讓別人來偷,這樣窮的就更窮了,富的也就更富了。當富人的財富多得不能自己保管時,他又請來了警察,建造了監獄……那個城市人也和很多變窮了的小偷一樣餓死了……  正如我們當前的社會,你拿我的,我拿你的,以為都是拿的是公家的,孰不知家即組成了公,拿來拿去都是在拿自己的東西。而那些在拿的過程中處于劣勢的群體就像那個城市人和很多變窮了的小偷一樣,越來越窮。貧富分化因此越來越大!  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國民素質與國民意識影響的如何分配收入問題。 正如分蛋糕,要想讓大多數人都滿意,有兩個解決辦法,一是把蛋糕做大,一是使分配制度更為合理。而分配制度也只是一個制度而已,和其他所有的制度一樣,關鍵是看人如何去執行,這又牽涉到國民素質的問題,所以,提高物質生產量可以緩解這個問題,而只有提高國民素質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熱心網友

這種事沒人管.想管的沒權,有權的從中想撈.只有人民去管,但是人民在哪呀?

熱心網友

應該由政府管,但是現在問題很多,國有資產繼續在流失1

熱心網友

類式的情況太多了,我認為有關部門不可能一點也不知到,有人就是從這種情況中得到相當大 的利益.還有直接間接可以官的人過多,大家是你看我,我看你,你不管我也不管.

熱心網友

應管該,玩忽職守應該判死刑的.

熱心網友

呵呵,法不嚴,么人管---社會主義的特色

熱心網友

能管的人不會管的,因為有它自己的利益在里面,想管的人管不了,因為他沒有權力.現在的社會是人家既當球員又當裁判的社會,其它人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