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因為不同CPU擁有的架構完全不同,而不同架構的CPU即使頻率相同其性能也相差很大。   其實對于CPU的性能,業界早有一個共識,即CPU的性能是兩個因素相乘的結果:一個是我們熟悉的頻率,另外一個是CPU的IPC值。IPC值是指一個時鐘周期內運行的指令數,把IPC值和頻率相乘才是CPU真正的性能:性能=IPC(每一時鐘周期內所執行的指令)?灼德?(時鐘速度)。     以IPC值和頻率的乘積來標示CPU的性能雖然十分準確,但由于IPC值所涉及的知識過于專業和抽象,所以這種表示方法一直很難被大眾所理解。事實上,對于最終用戶來說,CPU性能好壞主要表現在他們所使用的應用軟件能跑多快,簡而言之,即CPU花多少時間來完成既定的工作。CPU在越少的時間完成越多的工作,就意味著有更好的性能。     在最終用戶的目前實際應用來看,CPU的處理工作涉及到一個非常廣的范圍:有側重CPU整數性能的Office系列的字處理辦公軟件,有側重CPU浮點性能的科學計算、3D作圖和游戲,有側重CPU多媒體指令集的圖形圖像處理、視頻音頻制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