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個的SATA和一般的雙硬盤raid0哪個性能強性價比呢?
熱心網友
SATA的接口比EIDE的要高一點點,但性能只有很微弱的差距,硬盤主要的性能差距在于單片磁片的密度(非常關鍵)、磁頭的結構(非常重要)、轉速、緩存的大小。硬盤的主要瓶頸在于內部傳輸率,因為磁盤是靠機械帶動的,硬盤的轉速早就在7200或萬轉以上了,很難提速了,只能在磁片密度和磁頭結構上做文章,每一次磁片密度和磁頭結構的進化都能帶來磁盤性能明顯的提升。SATA或ATA只是個外部接口標準,對于現在的硬盤ATA的接口都能很好匹配其內部傳輸率了,對于現在的內部傳輸率水平再提升外部接口的速度意義并不太大。打個比方,一條路算車流量,每天就只有100部車過往,別說雙車道了,造個百車道車流量也是一百。RAID 0好嗎?反正我不敢用,要用我會用RAID 1,性能差點安全至上。“哼哼唧唧”的說法我贊同。但還有一點,用SATA或ATA RAID的CPU占用率要比平時大幅度提高,可以說采用RAID 0來提高磁盤性能是在犧牲CPU與內存子系統性能的情況下獲得的,其實我們個人用戶平時大多數應用更依賴于CPU與內存子系統性能,就象玩游戲,你是愿意硬盤載入慢點游戲幀速快一點呢,還是要硬盤載入快點游戲幀速慢一點呢?我想絕大部分的人會選擇前者。除了你沒事天天要裝系統例外。性價比,現在沒這事,差不得幾個錢,買個SATA的過兩年升級以后可能用的著,誰知道過兩年EIDE的接口會不會從主板上消失呢?難說的。
熱心網友
雙硬盤raid0讀寫速度會快一點,但是一旦一個硬盤出故障,那么兩個硬盤的數據也就都不能用了。raid0沒有犧牲磁盤容量來換取數據安全性。僅從容量上來看性價比和單個是一樣的。只有在連續讀寫大量數據的時候,raid0才能體現出其優勢。
熱心網友
SATA目前的性能沒有比PATA提高,甚至某些方面還略遜一籌。但SATA的優勢在于多個硬盤組建后相互之間沒有電磁干擾,如果2個硬盤以上SATA的抗干擾優勢就出來了
熱心網友
當然是Raid O性能好了。讀寫速度提升很大。但是沒有30%多那么夸張了,一般為15%-20%,這樣的性能提升已經十分驚人了。性價比就比較差了。試想一下,現在一塊160G的SATA硬盤也不過七八百元,而兩塊80GSATA硬盤要1000元以上。所以性價比非常差,只適合那種追求性能而不在乎價格的人。
熱心網友
SATA硬盤在實際運用中的讀寫速度并不比IDE硬盤快多少,如果用雙硬盤組成RAID0陣列的話讀寫和拷貝速度則要快許多,大約30%左右吧。
熱心網友
雙硬盤raid0讀寫速度會快一點,但是一旦一個硬盤出故障,那么兩個硬盤的數據也就都不能用了。raid0沒有犧牲磁盤容量來換取數據安全性。僅從容量上來看性價比和單個是一樣的。只有在連續讀寫大量數據的時候,raid0才能體現出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