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廣西旅游了一趟,看到許多地方有“八桂”的說法,不知是什么意思,請哪位大蝦給指點指點?

熱心網友

“八桂”的由來 “八桂”一詞,由來已久。宋代以前,已見諸于不少典籍詩詞。《山海經》有“桂林八樹,在賁隅東”。南北朝時庾信的詩,有“南中有八桂,繁華無四時”之句。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也寫下了“蒼蒼森八桂,茲也在湖南”的詩句。當然,就地理而言,上述“八桂”,并非專指廣西。到了宋代,楊萬里又有“來從八桂三湘外”的詩句,這里的“八桂”,指的已是廣西了。明代以后,廣西劃為八府,于是人稱廣西全省為“八桂”,就象福建劃為八府,人稱福建為“八閩”一樣。清代名人袁枚,在他晚年時又來到桂花飄香的桂林,當時的廣西巡撫于“八桂堂”設宴款待。袁枚有感于舊地重游,寫下了《八桂堂懷書》一詩,內有“森森八桂翠參天”之句。“八桂”一詞,于是為更多的人用于代指廣西。廣西人喜歡以“八桂”作為廣西雅號,是喜歡“八桂”二字,既溫文典雅,又反映了廣西悠久而獨特的歷史文化。以至海內外廣西籍人士,多以“八桂子弟”相標榜。  原載:《八桂僑史》1988創刊號、《八桂僑刊》2001第三期。。。。。。。。。。。。。。。。。。。。。。。。。。。。。。。。。。。。。。。。。。。。。。。。。。。。。。。。。。。。。。。。。。。。。。。。。 廣西和“桂”的由來 廣西,別稱“桂”、“八桂”。 先秦時期,廣西為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設置桂林、南海、 象郡三個郡,今天的廣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份及南海、長沙、黔中等郡一部份,為廣西設郡之始。 唐太宗貞觀后,分全國為10個道,廣西屬嶺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南道分為東、西兩道。 廣西為嶺南西道,基本形成了廣西后來行政區疆域的輪廓。 宋朝的時候,全國分為15路,廣西地方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之稱由此開始。 秦時,廣西的大部分地區屬桂林郡所轄,故桂林郡之“桂”字后來演變成為廣西的代稱。八桂原指八棵桂樹,八桂而成林,一言其大,一喻其叢生。廣西自古盛產桂樹,歷代文人常以八桂詠喻廣西,最早以八桂詠喻廣西的是南朝梁沈約,其《齊司空柳世隆形狀》有“臨姑蘇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唐朝韓愈《送桂州嚴大夫》詩云: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